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然而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哥窯葵花洗

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南宋 哥窯米黃釉盤 故宮博物院藏


前人論及宋代五大名窯之時,將“金絲鐵線”喻為哥窯器物獨一無二的特徵。傳世哥窯瓷器釉質表面呈現縱橫交錯的裂紋,疏密天成中自有一番天然美感。在“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窯)”中,哥窯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由於燒造傳世哥窯瓷器的窯址至今尚未被發現,致使學術界對哥窯說法不一。哥窯堪稱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最著名的瓷窯之一,也是存在最多懸而未決問題的瓷窯之一,歷來受人關注。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南宋哥窯灰青釉魚耳爐

關於哥窯的年代眾說紛紜,有宋代說及元代說之分,地址也很難確定,與哥窯相關的最早文字見於元代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孔克齊《靜齋至正直記》: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哥窯灰青釉魚耳簋式爐(外底鏨刻有乾隆皇帝詠哥窯御製詩),故宮博物院藏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哥窯灰青釉魚耳簋式爐(外底鏨刻有乾隆皇帝詠哥窯御製詩),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瓷器釉層肥腴,釉面因胎、釉膨脹係數不同,在焙燒後冷卻時形成同角度的冰裂紋片。這本是釉的一種缺陷,工匠們將其巧妙利用,轉變為釉面裝飾。其色淺黃者如金絲,色黑者宛若鐵線,兩者相互交錯如織,故有“金絲鐵線”之稱,亦有稱“百圾破”或“百圾碎”。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哥窯特色

潤澤如酥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聚沫攢珠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紫口鐵足”是傳世哥窯瓷的另一特點。由於燒造哥窯瓷的土質含鐵量較高,燒胚時發生還原,瓷器胚呈紫黑鐵色,瓷器沒有塗釉的底部顯現瓷胚本來的鐵色,叫“鐵足”,而釉彩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稱“紫口鐵足”。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故宮博物院是收藏傳世“五大名窯”瓷器數量最多、質量最精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且多數藏品屬於原清宮舊藏,可謂流傳有緒、自成體系。2010年至2015年,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曾先後舉辦了官窯、 定窯、鈞窯、汝窯瓷器特展,今年,又隆重推出此係列展的收官之作:“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南宋 哥窯米黃釉葵口碗(底刻乾隆御製詩)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南宋 哥窯青釉葵口碗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哥窯,一首溫潤雅緻的詩…

哥窯冰裂功夫茶具

收藏一品哥窯瓷器,價格不菲,但是收藏一套生活適用的茶具,給自己的生活水平添個色彩,還是不錯喔,

詳情點擊下方,

瞭解更多 信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