大信至傻!這兩部電影和兩本書,能給疫情中的朋友精神鼓勵

  • 文 / 田濤,著名管理學家,華為高級顧問,華夏基石e洞察智庫撰稿人
  •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 根據田濤老師在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人文關懷大講堂發言整理,經作者審訂授權發佈
  • 大信至傻!這兩部電影和兩本書,能給疫情中的朋友精神鼓勵

    田濤,華夏基石e洞察智庫撰稿人,浙江大學睿華創新管理研究所聯席所長,劍橋中國管理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華為集團高級管理顧問,著有《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等著作。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各位交流的話題是:危機時期,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一部人類史,就是人類不斷戰勝危機、跨越危機的歷史

    我們人類今天的確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深刻地影響著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個人。下一步的走向如何,還無法給出清晰的判斷。

    這的確是很麻煩的一件事,一件天大的事,一件有可能改變全球化的進程,改變許多國家的治理體制,改變許多企業治理體制的大事。我們當然要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視,但是把這樣一件大事放到人類歷史的長河去看,我們其實也不必過度的驚慌。

    我經常給企業家朋友們講:企業家們可以不讀管理的書,但一定要讀歷史書。歷史就是當代史、未來史。歷史上發生過許多事情,未來會重複發生。比如瘟疫,它伴隨了我們人類數萬年數千年。從某個意義上講,人類一部歷史就是不斷和瘟疫、病毒鬥爭的歷史。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危機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戰勝危機、跨越危機的歷史。

    所以從歷史的大視角看,我們首先要堅信的一點是:人類一定會戰勝任何的危機,包括當下的危機、未來的危機,這是一個根本點。換言之,我們從歷史中所能得到的重要啟示是,在任何的危機和挑戰面前,我們必須有強大的信念

    戰勝全球“至暗時刻”的力量:樂觀主義、簡單、強大而持久的信念力量

    我今天給各位推薦兩部電影、兩本書。我認為它們能夠在今天這樣一個危機瀰漫的狀態下,給予我們一些重要的啟發和借鑑。

    第一部電影是《至暗時刻》。這是一部傳記歷史片,完美地展示英國首相丘吉爾,二戰時期遭遇國難時,面臨來自內部的挑戰與外部的法西斯戰爭,在重重的重壓下,憑藉堅強的意志和執著的信念,帶領英國民眾奮起反抗法西斯,以絕不妥協的信念之力,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時刻的精彩的歷史瞬間。在人生的至暗時刻,在國家和民族的至暗時刻,領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丘吉爾就是在一派悲觀的氛圍下,堅守了自己內心的聲音,這個聲音是什麼?是“絕不妥協”!

    在那個一派悲觀、內閣中妥協派甚至投降派的壓倒性聲音面前,丘吉爾在國王的建議下,深入到了人民之中。丘吉爾問大家,假使我們選擇與希特勒和解,選擇投降,你們願意嗎?沒有一個民眾贊成投降,而且每個人都在喊:Never!Never!絕不妥協,絕不投降!從人民的吶喊聲中,他獲得了強大的共鳴。正是來自於人民的聲音,讓丘吉爾衝破了陰霾,帶領這個國家走向戰鬥,進而走向了勝利。

    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至暗時刻”,我們看這部電影,能夠從中汲取強大的信念的力量。

    大信至傻!這兩部電影和兩本書,能給疫情中的朋友精神鼓勵

    《至暗時刻》是由喬·賴特執導,加里·奧德曼、莉莉·詹姆斯、本·門德爾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等主演的傳記歷史片。影片講述二戰時面臨來自內部的偏見與外部的法西斯戰爭,溫斯頓·丘吉爾抵住壓力,帶領英國人民奮起反抗,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故事。(電影:至暗時刻)

    我推薦大家看的第二部電影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阿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

    阿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是一個先天智障、智商只有75的弱智者,但是,阿甘的一生卻充滿了輝煌,充滿了激情,憑藉著信念的力量,成為越戰英雄、乒乓球冠軍、中美友好的使者、成功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阿甘的身上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第一,樂觀主義;第二,理想主義;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特點,是簡單。生活簡單,感情簡單,人際關係簡單,內心簡單,不受外界任何的誘惑。阿甘的傻,是至為簡單的傻。

    大信至傻!這兩部電影和兩本書,能給疫情中的朋友精神鼓勵

    《阿甘正傳》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 。1995年,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電影:阿甘正傳)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和青年幹部座談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歷史上,聰明的人都走了,留下來的人都傻。我傻,你們也傻,大家一起傻,正是這一批傻傻的華為人,把華為從一個小公司帶向了世界級的公司。這段話表達出的重要信息是,

    在我們的組織中,一定要構建一種簡單的氛圍、簡單的人際關係,一切圍繞著目標,圍繞著創造價值,這才能夠形成整個組織強大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某種意義上可以這麼講,華為的成功,就是簡單帶來的成功,是簡單的組織氛圍、簡單的人際關係、簡單的價值評價的標準帶來的成功。

