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的本質是什麼

《奇葩說》的本質是什麼

近日,開始迷戀古代的名人寫的書,東方的,西方的,雖然晦澀難懂,讀著讀著,就想發脾氣罵人。因為太難懂了,然而還是捨不得放下。

因為書中的精華,也會不時冒出,就像那深井中的泉水,不時汩汩流出,喝了甘之如飴。

讀完古代名家的書後,一時之間腦袋裡竟然冒出了這句話: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01

一日不讀書,頓覺面目可憎。

書是精神世界的食糧,一天不吃飯是什麼樣?一日不讀書就應該是什麼樣。

人區別於動物之處在於,直立行走,學會使用工具,是勞動使猿猴進化成了人類。

但是,你看那拉磨的驢,耕地的牛,每天都在不停的勞動,又有哪個物種又進化成了人類呢?

更確切的說,應該是語言,書面化的語言,符號化的語言讓我們進化成了人類,讓我們彼此交流。

交流溝通的本質,就是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一交流一溝通,兩個蘋果就變成了四個蘋果。

《奇葩說》的本質是什麼

閱讀的意義卻比這更深刻,歷史長河中,千百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留下這麼多的蘋果,你能把古人的蘋果都收入到你的囊中。

所以你周圍人的那點蘋果,在你看來就不值一提了。所以愛讀書的人都變得越來越自閉,越來越懶得跟人交流。

02

古人寫的和老外寫的書

年過40歲的我,有一次在同八歲的兒子聊天時。感慨:我現在讀書只讀老外寫的書,因為老外寫的書很有內涵,水分比較少,而且敢說真話,不繞彎。

兒子聽了以後很不服氣,他說我這是崇洋媚外,看不起中國人。自己就是中國人,居然看不起自己人,向著外國人說話。

我不知該如何給他解釋這裡面的因果,只能說,老外的書,只有優秀才有機會被人翻譯過來,古人寫的書也同樣如此,只有優秀,才能保留下來。

另外一個時間場合下,我對80歲的老父親發出同樣的感慨:我現在讀書,大多讀的是老外寫的書,因為老外寫的書有內涵,水分摻的少。而且敢說真話,讀了讓人感覺淋漓盡致,繞樑三日而不知肉味。

80歲的老父親不愧是見多識廣,他告訴我原因,中國人講求政治,不講說真話。不是他不願意,是他不敢。

果然80歲的老父親比起8歲的小兒經驗更豐富,人生閱歷見識更寬廣,說話一針見血。

但其實老父親說的也不是完全正確,因為古今中外都有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不能隨便說話。

另外,經濟的因素不可或缺,寫書就是為了賺錢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的結果。

03

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統一了起來

讀了越來越多的書,我發現外國人和中國人,東西方文化統一起來,是在祖先的智慧上。這些已故的先人身上,死後原知萬事空,死人才不講政治的正確性。

弗洛伊德和榮格是西方兩位心理思想大家。可是讀過榮格的書越多,我卻越感到汗顏,一個已故的外國人對中國古文化的研究在我這個中國人之上。

我們現代人看不懂,或者視若糟粕的一些古文化書,在榮格那裡得到了推崇。他的《太乙金華宗旨及分析心理學》,至今我看的似懂非懂。

但是,他把這些我們自己後人對祖先文化視為糟粕的東西,同他的心理學,集體無意識,潛意識這些理論結合起來,讓人驚呼,歎為觀止。

《奇葩說》的本質是什麼

近期我又讀了一些法國一些思想家的書,更加讓人歎為觀止。

他們在文中闡述自己的理論中引經據典。完美的隱喻像美人,多一分少一分顏色都不能稱為美子,法語不愧為最優美的語言。儘管我看的是翻譯版本。

他們或許沒有像榮格一樣,旁徵博引東方的古文化。他們也是站在他們先輩們巨人的肩膀上,引經據典的是他們文化中的世界文化中的經典,像黑格兒,尼采,孟德斯鳩之類的思想家的話。

他們在自己的文化領域內博覽群書,把他們的先人的智慧整合在了一起,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這才是文化的歷史長河,這條河流源遠流長,滋養萬物,甚至滋養到我們這些有緣的東方人。

所以,你的驚呼是不是沒有緣由的。這些理論經過時間歷史的考驗,是經得起推敲的結論。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區別於那些流行的,短期的思想,所以它能夠流傳下來。

這一點上東西方文化都是統一的。名家之所以成為名家,是有他自身的基礎的。

04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一樣的

雖然我並看不懂原文書,翻譯過來的書,將他們的思想描繪的準確度不及80%,甚至晦澀難懂,然而不影響整體閱讀體驗。將這種思想傳遞了過來。

不得讓人感慨網絡世界的發達,文明的進步,讓我們現代人不用去圖書館的故紙堆裡去尋找,也有機會讀到這些思想。

有條件全世界到處旅遊,當然是很好的。沒有條件的話,在家中讀東西方經典書籍,效果也是一樣的。

《奇葩說》的本質是什麼

你的視野也會更開闊,擁有一個更開闊的視野,如同你站在喜馬拉雅山脈上和站在你家門前那個小山坡上,視野是不能相提並論。

05

《奇葩說》的本質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最近火熱的綜藝節目《奇葩說》,其中有一期探討的觀點:在火災中,救貓還是救名畫?

