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幾十年來,我們感覺不到國外的進步?

三十七年前,我第一次出國去了泰國曼谷。我還記得下飛機那一刻的震撼,第一次見到了現代化的繁忙機場,大型波音客機在起起落落,機場秩序井然,大型商場琳琅滿目,服務主動友善。遠比當時國內數一數二的王府井百貨更加現代化。我彷彿進入了未來世界,在那一刻,作為一個青年學子,我是為祖國感到一絲絲自卑的。

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更是讓我瞠目結舌,我第一次見到了高速公路,第一次見到了晚上10點還在營業的大型商場,第一次享受到了被服務員當作上帝的的感覺。記得當天晚上,我定做了一套西裝,第二天一早,被服務員叫醒,西裝送到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還是一流繁華的遠東大都市,周邊國家的首都也就比我國一個縣城強不了多少。可是短短半個世紀之內,這一局面發生了驚天逆轉。早年留學西歐的時任國家領導人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密集訪問東南亞,所受到的衝擊想必也是巨大的。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就在偉人的腦海中開始勾勒了。什麼叫現代化,有了清晰的目標和認識。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在八十年代有機會接觸一些外賓,每當被問及中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購物場所時,我總是尷尬不已,北京友誼商店成了當時北京少數幾個拿得出手的涉外商店。如今想起來,真是汗顏。

時間飛逝,轉眼已經37年,幾十年來,我遍訪世界,尤其對早年給我巨大震撼的周邊國家持續關注,可是我發現。局面再一次發生驚天逆轉,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日本等等都被中國的飛速發展遠遠摔在了身後。這其中原因眾多,世界格局的改變,工業文明的轉移,政治的穩定等等,都在深刻改變這一個國家的命運。一年兩年看不出來,三四十年就很明顯了。

雖說如今,東南下國家在一些方面依然值得我們效仿學習,但從國家整體經濟,綜合國力等方面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城市面貌就是一個很直觀的對比。我經常產生這樣的感慨,我自己的家鄉,所在的城市,變化日新月異,而周邊國家卻還是老樣子。慢慢地我明白了,並不是他們沒有進步,而是我們進步太快了。

去年我再次來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棚戶區依然連綿不絕,多次的政治動盪讓這個國家的老百姓生活水平停滯不前。

我長期生活在北京,城鎮化進程讓這個古老的大都市失去了很多原來的味道,這是巨大的遺憾,也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深刻教訓。但是橫向比較來說,我們用四十年的時間,讓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貧困人口國度發生了逆轉。對比周邊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我們的成績都是值得肯定的。數十年來,我們始終在穩步前進,而不是原地踏步,也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