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你能想象軍工企業長安汽車曾被戲稱為“野狗”?

1986年,中國汽車的總產量大約是37萬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卡車。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1987年,中國通過北戴河會議後,決定發展轎車。

當時試點了一汽、二汽、上汽。後來又加上了北汽(吉普)、廣汽(標誌)、天津汽(夏利)。

當年三小之一的天津夏利,首臺國產兩廂家用轎車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1983年,天津汽車工業公司提出將CB型三缸汽油機裝備到載貨車和轎車上,建議引進850系列汽車的同時引進大發Charade轎車。時任天津市長的李瑞環建議轎車中文名字叫夏利,寓意“華夏得利”。1984年3月,天津汽車工業公司與大發公司簽署購買微型廂式車和轎車技術的合同,隨後便誕生出華利微型廂式車與夏利轎車。夏利是最早進入家庭的車型之一,也是出租車市場保有量最大的車型。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夏利始終保持經濟型轎車銷量第一的位置。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三大三小”作為80年代末期我國大力發展轎車工業的主要戰略之一,至今仍對中國汽車產業影響深遠。如今,在很多老汽車人口中,比如李書福,尹同躍等,也依然能夠聽到關於“三大三小“的議論。李書福在和當時的領導人說一句話很有名:“給我一個犯錯誤的機會吧?”。


長安汽車朱華榮開玩笑地說:“業內當時有種說法,

有三隻大狗(重點試點企業,有一汽、二汽、上汽)

有三隻小狗(次重點試點企業,北汽、廣汽、天汽)

還有一群野狗(野蠻生長企業,如長安、奇瑞、吉利、長城等)

我們都是“野狗”之列。(臺上坐著長城汽車魏建軍,奇瑞汽車尹同耀,長安汽車朱華榮)

時任長安領導曾對行業相關領導說:長安作為軍工企業,我們不是野狗,我們是軍犬。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曾面臨無數困難,依然挺過來的企業和企業家們致敬。


就在2018年10月9日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學術沙龍上,沉沒許久的“三大三小”又被提及。有專家認為,正是“三大三小”的汽車發展戰略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受阻,給汽車產業市場化徒添了很多障礙。

當時的中國政府,不夠自信,主觀上就覺得我們中國人不會造汽車,也學不會,或者學會也很慢,不如那讓外國人來教我們造更省事兒,這就是美其名曰的“拿市場換技術”。結果是把中國消費者大多都培育成了“洋奴”的同時,讓洋人發了大大財,還不知道對中國感恩。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中國人造車技術只學會一點點,市場卻被洋人佔領了絕大多數。如今這“三大”中,自己造車進步不大,特別是自主核心技術技術少得可憐,做人的骨氣基本沒了!成了只知道掙錢的洋奴。而曾經被“三大三小”排斥在外的吉利,長城,比亞迪和奇瑞等,哪一家都不是含辛茹苦走到今天。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必須要承認,當年“市場換技術”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汽車技術的發展,但是在中國汽車產業一無所有的當年,也給了中國接觸世界汽車技術的機會,三十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汽車人才,覆盤當年,一定有不足,但也不失為一個穩妥的做法。


長安汽車不是“野狗”是“軍犬” 國產汽車艱難的成長之路


車友們,你們怎麼看呢?“市場換技術”到底靠譜靠譜,歡迎給我留言,如果大家覺得有趣的話,我就深入寫一篇關於當年市場換技術的種種內幕和坊間傳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