李誕贏得了滿堂彩,他說黃執中的觀點是他自己瞎編出來的。真實情況是李誕自己的觀點也是他瞎編出來的。

他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也許他的選擇就是救名畫,因為名畫救出來能換很多錢呀,小貓能換錢嗎?

但在那一刻他的立場觀點不同,很煽情的說出一番話之後,觀眾反而很吃他那一套。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性的動物。所以明知腦殘電視劇很無厘頭,我們還要追下去。

李誕打感性的牌,黃執中和詹青雲打理性的牌。誰打贏了?真實情況是誰都沒打贏,人類思想的兩極--理性和感性,正如地球的南北極,它們都呆在自己位置上,不用也無需打敗誰。

一個事實是,辯論雙方立場不同,所以就觀點不同,也就是政治不同。

永遠不要聽一個人如何說,說法是多種多樣的,今天說這樣說,明天立場變了,觀點也就變了,就會換一種說法。

就跟奇葩說這樣的節目是一樣的。它只是一個綜藝節目,只是一個遊戲,跟你在家打麻將那個遊戲異曲同工。

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演員請就位》,各個演員由於角色的不同,飆演技的一檔言情劇,該講大道理講大道理,該煽情就煽情。

06

《奇葩說》的精髓在哪裡

《奇葩說》這個節目太火了,我是從第六季才開始追,以前為何不追,因為我覺得一群人在那裡打嘴仗攪沫沫真的好無聊,圍觀就更無聊了。

大概那時還沒抓住《奇葩說》的精髓,它的精髓不僅僅是辯論的輸贏(事實上,這種辯論術不是近年才興起的,在古羅馬、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專門的學科和課堂去教授它,它是門妥妥的技藝。)

《奇葩說》的精髓是看選手們之間,導師之間,甚至是主持人,請的這些人氣嘉賓之間的這種宮鬥,暗流湧動,風雲變幻。

第六季,尤其薛教授選人那一期,顯然是被算計了。另外幾隊與一些優秀的老奇葩們早就“暗通款曲”,私定終身。表面上卻在開始環節故意不選。薛教授選人接連遭到拒絕。

兩輪落空被拒絕已夠丟臉,還要遭到群嘲,薛教授太天真,太不食人間煙火了。

網友們卻不傻,這些老奇葩選手們彼此之間搞小團隊,拉幫結派,是有歷史淵源的。繼續這樣搞,讓一些《奇葩說》的老粉絲很是憤怒。

他們打薛教授這隻“小貓”的臉,觀眾們撓他們的臉。憤怒歸憤怒,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個江湖也是一種政治。

但觀眾們生氣也沒用,薛教授後面局面更被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連輸三場,損失的還都是大將,穿上厚厚的羽絨服祈求溫暖,也沒用。

《奇葩說》的本質是什麼

《奇葩說》的本質就是一場競技,語言的競技,娛樂是第二位的。

它與歌唱類,表演類娛樂節目不同,它的競技屬性更強烈。

一個觀點辯題,正方蒐集各種證據,開始他(她)的表演,或煽情或理性,觀眾們被說服了。反方再一輪這樣的操作,觀眾們又被拉向另一邊。

它比單純競技節目更危險的是,嘴和大腦跟著屁股走的選手們怕不怕人格分割?被頻繁帶節奏的觀眾怕不怕人格分裂?

我有預感,21世紀,有精神疾病的人會越來越多。

有一個故事,一個砍柴的和一個放羊的,聊了一整天,太陽落山了,放羊的趕著羊兒走了,砍柴的兩手空空。

除非你真的只是拿它當娛樂節目,一切就OK了。

總結:

政治有大有小,有胎記,有屬性,是我們普通人一生所無法逃避的東西。

好在我們還有讀書的自由,這是凡人的詩和遠方,哪裡有珠穆朗瑪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一眼望去,蒼涼空曠無垠,任何一個凡人在這偉大的自然景觀面前,都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這裡沒有政治,人煙稀少,我們可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個角度、溫度、尺度下,地球真的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黑格爾,尼采,孟德斯鳩……都變成了隔壁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