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教育新使命

我是從事幼兒教育的一名教師,但是我發現,劇本教學的使用範圍並非只存在於幼兒教育。當然,我也並不會在這裡跟廣大的教育行業的同仁們班門弄斧。劇本教育所發現的,只是在這個時代中,教育教法上的一個新方向,研究這個新方向是否能走的通,是否能長久的走下去,就是劇本教育存在的目的和使命。

劇本教育新使命

到底什麼事劇本教育?這個問題,請允許我姑且放一放。因為任何方式方法的產生,都有一定的緣由和需要解決的痛點所在。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教師對於學生,特別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雖然在採取遊戲教學來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和注意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了一些比較隱晦的病症。幼兒教學中很十分關注教師所講的內容,孩子們是否能第一時間明白,是否能持續吸引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入課程設計和問題引導。設計此類的問題引導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實踐。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如此。所以,當在課堂當中,小朋友出現說“老師,我不想玩了”、“老師,我想休息”這類話語的時候,簡單的說,是從教學的內容或者形式,已經無法吸引這一部分小朋友的興趣。而這個時候,教師們會怎麼辦呢?

前兩天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在我同事的一堂幼兒足球遊戲課的過程中,有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不想玩了”,並很自然的回到休息區。在休息的過程中,嬉戲打鬧,被院長看到,院長嚴厲的提出,要讓這位同事對於這些休息的小朋友多加註意。於是,第二天這位同事就叫了一位班主任來幫助自己關係休息的孩子。問題來了,這位班主任對孩子們一通教育,吵的孩子們老老實實的休息了10分鐘,就又回來繼續上課了。

我想問,小朋友的一句“老師我不想玩了”,是不是孩子們的錯呢?

劇本教育新使命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結果就是,孩子們的不想玩,不是教師課程設計出了問題,也不是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出了問題。而是課堂上缺少了一些讓孩子們持續興奮,持續注意的元素和細節。我們試想,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幼兒園組織小朋友們表演一場話劇《小紅帽》,孩子們從頭到尾都高度興奮,甚至還跟著表演的燈光和音樂積極的響應與配合。所以我就在想,如果讓每一堂幼兒課都上的跟話劇一樣,孩子們還會說不想玩嗎?

於是,劇本教育就誕生了。劇本教育,就是把課程當成電影、話劇一樣的形式效果,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讓他們為其中的每一個興奮點而集中注意力,讓他們去積極思考和回答課程當中的每一個問題。讓他們身臨其境,樂此不疲。那麼,他們還會不想玩嗎?

當然,劇本教育不只是適用於幼兒教育。在小學教育中,通過劇本設計,讓孩子們充分參與課程。在中學教育當中,讓學生們能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些,劇本教育都可以實現。

讓每一堂課都充滿儀式感,這就是劇本教育。

劇本教育新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