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田園犬該不該禁養?

中華田園犬該不該禁養?

最近,一則中華田園犬或將被禁養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根據正在向社會徵求意見的《合肥市禁養犬名錄(徵求意見稿)》,比特犬、拳師犬、法國狼犬等40多個犬種被列入禁養名錄,中華田園犬也赫然在列。一石激起千層浪。

梳理各地條例,合肥並非“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早在2007年,杭州就規定中華田園犬等33種烈性犬在公寓樓裡禁止飼養;2018年,成都公佈的22種禁養犬中也包括該犬種;重慶發佈的烈性犬名單中,中華田園犬同樣榜上有名……然而,許多城市並沒有亮起紅燈。這便是使人困惑的地方,它到底是不是烈性犬?為什麼有地方算,有的地方卻不算?

中華田園犬,一般來講就是大家對土狗的統稱,它之所以飽受爭議,或許跟馴養歷史有關。諸如德國牧羊犬、拉布拉多犬、金毛犬等,經過了嚴格的選育和馴養,基因趨向穩定,性格較為溫和,因此被廣泛接納。但中華田園犬並未經過嚴格意義上的“寵物化”,它們多被用來看家護院,養育簡單隨性,雖然生命力強、適應性好,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基因不太穩定,有的很溫順,有的很暴躁。各地將其納入烈性犬名單時,普遍使用了這個理由。

但是,基因只是“烈性犬”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中華田園犬種類繁多,既有性格溫順的小型犬,也有形似野狼的大型犬,不能一概而論。農業農村部確定的49種烈性犬名單中,中華田園犬並不在其中。一些地方擅自將其納入“烈性犬”範疇,涉嫌將概念隨意擴大化。況且,這是幾千年農耕背景下的特定產物,寄寓著中國人豐富的文化意象,無論是情感上還是風俗上,市民都有需求。因此,“一刀切”沒有做到概念統一,也沒有做到實事求是。

抽離具體枝節上的爭議,最終還要回到治理思路上去。一些地方將中華田園犬界定為“烈性犬”,並不是真的認同它的烈性,而是試圖找到管理的捷徑。誠然,中華田園犬的絕對數量大,造成了不少犬患問題特別是無主犬、流浪犬問題。從源頭規定“不能養”,似乎能減少後續矛盾,但事實證明,這恐怕只是一廂情願。如深圳曾將其納入“烈性犬”,但屢遭輿論爭議,去年經過摸查發現,還有8萬餘隻土狗(含串串),最終將其挪出了禁養名單。

如何治理犬患,各方爭論已久。目前多是通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更適合當地的辦法。但無論怎樣管,精細化管理都是必然的方向之一。

養犬雖然是件小事,但涉及人群複雜,利益訴求多元,關係到百姓生活安全感、幸福感,很考驗基層治理部門的能力和水平。說到底,管狗的核心是管人,與其動輒搬出“禁養令”,不如在規則和管理上多花點心思和精力。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