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文獻綜述?

很多同學剛接觸literature review 都覺得頭疼,本來看文獻就難,寫文獻綜述更是像海底撈針,然後用好多好多針去填滿另一片海……

之前有很多同學問我文獻綜述怎麼寫,學霸一般都回:多看相關文章,自己的腦子裡慢慢建立框架,把前人的論點都一點點兒串起來,再往前推一步就行了。

我:啥玩意兒啊?大部分人聽了還是不會。

所以這裡U鹽君嘔心瀝血總結了一份【傻瓜式的文獻綜述寫作方式】,學會了之後事半功倍,再也不用毫無頭緒地看論文啦!

但是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請在這之前閱讀我們前一期英文論文的閱讀方法:

如何10分鐘讀完一篇英文文獻 或者

研究生們剛開始看英文文獻是怎麼看的?​www.zhihu.com

怎麼寫文獻綜述?

(因為知乎文章寫出來排版不如公眾號易讀,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去這裡讀哈。

網頁鏈接​mp.weixin.qq.com

文獻綜述的意義

首先,literature review建議在確定主題後再寫。

選題後不應該毫無目的地搜索關鍵詞,而需要通過逆推的方法,順藤摸瓜的,有目的性的進行文獻的選擇。

literature review旨在用前人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你採用的研究方案提供支持,而非一堆文獻毫無章法的堆砌。

舉例:

為了方便理解,假設我們的課題是:《四川母雞的下蛋可持續性》。

啥意思呢?

我打算抓四川的母雞來做研究樣本,看看上次下了好蛋的母雞下次能不能也下好蛋,上次下了壞蛋的母雞這次是不是也下壞蛋。

為了進行研究,我準備用幾個指標來判斷這個母親的下蛋可持續性。這個指標分別是:蛋的體積、重量、營養價值、衛生指數、可持續性指數。為啥用這幾個指標?這幾個指標咋來的?有什麼理論依據?

我們一個一個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Q:我們為啥用這幾個指標呢?

A:因為有個權威的學者叫張三,他做過研究,證明這幾個指標可以,所以我就拿來用了。


Q:那麼張三怎麼做的這個研究,具體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來證明這幾個指標可以呢?

A:他做了XX的實驗,通過XX方法檢驗出這幾個指標可以。


Q:張三根據什麼做的這個XX的實驗呢?他憑什麼證明他做的這個實驗有效呢?

A:因為他之前也有個很權威的人,叫李四,他用了李四的理論。


Q:那麼李四……


看到了嗎,你自己其實也會提出這些問題。從最近進行研究的張三推到李四,再從李四推到王五,最後我們會找到這個理論的最終來源 — 終極大BOSS。

那麼我們把這條線反過來,從時間最早的終極大BOSS開始寫!【他的理論】如何通過被反覆優化、拓展,發展到【你寫的這篇論文】直接使用的理論和方法,就是你在文獻綜述中所要敘述的內容。

所以literature review的核心應該緊緊圍繞【你是因為看了前人寫的什麼才採取這個研究方案】這個問題來回答,而不是你看完一堆文獻以後拼湊出讀書筆記。


明白了文獻綜述到底在寫什麼,我們就可以開始正文了。


先敘述一遍我們的方法:


Step 1:找文獻綜述。

選題之後,找到一篇論文的文獻綜述。不管什麼領域,什麼行業,只要你覺得邏輯清晰,好懂就可以 (對於初學者,我們可以先找一篇和自己論文標題結構相似的論文)。

Step 2:提煉框架。

提取出文獻綜述中的結構性語句,得到該篇文獻綜述的框架。

Step 3:填充框架。

根據得到的框架來有目的地查閱文獻,提取相關信息,填上答案 (關於如何快速閱讀文獻提取有效信息,戳如何10分鐘讀完一篇英文文獻)。這時你已經得到了一篇全新有條理的literature review。

Step 4:寫出屬於你自己的 literature review。

為了避免抄襲嫌疑,我們確定文獻綜述的框架前至少需要3篇文獻綜述,重複之前的方法,對其反覆拆解、組裝,最終得到完全屬於自己的框架;而我們要填充文獻綜述的內容,至少需要閱讀15-20篇前人的文獻綜述。


