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航海王:狂熱行動]是海賊系列的第14部劇場版了,也是在國內上映的第二部劇場版。而今年,恰好是海賊動畫版播出的

20週年

1997年,對熱血少年漫的大本營《週刊少年Jump》來說,正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危機期:隨著兩年前《七龍珠》的完結,《Jump》的銷量隨之連年走低。

業界一片看衰之際,22歲的尾田榮一郎帶著他的草帽少年在《Jump》橫空出世。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航海王:狂熱行動]

“財富、名聲、力量,曾經擁有這世上一切的海賊王——哥爾·D·羅傑在臨刑前的一句話開啟了偉大的大航海時代,“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就都給你吧,去找吧!我把世上的一切都放在了那裡。”

兩年後的1999年,動畫版在富士電視臺播出,大航海時代來臨了。

從此,就再沒人能阻止這個草帽少年在全球範圍的版圖擴張,2014年,《海賊王》憑藉著3億2086萬6000本的全球發行量,被吉尼斯紀錄認可,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漫畫系列。

全球最吸金的IP榜單上,《海賊王》排名20位,前面有精靈寶可夢、少年Jump、高達、龍珠、北斗神拳等一眾日漫著名IP,榜單基本由日美兩分天下。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全球最吸金的IP榜單

事實上,這些熟悉的名字,也是國內出生在85-95千禧一代的經典童年回憶。

民間有把《海賊王》《火影忍者》《死神》並稱“民工三大漫”,意為“連毫無閒暇時間的民工一族都能耳熟能詳的動漫”,正說的是它們在國內的高人氣和廣泛傳播度。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三大民工漫,火影海賊死神

其實,日漫在國內曾一度只能在地下偷偷傳播,在官方沒有姓名;甚至一段時間內提日漫色變,身上掛著“黃暴色情”的不良形象。

可這些年,日漫又是怎樣深受喜愛,成為國內亞文化裡的顯學了呢?一切得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

動漫作為日本最著名的一個文化產品標籤輸出到亞洲相鄰海外?至少在八、九十年代之前,別想了,壓根沒想過這種事。

那時候,日漫的影響力還幾乎只侷限在島國內。

80年代,日本在國際上的代表形象常常和汽車、電子產品和天價房地產聯繫在一起。但不同於這些,他們一開始並未想過將動漫視作商品打入海外市場。

日本業界對自己的動漫文化是有一點小小的傲氣在的,這種傲氣帶來的排斥心理,也意味著對海外的無視。

其實也難怪,主要還是本國的市場紅利足夠他們活很好。輝煌期,以每年超過亞洲其他國家總銷售量10倍的數字發展著,單單專注本國市場,雖非能大富大貴,但也不用為“小小”海外市場勞心費神。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在海賊之前,最成功和最具代表性的日漫是七龍珠

日本業界一貫有著一種很容易自我滿足的小確幸,這種小確幸其實跟他們而今的電影市場也蠻像的。

說回來,日漫傳播到國內的過程,既然並非人主動推動,那就只能是我們自己偷偷流傳了。

說是地下文化也並不為過,可能每個看漫畫的80、90後都經歷過這樣一段在學校門口書店翻閱著盜版漫畫書、或是在課間偷偷和同學交流漫畫的日子。

91年出生的肖戰成為這次[航海王:狂熱行動]在國內的推廣大使,他在採訪裡提及自己的入坑過程,說正是初中時被同學安利入坑的。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初中入坑(多少人都是這樣啊反正我是!!

在互聯網興起之前,通過盜版漫畫和漫迷間的口口相傳,成為日漫在民間流行的開始。

海賊系列最早的盜版漫畫書來自香港,他們把名字翻譯作《海盜路飛》,而我們熟知的《海賊王》翻譯,其實是來自臺版。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最早港版譯作《海盜路飛》

在租書屋預約、漫迷間私下彼此傳閱,那堆積成小山一般的、散發著強烈油墨氣味的盜版漫畫書,構成了一代人對日漫的最初記憶。

盜版商大量盜版日本漫畫,從80年代就開始了。而港臺的盜版漫畫,又是真正滋養了一代人的開始。

中國臺灣地區最早開始,70年代便有許多漫畫未經授權大量出版,到1989年底東立創刊《少年快報》時,這種盜版風潮達到了一個高潮。

《七龍珠》《城市獵人》《聖鬥士星矢》《電影少女》等知名暢銷作品,你都能在《少年快報》上找到,最高時曾創下一期賣出23萬本的成績,成為臺灣漫畫史上的第一。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東立的《少年快報》創刊號

臺灣地區由此得了個“海盜王國”的稱呼。隨之,這股風吹到了香港。

1973年,《哆啦A夢》被以“叮噹(叮噹)”之名引進香港,“大雄”的譯名被沿用至今,成為香港首部盜版的日本漫畫。

再之後,有很多人的童年回憶系列,“海豹叢書”,跟《少年快報》一樣,因為沒有授權,它們反而能做到各類熱門漫畫“海納百川”,日本三大週刊志最好的作品他們都能出,深受讀者喜愛。

日本業內對亞洲範圍內的盜版盛況反應偏慢,等到他們意識到並作出回應時,不僅僅是港臺和內地,盜版已經遍佈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各國了。

風靡全世界日漫,在中國走了20年的盜版野路子

©️韓國的盜版《哆啦A夢》,要知道,這些盜版漫畫在韓國出版時韓國還正在封鎖日本流行文化中

1998年,時任講談社國際室次長的阿久津勝在訪談裡才說到:

1990年初在臺灣市面上出現混合《週刊少年Magazine》、《週刊少年Sunday》、《週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Champion》等日本少年漫畫雜誌的盜版作品,此外還有相關商品及單行本等,出刊的時間大約比日本慢一個月左右。對這種將所有少年漫畫志的人氣漫畫集結而產生的漫畫雜誌,我們的反應已經超越了憤怒,幾乎是驚歎了。

——阿久津勝

不過,另一方面,也是這些盜版作品推動了日漫在國內甚至整個亞洲的風靡,間接使得日漫逐漸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