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P2P,不懂請不要瞎說

對於P2P,不懂請不要瞎說


媒體,請不要渲染恐慌

在漆黑的電影院裡,如果一個人大喊一聲“著火啦!”,很可能引發一場踩踏事故,造成無數人死傷。這時候,是否著火這個真相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群眾會相信著火,並陷入恐慌與混亂。

總有人喜歡語不驚人死不休,說些誇張的話語引起關注,半年爆雷10000億,夠聳動吧!這也是個媒體大V。平時根本不寫P2P的文章,這會兒來蹭個熱點,但是不懂能不能不瞎說呢?2008年經濟危機救市才4萬億,P2P半年雷了1萬億,有沒有一點常識?

首先要搞明白一個基本概念,總成交量與待還餘額。比如雷掉的唐小僧,成交總量750億,但待還餘額9.3億(假設這個披露的數據真實)。如果不考慮後期追回的金額,最多損失就是9.3億,而不是750億。

但媒體不怕事大,起標題總會撿個大數,否則感覺不夠抓眼球。殊不知,在你們獲得流量的同時,也把恐慌傳給了大眾,而這種恐慌一旦蔓延開來,又會傷及大片無辜。

要謹慎使用爆雷這個概念

在P2P圈裡,爆雷專指跑路。逾期,清盤都不能算是爆雷。像多多理財爆雷,平臺直接發公告說實際控制人李振軍跑路了。老闆找不到了,甚至要逃離出境。這叫爆雷。

但圖騰貸,發佈展期公告,老闆甚至出面做了兩場直播,來解釋為何要展期,並公佈下一步的處置方案。這就不叫爆雷。

認清這個定義,就會明白什麼樣的平臺會跑路。P2P本身就是一個信息中介,一端連著借款人,一端連著出借人,本身不用你承擔剛兌責任,你有什麼可跑路的呢?

想跑路的,無非做了虧心事——錢沒有給到借款人,到了自己的腰包。這裡面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融,想給自己的企業輸血,後來發現還不上了,又不想承擔責任,36計走為上,想跑路。另一種情況,就是純心想詐騙的,就是想把錢揣到自己腰包,發假標或者自融,騙不下去的時候,或者要見好就收,擇機跑路。

所以,不是所有問題平臺都叫爆雷。

真正的P2P不會跑路,也不會雷

仔細分析一下,雷的無外乎就上面兩個原因,否則有什麼理由跑路呢?這樣思考下來,可以得出結論——真正的P2P是不會跑路的,也就不會雷掉。

看看道口貸的逾期公告,90萬的逾期平臺都不兜底,而且態度堅決。我覺得很好,這才符合P2P平臺純信息中介的定位。平臺不兜底,就沒有任何壓力,根本不用跑路。

90萬的逾期,平臺兜不住麼?太輕鬆了,為什麼不兜呢?因為只要你公開兜底,你就有了無限連帶責任。這家逾期你兜,下家你還兜麼,你兜得起麼?

這麼來看,平臺不兜底,堅決去剛兌反而是好事。只要平臺不跑路,大部分投資人的錢都有保障,而逾期這部分也可以通過催收拿回一部分錢。對於遭遇逾期的出借人,也是更好的選擇。

由此看來,監管要求P2P只做信息中介,這個定位是多麼正確。

目前負面的聲量遠遠超過了正面的聲量。在面對混沌的大眾,誰聲大誰有理,真相往往是看不見的。就像前面說的電影院的故事。

對於P2P,不懂請不要瞎說


所以,呼籲行業裡的自媒體——為了P2P行業的健康發展,請不要煽風點火,傳播恐慌,請客觀理性的分析問題。

我希望更多的行業協會,可以發聲,組織本地的平臺,積極有序的應對本次危機。行業需要你們在這個時候,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