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建舉報常遇鑑定難,大興用“違建核實單”現場勘驗

一邊是有人投訴舉報有違建,一邊是屬地反饋“情況不屬實”,到底現場是怎麼回事呢?

前幾天,一條12345轉辦件發到了大興區拆違辦,舉報青雲店孝義營村有一處違法建設。線索發給屬地後,反饋回的信息卻是“情況不屬實”。日前,大興區拆違辦、城管督查、鎮規劃科三方工作人員來到現場,當場對這處幾十平方米的老房進行認定核驗。

違建舉報常遇鑑定難,大興用“違建核實單”現場勘驗

“鑑違”到底卡在哪兒了呢?屬地表示,這個房子建設年代久遠,所處位置是否在宅基地內不好確認,算起來是筆“糊塗賬”。現場,經三方工作人員與當事人的反覆確認,最終這處建設被認定為違建,要求限期拆除。“無法認定”的糊塗賬,最終被一張“違建核實單”確定違建性質、癥結所在和責任所繫。

從簡簡單單回覆“情況不屬實”到現場核驗結果,拆違辦工作人員完整釐清了該處房基地外建房屋形成的成因,對屬地人員的上報事項進行了充分確權,直接解決了回覆不清、上下梗阻的問題。

近日,大興區拆違辦和城管執法局創新推出“違建核實單”制度,已在不少鎮街違建現場實施,拆違工作效率明顯提升。

違建舉報常遇鑑定難,大興用“違建核實單”現場勘驗

一張“小清單”如何撬動全區拆違進程?區拆違辦工作人員馬雷雷介紹,根據12345違建篩查模塊數據顯示,每100起違建舉報,剔除重複舉報、不屬實舉報等情況,約有8%會得到確認。但實際工作中,授權屬地自主核實時,常因年代久遠、手續扯皮等問題,出現違建認定不清、事實查詢不明等情況。不少違建案件在反覆認定過程中“腸梗阻”。一邊是不斷有人舉報,一邊是反饋回來實際情況無法認定。不僅執法導致效率低,還可能存在核實不清,甚至瞞報、漏報等現象。

“違建核實單”就是緊緊盯住了鎮街違法建設自查自糾環節和上報審核環節。通過高位督查的形式,由拆違辦人員與城管督查人員一起,自上而下針對反覆舉報、認定難度大、情況複雜的違建案件實施現場點位抽查核對。三方現場認定,問題到底出在哪兒,舉報及屬地反饋結果是否真實,監管排摸工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效促進拆違工作提速。

這麼一來,“違建核實單”更成為“接訴即辦”體系在拆違治違領域的“爆破點”。城管局督察人員吳錚介紹,在快查嚴查違建,縮短規劃、城管認定違建週期,提升群眾對治違工作的滿意度等方面,“核實單”起到了小支點、大槓桿的作用,真正實現“一地一策、一賬一消”違建精準施治。

福徵 攝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金可通訊員 戴京琦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吳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