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中國式“巨嬰”,培養孩子做家務,孩子越做家務越容易成功

我聽過有一個說法是:孩子越早做家務越容易成功。哈佛大學此前對家務做過一項研究,得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雖然,做家務和成功的人生之間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但是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跟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更容易具有責任心。這份早早就培養起來的責任心,對孩子今後的生活的幫助不言而喻了。

拒絕中國式“巨嬰”,培養孩子做家務,孩子越做家務越容易成功

某醫院的心理醫科教授解釋:“交給孩子一項家務,實際也是讓他們承擔起一份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困難和麻煩,但是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責任意識都可得到很好的鍛鍊和培養。通過做家務,孩子還可瞭解和體會父母撫育自己的艱辛,產生體貼之情,學會愛父母,學會為他人著想。”

在《咬文嚼字》公佈的2018年的十大流行語中,就有一個詞叫“巨嬰”。巨嬰就是人身體長大了,但是心理年齡還停留在嬰兒時期。中國式的“巨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事事代勞,從不教孩子獨立自主,“巨嬰”們一旦離開了父母,就什麼也不會了。巨嬰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如果我們能從小就培養孩子做家務,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對自己負責,那麼就可以有效防止自家孩子最後成長為“巨嬰”。

但是教孩子做家務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下面,我們就為大家梳理了幾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3、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

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知道他記住為止。

拒絕中國式“巨嬰”,培養孩子做家務,孩子越做家務越容易成功

4、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乾淨。如果你想讓她幫你收拾飯桌,那麼,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做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儘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儘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8、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製一張圖表,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勵,注意了,不要用金錢和物質獎勵。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拒絕中國式“巨嬰”,培養孩子做家務,孩子越做家務越容易成功

-END-

作者簡介:育兒補習班(Allyemall_News)是十萬新手爸爸媽媽育兒路上的貼心私教,文章不多但實用,寶寶的成長我們一同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