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縣落實"三舉措、三保障"全力推進早稻生產

祁東縣落實"三舉措、三保障"全力推進早稻生產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全力推進早稻生產的統一部署,新年伊始,縣委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糧食生產工作,繼續實現爭創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的"糧食夢",確立了糧食總播面積105.27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46.7萬噸以上的工作目標;縣政府常務會已先後三次安排部署以早稻為主的糧食生產工作。

一、壓實責任,為糧食生產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為全力推進早稻生產,全縣落實以"村為主,鄉負責,縣統籌"的糧食生產工作責任體系。一是繼續實行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堅守糧食總量安全底線。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縣級領導聯點鄉鎮,鄉鎮幹部到村分層包乾。二是繼續落實糧食生產任務保證金制度,與縣財政下發各鄉鎮(街道、管理處)的轉移支付專項資金掛鉤。將其中20%轉移支付資金作為任務保證金,在年終考核結束後按考核分值再結算撥付。三是繼續強化糧食生產督查考核,問責追究"零容忍"。按照"春耕備耕至早稻插秧前每10天一次,早稻插秧後至晚稻收割前每月一次"的密度進行督查。每次督查對鄉鎮(街道、管理處)進行記分排名,對得分在80分以下的三類鄉鎮(街道、管理處)實行通報批評,連續兩次受到通報批評的鄉鎮(街道、管理處)黨政一把手由縣委書記或縣長直接約談。

二、精準獎補,為辦點示範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今年,縣級財政預算安排糧食生產專項資金2000萬元,比上年增加700萬元,增長53.85%。一是據實發放成為補貼導向。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嚴格按照"種地得補貼、不種地不得補貼"的原則。二是優質雙季稻基地成為獎補重點。對優質雙季稻生產基地在據實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基礎上按400元/畝的標準進行獎補;對早稻集中育秧示範區內單處育軟盤拋秧或機插秧可插大田30畝以上的育秧主體,按可插大田面積60元/畝進行獎補;對符合條件的12戶新型種糧主體購買水稻高速有序拋秧機、播種流水生產線、專用育秧軟盤分別按3.5萬元/臺、0.5萬元/條、1元/張的標準進行獎補。三是新型規模種植主體成為獎補主要受體。繼續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種植主體的獎勵力度,縣財政單列2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獎勵先進新型規模農業種植主體。

三、轉變方式,為糧食穩產擴面提供安全保障

為全面落實好今年早稻穩產擴面這一主線,牢牢穩住全縣農業"基本盤",我縣突出以"四個轉向"為重點抓細抓實糧食安全。一是轉向雙季稻擴面促總產。祁東是傳統雙季稻區,縣裡出臺政策堅決制止雙季稻區內雙改單、發展一季再生稻、發展"稻-油"兩熟制種植模式。全縣早稻計劃種植面積35.88萬畝,較上年增加5.97 萬畝,15個糧食監測點早稻種植面積較上年增加20%以上。目前全縣已落實早稻播種可插大田面積39.62萬畝、佔總計劃面積110.42%;已移栽面積31.12萬畝、直播0.53萬畝、佔總面積的79.8%;大田翻耕面積37.78萬畝、佔總面積的95.36%。二是轉向託管承包轉包土地流轉新模式。針對耕地拋荒,堅決按照衡陽市《關於遏制耕地拋荒工作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衡辦〔2014〕10號)落實責任,避免耕地"閒置化"、"非糧化",禁止"非農化"。全縣結合新一輪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探索"以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將土地收歸集體託管,再進行分區承包轉包"的整建制土地流轉新模式,分別在糧市鎮安家村、蔣家橋鎮翻身村等42個村實現了整建制土地流轉,成效顯現。三是轉向科技攻關增產能。今年全縣計劃落實"早超+晚優"雙季稻面積30.5萬畝、高檔優質稻面積20萬畝。按市政府要求,已在金橋鎮、風石堰鎮領銜創建萬畝雙季稻綠色高質高效暨全程機械化生產基地試點。四是轉向新型規模主體穩產擴面。全縣種植30畝以上雙季稻的種糧大戶現有931戶,服務於糧食生產的專業合作社143家,以種糧為主的家庭農場65家,比上年增加44家。(王順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