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高邑文學

以下文章來源於生活寫手 ,作者水木佳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生活寫手

詩與遠方在心房,每週逛逛菜市場,隨時寫點小文章。上不了廳堂,也下不了廚房,日子一天一天過,生活總要記下點什麼。感受故事,分享故事,這裡是生活寫手。

山水之間許嵩 - 不如吃茶去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醉乎山水之間

作者 水木佳


中午吃完飯,和姑娘去公園玩。


天氣晴朗,車內有些悶熱。下車後,微風一吹,感覺恰好。


我們攜手途經園內的遊樂場時,姑娘遠遠望著滑梯上、鞦韆上上下翻飛的孩子們,問我說:“媽媽,你不是說病毒還沒消失嘛,那他們的媽媽怎麼還讓他們在那玩啊?好像有的小朋友還沒戴口罩。”


“可能是他們媽媽沒想到這個問題,或者是他們不聽話,非要玩。”我說。


“哦,那麼看來,還是我的媽媽厲害了,知道讓我躲避病毒。”她自豪地抬起了下巴。


“還有你也很聽話啊!”我誇獎著她,繼續往前走,我們徑直來到秀水湖邊。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圖片來源水木佳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圖片來源水木佳


記得半個月前來時,湖裡的水乾了很多,都快見底了。可是今天,這裡的水又恢復了原樣,遠處墨綠色,同冒出水面的水草相映成趣,近處有些泛黃,依稀可見大小不一的鵝卵石。


水,總是讓我情有獨鍾。或許是五行木命的緣故,或許是皮膚乾性的緣故,我以為,有了水,世間的一切都變得柔軟起來。


我喜歡爬有水的山,嶂石巖,天河山,紫金山,雲夢山,雲臺山,莫不如此;行進時,有水路,絕不選陸路。一路駐足,一路清涼,一路探幽。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上圖為天河山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上圖為紫金山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上圖為雲臺山


山有樹,只是增加了色彩。山有了水,便有了靈氣。曲徑流水,泉水叮咚,便多了許多情趣,少了一些單調,緩解了勞累。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山窮水盡之時,或路轉山岩忽見瀑布,或幽洞盡頭天池赫然呈現,清涼襲來卻無寒意,一簇簇白色水花推搡而來,一入池不僅立刻啞言禁聲,並且通體翠綠,融入池水,再經由山勢開啟下一段旅程。


人往高處走,水卻在往低處流。水自高而下,見慣了高大巍峨,氣貫長空;人自下而上,習慣了仰望與追逐,志在高山。人們期待水在山巔唯我獨尊的感覺,也羨慕水柔韌溫婉的姿態。水尊重人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也期待人有隨遇而歡的心態。


所以,人與水更多的是擦肩而過,各奔前程。而那邂逅又懂得的則是少之又少。水希望人不要疲於高處的嚴寒,人卻執念於未知的秘境。只能等到有一天,人立足山頂睥睨萬物後再原路返回時,才會回味偶遇水時,水那欲說還休的眼神和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塵埃的歡歌。


水的偉大就在於此,生於偉大,而甘願渺小;生於磅礴,而選擇平和。變換於有形和無形之間,順遂萬物而又遊刃於萬物。可柔可剛,滋潤萬物而又無懼於萬物。這恐怕是我喜歡水的又一個緣由。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山離不開水,水應該也是喜歡山的。山創造了水的高度,造就了水的氣場,而水的宿命卻是奔流而下,流浪遠方,見識不同的風景,在遊歷中獲得生命的昇華。就像山會迎接下一輪水一樣,新的生機和歡樂,會一遍遍沖刷山腦海中一輪輪水的印記,直至漸漸模糊。


壁立千仞,在於那厚積不發的肅穆威嚴;海納百川,在於那綿延不絕的浩瀚無聲。


牧羊曲付娜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對於生長在華北平原上的人來說,日常生活中,山水很難遇見。小城公園裡,這煥發生機的一湖碧水自然就引發了許多的關注和驚喜。


