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稅籌:缺發票的行業何去何從,不妨試試這樣做

利潤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本來盈利了,可到最後的最後自己的利潤不僅沒賺還虧損了,那你別慌張,可能你從來都沒有好好的關注並管理過自己企業的稅務賬!

別樣稅籌:缺發票的行業何去何從,不妨試試這樣做

各位企業家,一個企業的好壞並不只是看業務開展得如何,你可知道一個企業的財務有多重要嗎?企業財務以及稅務是從企業建立起隨著企業一起被建立起來的,甚至是業務良好開展的根基!如果你忽視企業財稅,那麼企業必定搖搖欲墜存不久誒。這不是危言聳聽,每件事情的發生的都必定伴隨著前因後果,近幾年被報道的企業因為財務出現狀況導致企業無路可走的法律事件已經數不勝數。

那麼說說企業為什麼明明賬上有錢,年底收錢就所剩無幾?出現這種情況的企業不在少數,而在企業財務上多數都面臨著有稅負沉重的問題。為什麼?因為我們的企業差發票,進項成本發票的缺乏原因會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採購原材料、採買物資、人工成本與業務利潤的不匹配、其他可能出現的無法取得發票的支出等。就拿以人力成本為主的企業為例,業務收入看似利潤極高,而成本問題上冰山一角的人工成本卻佔據這80%的主導地位,這就是典型的收支不能匹配的企業,導致的問題是什麼呢?

比如承接某個設計或者勞務項目合同約定項目為幾百萬,那麼,請問以人力腦力技術為主成本,其進項成本發票從何處而來?

進銷項抵扣無法匹配,這些業務造成過高的企業增值稅稅負,成本的缺乏導致企業所得稅過高!

那麼,如果要如何合理合規降低企業稅負,你是否也會有方法正確的合規節稅?

很多的老闆回答得相當乾脆啊:“我企業買發票啊!灑脫又省事,何樂而不為?別的方式我都看不上!”這裡我們有話要說了,我們為了減少負擔,通常在缺少成本或進項的情況下,會在第一意識中反應是不是可以去買一些發票來解決問題。買發票的出發點肯定是為了增加進項,增加成本,實現企業利潤營收,短期來看一時間的買發票行為可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地解決了企業的一部分負擔。

別樣稅籌:缺發票的行業何去何從,不妨試試這樣做

但這裡是不是忽略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財稅問題是兒戲嗎?如今的金稅三期已經很成熟,金稅四期也將上線,這個以增值稅為核心主體內容之一而建立的主體稅收制,並實施以專用發票為主要扣稅憑證的增值稅徵管制體系,買發票難道不是在自投火坑,自掘墳墓?“買發票”估計是現在最愚蠢的做法了,你能自信的保證沒有風險嗎?不論你以任何藉口任何理由任何手段隱藏,稅務一旦鎖定企業稽查之時,不費吹灰之力,企業和相關負責人必將跌入深淵!

那麼,缺乏進項、缺乏成本的行業稅務稅負又該何去何從?合理合法合規的解決涉稅問題是企業財務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我們先簡單的來看一個假設,以某服務/設計單位利潤收益1000萬元為例:企業必須按照2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1000*25%=250萬元)。負責人股東盈利必定需要分紅,分紅稅:150萬;1000萬最終剩餘600萬,稅負率40%。

如果通過合法政策合理稅務籌劃後,納稅效果:1000*5.2%=52萬元。綜合總稅負5.2%,1000萬元只需繳納22萬元的所得稅。

企業節稅金額400-52=348萬元,節稅比率87%!

對比節稅,一目瞭然。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我們可以肯定的是99%的企業都知道這種企業經營模式,但是並不一定深入瞭解過它的作用和節稅上的用法!

個人獨資企業,它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所得稅能夠享受核定徵收,可以按照開票額的10%來直接核定,也可以按照定期定額按照1.5%-2%來核定。按開票額的10%直接核定要根據國家五級累進制標準繳納個人所得稅,其小規模個人獨資企業個人所得稅核定徵收稅率2.1%之內。

這裡要跟大家強調一點,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申請享受核定徵收,可以參考:①核定徵收僅存在於政府作為招商引資的稅收園區;②納稅人本身必須合法經營、按時依法足額納稅;③本身已經單獨享受國家稅收優惠的企業;④規定的不允許被核定徵收的行業以及經營範圍不適用的企業(具體需要詳細瞭解過企業情況,才能做判斷)

在我們稅收園區配套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名稱可以參考以XX設計/諮詢……中心、XX設計/諮詢……工作室、XX管理/諮詢……中心等。在園區可申請核定徵收,諮詢、服務業核定個稅為0.5%-2.1%,最高總稅負5%左右。

別樣稅籌:缺發票的行業何去何從,不妨試試這樣做


​申請核定的企業,增值稅可以代開專用發票用於抵扣。這是重點!劃重點:如果需要通過政策解決進項疑難、專用發票,並且是屬於設計/醫藥/物流/諮詢/房產開發/建築勞務/服務行業等企業的,可以聯繫《稅安》諮詢最新政策,獲取最新獨家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