    電影《阿甘正傳》對於營造一個好的組織文化、好的組織氛圍而言,是一部很重要的管理學的輔助教材。建議各位,尤其是從事管理的朋友,應該反覆地看這部電影,也要組織員工一起看,反覆地看。我大概看了有十四五次了。《阿甘正傳》能夠帶給我們很多管理思考,也對個體的成長會帶來幫助。什麼叫做成功者?成功者相當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一根筋。確定一個人生目標或者組織目標,不被任何外部的各種因素所幹擾,也不被自己內心的各種躁動所幹擾,堅定、堅守、堅持,就能夠獲得成功。十多年前,任正非看了《阿甘正傳》後說:我就是阿甘!幾年前馬雲也說:我就是阿甘。

    我給各位推薦的這兩部電影,一部講的是大人物,一部講的是小人物,但是,無論是大人物丘吉爾,還是小人物阿甘,他們身上都有共同的特質:

    第一個特質就是樂觀主義;第二個特質就是簡單;第三個特質就是,強大的持久的信念的力量。

    戰勝危機的底色:意志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我給各位推薦的兩本書的第一本是《人類星光燦爛時》。在這本書裡,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給我們描寫了十四位西方歷史上的卓越人物,用十四幅“歷史微型圖畫”,展現了人物經歷的激烈內心鬥爭和命運的波瀾起伏。比如音樂家亨德爾在貧病交加的生活低谷中爆發出的驚人創造力,比如第一個發現太平洋的冒險家、第一個以多年努力,堅韌不拔在新舊大陸之間鋪設海底光纜的冒險企業家費爾特、第一個南極探險家斯各特船長在冰天雪地中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等等。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奮戰的那些員工,很多人都把這本書當做人生和工作的指南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的海外的朋友可以多看這本書,應該能夠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大信至傻!這兩部電影和兩本書,能給疫情中的朋友精神鼓勵

    奧地利小說家斯·茨威格創作的《人類星光燦爛時》用十四幅“歷史微型圖畫”向我們展現的或是重大歷史事件,或是某些代表性人物經歷的激烈內心鬥爭和命運的波瀾起伏,其中有法國將軍格魯希在滑鐵盧之戰中的一念之差;有音樂家亨德爾在貧病交加的生活低谷中爆發出的驚人創造力;有南極探險家斯各特船長在冰天雪地中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有第一位發現太平洋的冒險家;有堅韌不拔,以多年努力,在新舊大陸之間鋪設海底電纜的企業家費爾特……這些歷史特寫,讀來跌宕起伏,酣暢淋漓,令人不忍釋卷。華為集團許多在海外奮鬥的員工把這本書作為人生和工作激勵的指南。(《人類星光燦爛時》)

    我要推薦的第二本書,是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樹增先生的《長征》。這本書用紀實的方式全面地反映了長征,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了長征的重要意義,既弘揚了長征體現的英雄主義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也講述了偉大壯舉中的許多感人小事,讓我們通過豐富的細節更加親近地去接觸長征的歷史。

    可以說,長征是人類組織史的奇蹟,是一部英雄主義的史詩。拋開意識形態的色彩看長征,我們也必須承認,它是人類意志史的一個偉大的奇蹟。上世紀8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裡,在古稀之年沿著長征路線走了大半年,從江西一直走到陝北,以旁觀者的視角、紀實性的筆調,寫了一部關於長征的書——《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大信至傻!這兩部電影和兩本書,能給疫情中的朋友精神鼓勵

    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樹增的《長征》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了長征的重要意義,是紅軍長征70年以來,第一部用紀實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長征的文學作品;作者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實地採訪了許多老紅軍戰士,書中的許多重大事件和資料都是首次披露。書中弘揚了長征體現出來的英雄主義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也講述了在這一偉大壯舉中的許多感人小事,讓我們通過豐富的細節更加親近地去接觸長征的歷史。(《長征》)

    長征從1934年10月開始,歷經整整一年,跨越了25000裡,1935年10月到達了陝北。紅一方面軍從江西出發的時候86000多人,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到25歲,戰鬥員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14到18歲的戰士至少佔百分之四十,這支世界上從未曾有過的少年和青年為主體的軍隊到達陝北的時候,只剩下了7000人,但是正是這7000火種,加上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的火種,14年後統一了這個國家,締造了一個偉大的共和國。長征一年期間,經歷了380次戰鬥,經過了11個省,700多座縣城,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條大河,走過了荒無人煙的草地,連綿不絕的雪地與荒山。既要征服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面對強大的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同時,還要戰勝隊伍內部的怯懦、悲觀的情緒。中國共產黨能夠有今天,很多程度上跟長征這段歷史有關係。在某種程度上,這一段歷史締造了中國共產黨,締造了共和國的底色。這種底色就是意志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這兩部電影和兩本書,也許能夠給疫情中的各位朋友,帶來一點精神食糧,尤其是現在還處在隔離狀態的朋友。

    謝謝大家。

    (文字整理 / 編輯 張曉倩)

    —————————

    華夏基石e洞察(微信號ID:chnstonewx):由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泰斗、諮詢業開拓者、《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劍鋒教授領銜,資深媒體人及企業文化諮詢專家宋勁松先生聯合創辦,我們努力提供最具原創性、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管理文章,是中國頂尖管理智庫平臺和原創中國管理思想策源地。權威、理性、睿見,高級管理者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