舉例:

Step 1:找文獻綜述


因為我本身是金融專業的,所以就隨手找了一篇金融的文獻來用了。大家看不懂也沒關係,我會解釋。如果解釋也看不懂,那就跳過,看懂核心方法就好。


我的課題《四川母雞的下蛋可持續性》,它有三個關鍵詞,四川、母雞、下蛋可持續性。

於是我找到一篇標題框架很相似的論文:《performance persistence of closed-end funds》

標題什麼意思呢?大概翻譯成《封閉式基金的業績可持續性》吧。說淺顯一點,是研究封閉式基金的業績,過去好的,以後是不是也好,過去差的,以後是不是也差?

它也有三個關鍵詞:封閉式、基金、業績可持續性。

我們現在有這篇文章了,可是看不懂咋辦呢?看不懂也沒關係。反正我們的課題不是這個,

我們只需要借鑑這篇文章中literature review的框架。


Step 2:提煉框架

注意:!!這裡不是教你一篇論文應該用怎樣的框架。

每篇文獻綜述的結構都有不同,這裡教你的是:

【提煉某一篇文獻綜述的框架 --> copy作者寫作的邏輯順 --> 據此快速地篩選最有用的文獻和信息,同時完成文獻綜述的寫作】

你把這些論文中的結構用語提取出來,很快就能拆解完一篇文獻綜述,得到它的核心框架。接著就照之前的方法往裡面填內容就完事兒了。

真正好的文獻都是邏輯性很強的,表現之一就是裡面會有很多突出結構的句子。

怎麼寫文獻綜述?

如圖,我已經將段落中突出結構的句子都框選出來。


這一段的結構就變得很清晰了:

對於開放式基金業績可持續性進行研究的人有哪些;對封閉式基金業績可持續進行研究的有哪些。這個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那麼我們依樣畫葫蘆。和四川雞蛋並列的有什麼呢?重慶雞蛋、北京雞蛋、甚至日本雞蛋。有哪些人都對這些雞蛋做過研究呢?


這些信息你可以通過Google scholar、知乎、百度等搜索引擎找出來。然後把這些信息填進去,於是得到了:


對北京雞蛋進行研究過的人有張三、李四、鄭五等等。對四川雞蛋進行研究的人就很少了,有那個啥的。我們這個研究的問題主要在於:如何科學地評價這個雞蛋好不好,能不能持續地好呢?


如果你看懂了這裡,後面的就很好懂了。因為我們後面的步驟只是在不斷重複、鞏固這個【提煉框架】的方法而已。


得到一個大框架


根據小標題,範文的文獻綜述分成了三個部分。我已經翻譯好了:


1. 以前的文獻都怎麼評價基金業績。

2. 以前的文獻都怎麼評價業績的可持續性。

3. 以前的文獻關於業績可持續性的研究。


這一部分,很顯然就是這篇文獻綜述的大框架了。


那麼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將自己的文獻綜述也可以分成這三個部分:


1. 以前的人都是通過什麼來評價雞蛋好不好的

2. 以前的人都是通過什麼來證明一隻母雞能不能一直下好蛋的。

3. 以前的人有沒有證明過下過好蛋的母雞能一直下好蛋?


現在,我們是不是就已經有了我們自己寫文獻綜述的大方向了?


知道要按照這三個方向來梳理前人的研究,這時候是不是思路開始有點清晰了?


Step 3: 填充框架


大框架有了,還是覺得思路很亂怎麼辦呢?


