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找工作求職一定要當心

目前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家也都逐漸復工復產,生活終於開始恢復了原來的樣子。不過經此一“疫”,很多人都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貸款、房租、日常開銷……每一樣都壓得人喘不上氣。特別那些因為疫情影響了收入,甚至失業人,迫切需要通過找工作緩解壓力,而這也給了不法分子一些可乘之機。


近日,王某經人介紹認識了蔣某,蔣某稱與一企業高管關係不錯,該企業工資高,王先生信以為真,心動不已,隨即按照蔣某的要求給其轉過去了8萬元的介紹費和打點費,後工作未得到著落,蔣某也失去了聯繫。無獨有偶,李某與一男子微信聊天時,對方自稱是中介可以幫其找工作,提供了一個可以不上班拿返費的所謂“代替名額”,每次交980元錢就可以返7700元,多交多拿,李某前後通過微信轉賬和支付寶支付給對方人民幣21萬餘元,後發現被騙。疫情期間,部分單位復工一再延遲,部分群眾急於找工作,不法分子打著高新工資、事業編制等旗號,利用一些群眾安全防範意識較低,聲稱需先行支付介紹費、打點費、保證金、報名費等便可幫忙介紹工作為由實施詐騙,一旦應聘人員“上鉤”,交了費用,便立即消失蹤跡。


#網警提醒#
1、在網絡上找工作時,一定要先通過工商網和工信部等官方網站核實對方公司或者網站的真實情況,不要輕信網上的招聘信息,可以到正規大型的招聘網站上找工作。


2、需要預付保證金、先行墊付資金的兼職工作,在正式工作前收取“體檢費”“保證金”“服裝費”或者其它任何費用的工作,都要提高警惕。
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於可以輕易獲取高額回報的工作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職位待遇特別“優厚”而工作內容又相對“簡單”的崗位,往往存在較大的欺詐風險。
4、網上求職時不要輕易洩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要輕易點擊對方發過來的鏈接,不要在鏈接的頁面上填寫自己的銀行卡號、支付寶賬號及密碼等信息。
5、如果不慎被騙,及時報警並提供證據,如聊天記錄、交易記錄、聯繫方式及其他一切有利於警方破案的證據等。

疫情期間找工作求職一定要當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