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有的人生活富裕,依然感慨人生毫無意義;有的人窮困潦倒,卻能感受生命的活力與熱情。生命的意義,這個老生常談的哲學命題,到底是什麼?認真看完《遺願清單》這部電影,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該影片上映於2007年,主要講述了兩個身患癌症的老年人:億萬富翁愛德華科爾(傑克尼科爾森飾)與機車修理師老卡特(摩根弗里曼飾)從病房相識,相伴,到成為畢生摯友的故事。

很多人評論這部電影時說,用三分之二的時間來笑,最後又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哭。不得不說,這是本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它給我們深刻的情感體驗,那種觸及心靈的共鳴,促使我們與角色同喜同悲,啟迪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接下來,我將從影片的敘事特點、人物塑造,以及影片帶給我們的價值思考三個方面來談:該片是如何通過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共同去實現清單願望的人生旅程,來詮釋生命意義的內涵?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遺願清單

一、敘事特點

  • 倒敘與順續結合,主體故事採用順敘,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推進故事情節

影片開頭便交代了愛德華科爾的逝世時間並引出電影探討的主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並斷言,愛德華科爾在人生的最後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更為充實。因為他在離世的時候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這樣的開始,自然而然地引起觀眾的期待,想要去看看科爾人生最後的時光。於是主體故事出場,自然而不拖沓。符合故事生命向終點逐步靠近的過程,合乎邏輯,又細膩深刻。

卡特工作時接到醫院電話後的沉默沮喪,科爾會議上突然口吐鮮血。接著兩個人都出現在了同一病房。開始了他們的“二人世界”。

從一開始的敵對,經過化療,對化療產生的副作用的反應,身體的疼痛等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命運感最終將兩個人變成了朋友,一起聊天,推著輸液架散步,一起打牌……

後來被告知了生命的截止日期後,兩個人又一起寫清單,並去行動完成清單。一步一步,細膩自然,給人極強的代入感。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蘊含的情感始終牽引著觀眾,默默關心著他們人生最後的旅程。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 在情節推進的過程中,通過人物語言,細節來展示人物的內心變化和矛盾爆發點

製造矛盾,是故事裡引起思考和共鳴的關鍵點。恰當的矛盾點的爆發,往往起著對人物形象鮮明化,特殊化的關鍵作用。

故事裡主要涉及三次不歡的爭吵:

第一次是兩個人環遊到香港用餐時,科爾說起了自己和女兒的過往。卡特感受到科爾內心的遺憾,於是提出要在清單上加上一個願望,就是讓科爾與女兒見面和解。而科爾不願意。還非常生氣。

第二次是來到喜馬拉雅山腳下,被告知因暴風雪無法登山後,科爾說或許該回去了。科爾聽出了弦外之音,是想讓他回去,而不是他們。

第三次是回到美國,故意開車經過科爾女兒家,科爾頓時暴跳如雷,與卡特吵了起來。

每一次矛盾的爆發,都是源於一方揭開了另一方不願揭開的軟弱。而這也正是他們想要面對又沒有勇氣面對的遺憾。

影片通過這些矛盾爆發點情節的設置,既推進了故事向前發展,又讓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和飽滿。而衝突矛盾的解決,則傳達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要點:勇於忠實自己的內心!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二、通過對比,塑造出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又最終歸向同一

  • 《意願清單》這部電影用對比的形式刻畫出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性格,價值觀,完全不同,卻因人生的同一命題——死亡而相遇。

機車修理師卡特年輕時夢想當一名歷史學教授,卻因為一貧如洗,拖家帶口,當了一名機車修理師,一干就是45年。他非常博學,性格溫和,平靜。有三個孩子,他的一生都在為家人而活,正如他決定跟愛德華科爾離開時對妻子說的:為了做好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在汽車底下工作了45年。

愛德華科爾是一位億萬富翁,一生結過多次婚,卻最終孤生一人。有一個女兒,也沒有再來往。他說他喜歡婚姻,又熱愛單身生活。他性格強勢,暴躁,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又時常開一些不把他人放在眼裡的玩笑。

他生活富裕,又很“窮”,可以這樣說,窮得只剩下錢。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掙錢,以及享受,比如:大房子,女人,美味的食物。住進自己的醫院時,要求給自己安排單人間。當助理告訴他是自己規定所有的醫院必須一房兩床,他只得回應:這不是自己沒有生過病嘛。

兩個人的人生,分別可以用“埋頭幹”和“向前衝”來概括。看起來截然不同,又如此相同:忙忙碌碌,恍然間就都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兩個本是平行的人生,因為疾病帶來命運的轉折,讓他們命運相交。不管是貧困還是富裕,不管是火爆強勢,還是沉靜內斂。人生的終點都一樣。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 共同的厄運,帶來對人生的思考與行動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在遭受失敗、挫折和苦悶的時候,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影片的兩個主人公便是在噩耗裡,開始了意義的探索和追求。

當愛德華和科爾被告知生命的最後期限時,無疑是一個異常沉重的打擊。兩個人都陷入了沉默,卡特扔掉了自己寫的那張“遺願清單”,一時間陷入絕望。幸運的是,卡特的旁邊還有科爾。科爾總是用幽默來對抗殘酷的現實,雖然有過短暫的沉默,但很快又變成了原來的科爾。

科爾拾起了卡特的清單,得到卡特的解釋後,自己也添加了數條最後的心願。

兩個人相互嘲笑對方的願望,但又開始了對剩下的時間該怎麼過的探討。是呆在病房裡等著奇蹟發生,還是採取一些行動?行動派科爾說服了卡特,他們決定一起行動起來,去實現清單上的願望。

