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最近在天氣預報裡

總能看到強對流天氣的身影

說起強對流

除了強降雨之外

冰雹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個存在。

冰雹,俗稱“雹子”“冷子”,

是強對流家族裡另一個有名的傢伙,

它能毀壞莊稼、砸壞車輛玻璃、

甚至還可能危及到人畜生命安全。

那麼它有什麼特性呢?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4月16日19-20時,受強對流雲系影響,雲南金平縣老集寨、老勐、營盤、勐拉、勐橋等多個鄉鎮出現冰雹天氣,最大直徑在3釐米左右,此次過程造成當地部分農作物和房屋受損。(金平縣氣象局 文/梁澄,圖/孫建林)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2020年4月21日11時至12時,福建安溪縣祥華鄉、西坪鎮、官橋鎮、龍涓鄉、虎邱鎮等鄉鎮均出現直徑約為0.5~1釐米的小冰雹,過程持續了20分鐘左右。對茶葉主產區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圖/文 龔華秀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01 空間分佈

喜走山路 青藏高原為其最常打卡地

冰雹喜走山路。有研究表明,冰雹最常出沒地與地形高度有密切的關係,隨著地形高度的降低,冰雹的出現頻率也會逐漸減少。冰雹最常打卡地分佈圖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冰雹常打卡地大體沿山系伸展,最常打卡地當屬青藏高原,其次為大興安嶺至太行山一帶。另外,天山、祁連山、長白山、雲貴高原等地也是冰雹出沒較多的地區。

平均而言,每年冰雹會在青藏高原打卡3-15天,部分地區可超過15天;在雲貴高原、華北中北部、內蒙中東部、東北和新疆西部和北部山區,平均每年冰雹會出現1-3天;而華南沿海、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區等地區,年均冰雹日數小於0.1天,也就是說,冰雹平均10年才會出現一次,冰雹很少出現。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02 時間分佈

喜溫暖季節 不同地方表現迥異

冰雹喜溫暖季節。就全國平均而言,冰雹主要出現在5-9月,這5個月的總雹日佔全年雹日的80%以上,其中又以6月為冰雹盛行月,而冬季是冰雹最少出現的季節。

但在不同地區,它的表現存在很大差異。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地區,它常出現在5-9月,6月是其喜愛的月份;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冰雹喜2-4月,3月尤甚;2-5月冰雹常造訪華南、西南地區。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03 成因

溫暖季節為何會產生冰疙瘩?

通常,我們認為冬季才是製造冰雪的能手,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到,冰雹幾乎很少出現在冬季,反而更青睞溫暖甚至炎熱的季節,這是為什麼?

冰雹出生在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這種雲也叫冰雹雲。這種雲必須在不穩定的大氣條件下才能產生,春夏季節,天氣轉暖,太陽把大地烤得滾燙,近地面極易形成不穩定的溼熱空氣,當高空有弱冷空氣時,“上冷下暖”容易引起空氣的強烈對流,溼熱空氣迅速上升,為冰雹的形成創造了極佳的條件。而在冬季,近地面氣溫很低,不能產生強大的快速上升氣流,所以冰雹在冬季很難形成。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04 氣候變暖的影響

全球變暖背景下 冰雹也越來越“懶”了

現如今,我們經常在各種媒體上看到冰雹的相關報道,那麼冰雹是越來越多了嗎?其實不然。

數據統計,1961年以來,我國年冰雹日數呈顯著減少的趨勢,平均減少速率為0.2天/10年。階段性特徵明顯,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為冰雹多發期,1961—1980 年我國年均單站冰雹日數呈微弱增加趨勢,90年代之後冰雹進入減少期。也就是說,20世紀90年代之後,冰雹越來越“懶”得出動了。在年代際變化上,我國年均單站冰雹日數時間分佈從大到小依次是1970s、1980s、1960s、1990s、2000s和2010s。

冰雹為何越來越“懶”呢?目前似乎還沒有定論,但有研究提出,冰雹減少有可能是全球變暖背景下,溫差減小,從而導致對流活動減弱導致的。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不過,

冰雹雖然減少了,

但它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

以及帶來的災害損失仍然十分顯著。

所以日常生活中

公眾仍需及時關注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科學防雹遠離災害。

數說冰雹:溫暖季節天上掉的“冰疙瘩”有什麼規律可循?

來源 |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科普

微信公眾號:qxkpw2014

新浪微博:@中國氣象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