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修行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偉人的傑作更多是描述無數英雄在權力的競場上相繼出場,展現個人風採。而這篇章節主要從修行的角度聊一聊是什麼讓無數“英雄”相繼傾倒的。

老子新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修行

修行

致虛極守靜篤,正是這短短的六字真言,讓老子進入到無法想象的一種境界,從而看到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真諦,為我們開啟了通往智慧的大門。然而這種以身體內的“精神”感悟要想用語言來描述,似乎比老子描繪那個觀察到的道還難,至少道是存在的一種“東西”,儘管他在實時變化,但還是可以從運動特性等來說明,只不過從不同角度描述,不能保證其完整性而已。可是這種體悟是一種“感覺”,如何用語言闡述?雖然老子在整篇內也用水、容器和嬰兒等來比喻說明,儘量讓我們能理解,但還是很難,只有少數的大師大德們能領悟其中奧秘,我們普通人似乎無緣而一窺究竟。

老子告訴了我們基本原理和原則,但是方法則需要自己去動手實踐才能有精進,否則一切枉然。這也就出現了大量的修行者們不斷的去開闢自己的新天地,創造屬於自己的一套修行方法,好讓後人少走彎路,此路之艱難,從前輩們的事蹟中可見一二。

在道教就有南北兩大派,其中又有各路細化的分支,每個分支幾乎都會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其中也有不少相互學習,融會貫通又建立新的體系,宋朝和明朝時期由於逐步三家歸一,儒釋道融合有了新高度,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大家所熟知的唐朝時期的八仙,宋朝的王重陽和丘處機,明朝時期的張三丰,無不是有所成就的佼佼者。

在佛教同樣也存在諸多的分支,佛祖因人而異,傳授不同修習法門,自然導致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相同,眾多分支實屬可原。眾所周知的有鳩摩羅什、玄奘、窺基和惠能等大師們。

還有很多居士也在不斷感悟,試圖找到自己的出路。蘇軾號稱東坡居士,在道佛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濟公扮演者遊本昌居士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在眾多的修行者中,也不乏有很多走了彎路,可是誰又想有大道不走,非要去走彎路呢?是不是彎路,又有誰能分清?當然大徹大悟的老子和佛祖恐怕具備這個識別的能力,那也是建立在個人認為的基礎上,如果您不認為他們已經達到那種高度,又怎麼會相信他們有這個能力呢?可惜的他們的理論未能形成一套軟件,好讓我們通過數據分析等就能判別其真偽。

在當代由於利慾薰心,造假者更是數不勝數,要想看清真偽,以免走了彎路,那就需要依據六字真言原則,他可能就是您的火眼金睛,對方不管如何變化,您都能觀其“真身”,防止上當受騙,以致精神和錢財兩失。

分支眾多,但萬法不離其宗,道家以六字真言入境,而佛家也歸結到以靜來突破十二因緣,這點在道佛統一章節中有過探討。後續肯定會有更多的修行者以此原則作為指導方針不斷的探索自己的修行之路,祝他們早日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