可以這樣說,他們生命的意義,是從這裡開始的。卡特從前的生命,一直在考慮家人的感受,放棄自己的理想,一晃45年過去了。在這45年裡,卡特心裡一直懷著一種遺憾,所以對當前的生活感受不到發自內心的快樂。而這一刻,命運給了一個“機會”,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

科爾呢?看起來一直是強勢的一方,他從前的生命,不停地追逐的名和利,以及物質、肉體上的享受,在死亡面前,顯得一名不值。但他是一個行動派,同樣的一個“機會”,自然不願意放棄,定要去做才行。

他們的爭論,其實是對生命意義的探討。而實現的過程,也是陪伴和幫助彼此找到最終精神歸屬的過程。讓他們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都找回了被時光埋沒已久的初心。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三、有關人生意義的幾點思考

愛德華科爾和老卡特在被告知生命的截至日期後,共同寫下了一張遺願清單,並付諸行動,一個一個去實現。他們在人生最後時光裡的姿態,讓我想起了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裡提出的觀點:生命的意義在於負責任。

在這裡,我將結合《遺願清單》這部電影和《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談談如何賦予生命意義。

  • 明白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他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二戰期間他被抓到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那裡經歷了平常人無法體會的煉獄般的折磨,而最終使他活下來的是他心中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他用血淚的真實歷史告訴我們: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義!

意義是一種目標,是當我們處於某種困境裡,支撐著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這樣的目標應該是遠大的,崇高的,精神上的追求,而不是名譽,金錢,房子,車子等物質追求,後者只能是慾望,是人生的偽意義。

愛德華科爾在遇上卡特之前的生命裡,追求著名利,女人,各種物質的奢侈享受。但從他的一言一態中,感受不到任何發自內心的快樂。他正是陷入了偽意義的迷宮裡,似乎擁有一切財富,卻感受不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我們看到的科爾,是孤單的,落寞的。

而當他與卡特一起,把實現清單上的願望作為最後對生命的交代時,他的內心開始覺醒,開始體驗到生命的熱情與活力。正如影片的結尾處說的:他閉上了雙眼,卻打開了心靈!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 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

維克多弗蘭克爾從存在主義哲學出發,認為存在,就要負責,應該懷著一種使命感對待自己的生命。我們對生命負責的過程,就是實現意義的過程。

科爾和卡特沒有讓心底的願望停留在紙上,而是勇敢地走出病房,為那些生命中的願望行動起來。這就是一種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他們結伴而行,共同體驗和感受,追求著心之所願,清單上那一個又一個的願望被劃掉的過程,就是他們實現人生意義的過程。

很喜歡樊登老師對於使命一詞解釋,他說使命就是把命使到什麼事情上。做任何事,當我們懷著一種使命感,就不會有抱怨,不會有空虛和無意義感。比如對待工作,我們把它當成人生的使命,它就是實現我們人生意義的事情。抱著這樣的初心,我們就會充滿熱情,體會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足。

生命是有限的,我們要認真對待,行動起來,方能不負人生。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 換個角度看問題,厄運不僅僅是厄運,還可能是機遇

影片里科爾“引誘”卡特去行動時,對卡特說:你不是一直沒有機會嘗試,現在機會不是來了嗎?癌症給他們開啟了倒計時,也同時認識到光陰荏苒,時光如白駒過隙。於是更加珍惜,不願荒廢。從前因為各種藉口各種羈絆不願行動,在此刻,體會到行動的迫在眉睫。於是體驗實現願望的過程,成為了實際行動。他們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感和意義感。

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時,不妨把它當成生命的體驗過程,未來的某一天回憶起來,也是人生的一大財富。

弗蘭克爾說,任何環境下,人都有選擇自己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他用集中營的極端環境向我們講述,在那種隨時可能死亡的氛圍裡,有的人變得卑鄙無恥,而仍有的人仍然選擇如聖人般地活著。

所以,什麼樣的人生,是內心自由選擇的結果。面對苦難,有的人選擇一蹶不振,但你仍然可以選擇應對苦難,採取行動。這是一種真正的樂觀:能預見自己選擇的態度帶來的後果及各種應對的可能,並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的熱情。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 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弗蘭克爾說,愛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標。心中有愛,人生才會有意義。而愛,在於奉獻。

在埃及的金字塔上,卡特問科爾兩個問題:1.在你的一生中是否體會到快樂?2.在你的一生中是否給別人帶去快樂?當時科爾難以回答。

卡特寫下的清單上,第一個願望就是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在卡特的追悼會上,科爾說到,三個月前他們還互不相識,而他們相識後,卻陪伴著彼此度過了最後的時光,給彼此都帶來了快樂。

他劃掉了“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因為他已經可以勇敢地回答當初卡特的問題:有!

這是一種愛的奉獻,也是影片詮釋的最核心的價值觀。當我們把奉獻當成快樂的源泉,奉獻無限,快樂亦無限。愛人,親人,朋友之間,都真誠地彼此愛護,收穫的一定會是美好人生。

電影《遺願清單》:億萬富翁與汽車修理師“作”出的人生意義

結語:

《遺願清單》這部電影,雖然是通過兩個人最後的生命歷程來探索的沉重的人生命題。但故事並不讓人壓抑,相反,它帶給人一種幽默感的同時,又讓我們能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

卡特和科爾清單裡“親眼目睹神蹟”的願望並未在生前實現。最後,科爾的助手馬修,把他們兩人的骨灰埋在雪山之巔。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他們的清單。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完美。因為總會有遺憾,而有了遺憾的加入,人生才更加完整!

人生的意義不該被他人評判和定義,而是自己內心自由選擇的結果。所以,遵從內心,去定義自己的人生意義吧,然後付諸行動,去實現。不管人生的結局如何,追求意義的過程本身,就是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