沿著湖上曲曲折折的木板路行走,可見一些拿著魚竿的老先生,時不時突然起竿,查看是否有魚上鉤,沒釣到的搖搖頭重新放鉤;釣到的便放到身邊的一個小水桶裡,魚不大,觀賞還可以,魚竿倒是有兩三米長。遠處湖的低窪處,有家長陪著孩子拿漁網網魚,網竿有一米長。


湖西邊緊挨著就是山了,即使是假山,也撩撥著平原人永不休止的探索精神。


一個朋友,生長在大山,因為高考改變命運,走進城市上大學,畢業後隨丈夫落戶我們這個平原小城,她曾經講過第一次帶丈夫回老家時的場景。丈夫迫不及待地一路小跑爬上山頂,顧不上喘氣,就挺直腰板張開雙臂仰頭閉眼地對著四周大聲歡呼,歡呼之後,坐在地上再也不想下山了,累著了。隨後上來的朋友打量著平時穩重內斂的丈夫,訝異於他的如此表現,心想著,不就是個土山岡嘛,至於興奮成這樣?


當然,吃膩了精糧和大棚蔬菜的人,對粗糧和野菜還是讚不絕口的。同樣,農民只知道烈日下汗珠子是沒來由地往下滴答的,鄉間公路上坐在空調車裡的人則會被這種勞作精神感動,抒發著自己的敬佩。農民也只有在雙腳奔走在地畦水溝裡,被清涼的地下水浸泡時,才能由衷發出一聲“爽”的讚歎。車裡的人也只是在走出車門的一瞬間,才突然發現,夏日裡,什麼詩情畫意都是多餘的,去田野裡實打實地勞作一番才是硬道理。就像柳青先生為寫《創業史》辭去縣委副書記定居皇甫村,在一個破廟改成的住所裡住了14年。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圖片來源水木佳


隔行如隔山,不爬過這山,內行也會看不出門道來。平原人爬山,也是外行看門道的過程。


姑娘每次到假山這裡也是要爬爬的,雖然她還小,只能爬一兩塊山石,但是很快就被我叫停了。出於安全考慮是一方面,尊重公園管理規定也是一方面,還有就是,我始終感覺,假山真不是山,它的出現只是為了迎合身旁的水,那微黃的顏色,玲瓏的造型,更帶有一種小家碧玉的別緻,完美無瑕地呼應著這一池湖水的心境——靜雅靈秀。這假山和這湖水一樣,只可欣賞,不可褻瀆;只可靜悟,不可喧鬧。


著名書法家耿文海先生曾經來小城採風,凌晨五點半,天色幽藍,他獨身來至公園的瓏山秀水旁,閉目靜聽,任思緒馳騁於這一方天地,體悟身心和周身自然山水的融合。他說,小城歷史源遠流長,小城人博學熱情,小城環境生態宜居,小城公園鍾靈毓秀,僅此瓏山秀水就足以融通靈識,怡養性情。


耿先生是一位大家,貫通於書法繪畫、詩歌散文、攝影音樂,也許還有其他,我不得而知。然而,他又視自己如塵埃,滄海之一粟,崑山之一石,他很是謙虛。這又同水的品質不謀而合,怪不得他作為一名外鄉人,初來乍到便很快感應到小城人文山水的玄妙。而生於斯長於斯的小城人卻未曾有過此種心境。


於是,當姑娘興致勃勃遊走在瓏山秀水之間時,我也緊隨其後審視欣賞著這裡的每一寸區間,水中倏忽閃現又消失的草綠色小魚,山石縫隙裡用以凝固的黃泥。假山後一棵棵綠樹,假山前一簇簇黃花,山腳下一個個試圖攀爬的頑童,山對面一片秀水五六釣叟,柳樹下,得閒坐於石上,春光不錯,溜娃挺好。


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間,自醉人。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圖片來源水木佳

美文賞析—醉乎山水之間

圖片來源水木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