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最近,於正的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正在熱播,再次讓人回想起他“金牌編劇”頭銜以及他所創造的各種“高收視”的神話。然而那些年,“雷人”、“抄襲”也是他躲不開的標籤。本文將帶著大家回顧於正的作品,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

有哪些變化呢?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一半以上預算用於服化道的“審美潔癖”


在於正的劇中,豔麗的色彩、唯美的畫面基本是標配。與他合作過《美人天下》和《賢妻良母》的影視公司老總張珺涵曾說,於正具有“審美潔癖”,他對角色、服飾、畫面要求就是“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因此,於正劇的投資中有一半以上用於服化道。


然而在早期,於正的審美卻無法讓大多數人接受。單拿色彩來說,早期的作品多是各種高飽和顏色的堆積,整體濃烈、豔麗,服裝的配色也十分大膽,比如《宮》中粉色、藍色的宮女服,《笑傲江湖》《陸貞傳奇》中大紅大紫的、藍綠相間的反差,雖然能夠營造出活潑生動的感覺,但也無法避免隨之而來的廉價的“塑料感”。後來,這種“豔麗”向“華麗”轉變,色彩上選擇了金碧輝煌的系列配色,佈景上也給人以富麗堂皇的感覺,帶有暴發戶式的豔俗審美。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雖然2016年後,於正更多是作為製片人或出品人參與制作,但是這些劇都具有強烈的“於正風格”,主要就是因為服化道形成的標誌印象。然而,這種花花綠綠的顏色也會讓人感覺“辣眼睛”,更重要的是,在“古裝劇”的情景之中,這種違背史實的服化道風格,只會使其更加失真,反而加劇了觀眾的吐槽。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遭到觀眾的口誅筆伐後,於正開始向阿寶色和莫蘭迪色進軍。《鳳求凰》即是於正嘗試阿寶色的代表之作,雖然劇中關曉彤的造型還是遭到了嘲諷,但讓人們看到了於正在審美上從“華麗”到“淡雅”的轉向。同年的《延禧攻略》真正讓觀眾轉變了看法,低調而不失奢華的“高級灰”,大部分遵照史實的道具細節,都受到了許多好評。今年,由原班人馬打造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同樣延續了這種古裝美學,服化道的質感在視覺效果上給觀眾帶來了不錯的審美體驗。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於正認為,畫面好看,觀眾才會覺得電視劇好看。雖然電視不止於感官,但感官刺激終究是電視審美里時間成本最低、記憶回報率最快的一種。如今於正劇素淨淡雅的審美風格,在視覺愉悅上提供的極致化體驗,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於正劇的吸引力。至此,於正的審美升級跟上了市場潮流,於正劇擁有了更加精緻、高級的外殼。


劇情強烈,橋段密集營造爽感


看於正的劇,常常會有邏輯不連貫的感覺,比如《美人心計》中的“諜戰”片段、人假死後改換身份,《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在青樓“兼職”、身為女性修煉《葵花寶典》等等,這些非常不合理的橋段,一直是於正劇的硬傷。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從於正的創作方式就可以看出,他更強調情節,而非故事。他自稱“集大成”型編劇,寫劇本常常是扒橋段、收元素、套用結構、借鑑細節,擅長搜攬一切故事中的零件重新熔鑄再生。因此,於正劇就像是一盤大雜燴,“解凍”、“換臉”等奇幻元素不在話下,“特洛伊木馬”、斷手接熊掌的等“雷人”片段也層出不窮。這種橋段的拼接也使他的作品存在著許多似曾相識的部分,從而不斷陷入“抄襲”的爭議之中。2014年瓊瑤的一紙訴訟,更是一度讓於正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不過這種橋段的堆疊,在“雷人”之餘也能帶給觀眾非常強烈的“爽感”,能夠看得過癮。從《大丫鬟》《鎖清秋》《陸貞傳奇》再到《延禧攻略》《皓鑭傳》,常常是千迴百轉、高潮迭起,極具戲劇性。於正說他的電視劇,一定要讓觀眾有種過山車的感覺,為此他會在劇中設置非常密集的橋段,極致地輸出情緒和快感,甚至經常覺得“買來的劇本橋段不夠多”。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延禧攻略》第一集中,魏瓔珞化解貴族為難、皇上懲罰貴族、魏瓔珞拯救同伴、魏瓔珞反擊刁難,才一集就設置了四個爽點,並且開啟復仇模式,看著感覺大快人心。《皓鑭傳》更是《延禧攻略》的升級版,第一集的時間裡就遭到父親、後媽、情人、妹妹的背叛,一路遭受了各種非人待遇,把女主角虐到極點,再開始極致的反轉。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因此,雖然觀眾總是忍不住罵,但又忍不住看。罵是因為強烈的戲劇衝突之下,劇情的過渡難免要生掰硬造,常常讓人感覺"狗血";看是因為劇集情節密集,節奏明快,總有意想不到的反轉,讓人看得過癮。於正劇這種“強情節”風格,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角色魅力,洞察市場打造人物


