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太監,差點被害到沒命,為何依然對其感恩戴德?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皇帝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一個皇帝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國家的未來命脈。歷史上的皇帝們,雖然不敢說每個都是人中之龍,但也不應是平庸之輩,至少也是中等水平之上。可是在明朝,昏君的數量算是歷代王朝之中最多的,除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佑樘外,基本上就沒有好皇帝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明英宗朱祁鎮,憑藉一己之力差點就將大明王朝斷送,更是一個實打實的昏君。

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太監,差點被害到沒命,為何依然對其感恩戴德?

朱祁鎮

當年土木堡兵敗,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即位,改元景泰,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直到景泰八年,朱祁鈺患病,朱祁鎮與石亨,徐有貞等發動兵變,重新黃袍加身,改元順天。復位成功的英宗,先是以"養病"囚禁代宗,封賞復辟功臣,斬殺叛逆重臣。可朱祁鈺的病卻逐漸好轉,朱祁鎮深感意外,便找個將朱祁鈺絞殺。但是接下來,他做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為土木堡兵變的罪魁禍首"王振"平反。

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太監,差點被害到沒命,為何依然對其感恩戴德?

王振

不僅如此,他還下旨給王振建了一個紀念碑,闡述了王振是"如何忠心報國,後遭將臣誹謗,無奈自刎殉國"的內容。而稍微熟悉歷史的讀者都知道,宦官王振正是"土木堡兵敗"的罪魁禍首,他害得明英宗差點死去,流離失所多年,為何朱祁鎮還要對其感恩戴德呢?這其實是有原因的。當年,朱瞻基駕崩以後,九歲的朱祁鎮登上皇位。黃口小兒,如何服眾,怎麼能料理國事呢?

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太監,差點被害到沒命,為何依然對其感恩戴德?

朱祁鎮

於是朱瞻基留下一道遺詔"遺詔大事白皇太后",這個皇太后就是朱祁鎮的皇祖母張妍。張妍政治眼光十分老辣,治理能力超乎常人,群臣請她垂簾聽政,可是朱元璋早有規定"後宮不得干政"。於是便託付給內閣,而"三楊"也很聰明,主動把決定權交回到張太后手裡。表面上不聽政,可實際權力還掌握在她手中。除此以外,她還派遣王振"照顧"幼主,名為照顧,實則監視。

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太監,差點被害到沒命,為何依然對其感恩戴德?

張妍

這個王振還挺用心,事無鉅細地向張妍稟報,甚至連皇帝的性生活都詳細告知。後來張妍去世,皇帝本該親政,可是半路上又殺出一個孫太后來。孫太后也是一個狠角色,她只是朱祁鎮的養母,為人心狠手辣,善於舞弄權力。她為了垂簾聽政,不惜和于謙合作,共同執掌超綱。也就是說,無論是張太后在,還是孫太后在,兩個女人都跟內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她們有著長輩的發言權,又有著內閣的決定權,在這種環境下,即使朱祁鎮成年,也依舊沒有獨自親政的權力。

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太監,差點被害到沒命,為何依然對其感恩戴德?

孫太后

朱祁鎮最需要的就是尊重,作為皇帝的發言權,他想要被獨尊,想要別人唯他是從。可是那幫老臣,除了尊他為皇帝以外,其他事情一概不理。而唯有王振,對他唯命是從。王振與他朝夕相處,兩人更像是相依為命的親人。所以在朱祁鎮眼裡,王振就是最大的忠臣,真正聽命於自己的忠臣。而王振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成為皇帝手下的第一人。

後來,王振設計以祖制逼迫孫太后撤政,朱祁鎮心裡十分歡喜。在眾臣反對皇帝時,也只有王振權力支持,他趁著"三楊"家人犯法,逼迫他們放權,終於將權力收了回來。而王振本身也是一個世故,狡黠,善於權謀軌跡的人。他辦事時,凡事皆以聖意為主,給年輕氣盛的皇帝戴足了高帽,讓明英宗的虛榮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所以王振慫恿他御駕親征,讓他過足了君臨天下的癮,即使最後失敗了,他仍然體會到了當皇帝的快感。

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太監,差點被害到沒命,為何依然對其感恩戴德?

朱祁鎮

在朱祁鎮心裡,王振既是老師也是朋友,甚至還是親人,王振讓他做到了天下第一,是真正懂他的知己。所以,朱祁鎮才剛復位就迫不及待的為他平反。只是這王振不僅貪婪貪財,還禍害朝綱,猶如饕餮一般永無止境。如此情況下,朱祁鎮還深深地信任他,只能說他能力識人不明,用人不善。付出真心,卻相信了一個不值得的人,這應該是朱祁鎮最大的悲哀了吧?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關注,評論和點贊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枕上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