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廢名,向你展示禪意下的深情

近代文學的開端,以五四為始。且不說眾多團體以及各種流派的湧現和突變,單單是個人的文學成就,也足以稱道許久。廢名在其中的分量在表面中並不起眼,但是在鄉土文學體裁的拓寬和發展之中,擔任了極其重要的角色。魯迅新開的農民題材,通過精準深刻的描述,不僅表現了其懦弱愚昧的一面,而且鞭辟入裡的表現了當時的農村環境和人物心理,開了風氣之先。這也為以後廢名對於鄉土文學的嬗變提供了很好的原始題材。

民國時期的廢名,向你展示禪意下的深情

在廢名還是叫馮文炳的時候,周作人對其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可磨滅的,以至於風格趨同,將其閒淡雅緻的文風完整的吸收,並且在文字晦澀的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廢名將魯迅的題材拓寬並且師從周作人,文風得到完善和發展,以至於到最後他的文章對於鄉土描寫,以及農村人物的刻畫都得到了極大的突破。

民國時期的廢名,向你展示禪意下的深情

最為人稱道的是廢名那篇《竹林的故事》,從“我”挽住她的手叫她三姑娘開始,通篇對於她的細緻描寫卻毫無“我”的痕跡,隨後筆鋒一轉,突出我對她的印象僅僅在賣菜這一件事情上。究其原因,是為了避免在細節化描寫之後,暴露出我對三姑娘獨特的情感。所以在讀者發覺之前,廢名及時的調節了他的筆鋒,從另一個方面逐漸深入。他寫作和情感的聯繫,更多的像是掘金人和黃金之間的關係,每次在快要發掘到黃金的時候,立即換個方向重新開始,使得情感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卻也是在層層的語言文字包圍之下。即使到了最後:“三姑娘的鞋踏著沙土。我急於要走過竹林看看,然而也暫時面對流水,讓三姑娘低頭過去。”

編排情感的方式猶如隔岸觀火一般,使得他對於事件的描寫更加突出了主體,同時也不露痕跡的體現了農民的勤勞樸實,與世無爭的態度。其小說以散文化的語言以及對於事件的巧妙安排使得他在文壇的地位得以確認,並且影響了沈從文,汪曾祺等人。

民國時期的廢名,向你展示禪意下的深情

自廢名收到胡適的影響開始接觸禪宗,到1927年張作霖解散北大,周作人被辭退,廢名結束學生生涯,期間他大量的閱讀了中國的古典文學,使得他原本學佛的心境更加的堅定。在他的自傳體小說《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莫須有先生的思想更像是他自身心境的寫照:“心如一棵樹,果便是樹上結出來的道理,道理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了”。

直到最後,索性斷筆,去研究佛學去了。關於廢名研究佛學還有逸事為人所洽談,廢名與熊十力是同鄉,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佛學,一言不合的時候又大聲爭吵,辯論到緊張的時刻常常會陷入寂靜,別人跑進來看到時候,才發現兩人早已經扭打在一起了,後來這場鬥毆演變成很多的版本,但是到了第二天,廢名還是和往常一樣,又去熊十力家討論問題了。

民國時期的廢名,向你展示禪意下的深情

廢名在文學史上的時間不長,究其原因是其研究佛學的緣故,然而他在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卻是無可替代的,最後帶來一首詩,來體現廢名與眾不同的心境吧!

《十二月十九日夜》

深夜一枝燈,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是花,是魚,

是天上的夢,

海是夜的鏡子。

思想是一個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燈,

是爐火,

爐火是牆上的樹影,

是冬夜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