於正劇雖然邏輯不通、劇情混亂,但“造星”功力卻是一流。《美人心計》翻紅了林心如,《宮鎖心玉》捧紅了楊冪、馮紹峰,《笑傲江湖》讓陳喬恩再現“偶像劇女王”的風采,《陸貞傳奇》也讓趙麗穎迎來了演藝事業的光明前景。這些成功,與於正劇中的角色魅力不無關係。而於正在打造這些人物的過程中,也會基於市場的考量,依照觀眾的心理需求和演員的受歡迎特質進行打造。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例如《宮鎖心玉》中的晴川,精靈古怪又不失可愛本色,非常符合楊冪“靈氣”的形象。晴川和八阿哥的打情罵俏更是滿足了觀眾對於青春愛戀的美好想象,八阿哥為了晴川而奪位,這種痴情傲嬌的形象,即使放到今天也不過時。又如《笑傲江湖》,陳喬恩飾演的東方不敗堅強且善良,溫柔卻又充滿英氣,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再通過和令狐沖的感情戲,超越袁姍姍飾演的任盈盈成了第一女主角。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直到今天,於正劇同樣強調這種角色人設的魅力。《延禧攻略》的魏瓔珞代表的就是當下女性憧憬的形象,以往的女主大多是楚楚可憐,宮鬥也要暗潮湧動從不搬到明面上,而魏瓔珞的進階之路則更“硬”也更直接,不僅自帶光環,而且一路打怪升級迎合了觀眾的爽點。《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商細蕊則是“反差萌”的極致,臺上是風情萬種的女人形象,臺下卻是個可愛的吃貨。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於正曾說,林心如能因為紫薇這個角色走紅,是因為“她身上溫婉大氣,符合這個時代對好老婆的判斷”,但敗筆就是過於柔弱了。而《美人心計》則是讓她在溫婉大氣的同時,更強勢一些。“所以她演了一定紅,不是她演技有多大進步,只是我可以用我的劇本把她身上的缺點掩蓋掉。”可見在於正這,劇情永遠是為人物服務的,他能發掘演員特質與市場需求的合謀之處,並通過劇本把它凸顯出來。


從《美人心計》到《鬢邊》:於正劇的“變”與“不變”


某種程度上來說,於正劇的主角雖然在變化,但始終以“人物”和“市場”為中心,角色魅力的加持之下,劇情的硬傷也能夠被掩蓋過去。畢竟某個具體的“人”本身的魅力,很多時候是讓人無法拒絕的,更何況這個“人”背後能映射觀眾所憧憬的自己。


從於正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深諳觀眾心理,有著非常敏銳的市場洞悉能力。雖然於正劇總是充滿爭議,但無法否認的是,“於正劇”早已成為繼瓊瑤、海巖、趙寶剛、李少紅等編劇、導演之後,在華語電視圈被獨立認可的電視劇品牌。正是因他將“觀眾口味”奉若神明,並且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才會造就這麼多爆款神話。


— THE END —


作者 | 李秋霖

編輯 | 楊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