沒關係,範文的文獻綜述都已經完完整整地寫好給我們借鑑了。


(因為原文實在太長,所以這裡就貼一部分吧。看不懂可以直接跳過。)


我給你翻譯一下啥意思吧:

關於評價母雞的下蛋可持續性,有很多人研究過。他們用了各種指標和基準。關於一個蛋好不好,一般評價它的指標有:大不大,沉不沉,香不香,吃了撐不撐,營養價值。普遍使用的指標是:大不大,雖然人們對這個大不大也有不同的衡量,比如有的用尺子量,有的用手量,還有的用嘴。這些衡量方法都取決於不同的樣本類型和理論模型。


特別地,在(我認為)最合適最科學的方法——側體積出現之前,大家都是用各種不同的器具來測量雞蛋大不大的。比如戰國時期老王,用了好多個對比物,發現蛋比小孩子的手大,比大人的手小。比如唐朝老李,用不同的石頭和蛋對比。還比如老張,老鄭,又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發現可以用尺子來測量蛋的長度和寬度。最後,xx科學家發明了雞蛋體積的計算方法,於是最合適的測量雞蛋體積的方法問世了。


xx科學家是通過用水替代的方法發現了這個體積的計算公式。他發現將雞蛋放入水中以後,水面增加的那一部分體積就是雞蛋的體積。經過多次實驗的驗證,他發現這個公式可以準確地測出雞蛋的體積。


自從這個測量雞蛋體積的方法問世之後,很快就有一些明星來測雞蛋的體積了。比如這個小吳,就用捲尺測了加拿大的雞蛋,發現加拿大的雞蛋挺大的。在這之後呢,小崔也拿了個不知道從哪兒來的尺子測了北京的雞蛋,說北京的雞蛋小。還有一些相關的雞蛋發言balablabla……


你發現沒,這幾段的框架是啥?


這個問題很多人研究過,用了各種各樣的基準和指標。普遍用來評價這個問題的指標是__________。對於計算這個指標,最科學的方法是__________,但是在最科學的方法出現之前,前人______最先用了_____方法來得到這個指標,_____之後用了________方法來得到這個指標。這以後_______對前人的方法做了_______方面的改進。最後最合適的方法出來了,就是______發明的________方法。


這個最科學的方法,主要內容是這樣的:_____________。


為啥說它最科學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因為這個論文裡通過_______方式證明了它是最科學的。後面也有_______和_______還有______相繼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計算這個指標,反正事實證明很多人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最科學的。


提煉出來以後,對每個空的問題進行搜索,然後填上去就行了。是不是就跟做問答題一樣,感覺難度瞬間下降?


當然還是那句話,這一步的重點不是說你以後寫論文都要照我寫的這個框架提煉。一般英文文獻的文獻綜述都好幾頁,框架也各有不同。所以你要學的是如何去自己提煉文章的框架,再照著寫


Step 4:寫出屬於你自己的 literature review


當我們已經提煉出一篇文獻綜述的框架,去填每個空的答案就比較容易了。


但因為論文最注重的就是理論支撐。我們不能隨便百度到答案就填上去。


我們在文獻綜述中引用的一切,都需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據。


但去看原文實在太累了。


所以建議的方法是:先在知乎、Quora、學術論壇或者相關好懂的文獻綜述,看看他們是如何引用這篇paper,評價這篇paper的。


看完之後你的心裡就已經有底了。


這時再翻回原文,關於【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這種問題的答案,通常就在論文中abstract(摘要)、conclusion(總結)裡面。


那麼我們需要做的也很簡單:

1. 翻到相關部分

2. 關鍵詞定位 (快速找到答案)

3. 同義詞替換 (降重)


至此,你整個文獻綜述的初稿已經出來了。我們只需要最最後的調整。


說過了,文獻的原創性是很重要的。為了擺脫抄襲嫌疑,最好多拆解幾篇類似結構的文獻綜述,在你之前的文獻綜述上進行補充,重組,反覆改寫。


最後你就得到一篇完全屬於自己的literature review啦~


總結


拆解論文結構,是一個很好的理解論文,學習論文寫作,同時提高邏輯思維和表達的方法。

方法其實很簡單,但凡事不能一蹴而就。但相信勤加練習以後,你一定會覺得看論文、寫論文都不再那麼那麼痛苦。


最後再來複習一遍步驟吧:

step 1:找到自己喜歡的文獻綜述。


step 2:提煉框架。提取出文獻綜述中的結構性語句,得到該篇文獻綜述的框架。


step 3:填答案。根據得到的框架來有目的地查閱文獻,提取相關信息,填上答案。得到初稿。


step 4:多選幾篇。重複之前的方法,對其反覆拆解、組裝,最終得到完全屬於自己的literature re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