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慮了嗎?你的焦慮從哪裡來?心理學為你揭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焦慮就像緊箍咒一樣套在每個人的頭上。在生活的重壓下,焦慮似乎成了流行病。但是,你真的瞭解焦慮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誤解了焦慮,消極對待焦慮,卻沒有意識到,正是焦慮提醒了我們周圍潛在的危險,並幫助我們做出了恰當的應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焦慮是個體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危險或威脅的情景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複雜情緒狀態。

你焦慮了嗎?你的焦慮從哪裡來?心理學為你揭秘

焦慮的核心問題是擔心,是對未來感到沒有把握的一種感受,比如擔心失業、擔心發生交通事故、擔心得重病、擔心買不起房,擔心錢不夠花等等。

在焦慮情緒存在的同時,人們往往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身體有時候也會有不適的特殊感覺,常見的有:

行為異常,比如來回走動、小動作增多、表情緊張、姿勢僵硬、坐臥不安等。

身體不適,主要表現為胸悶發緊、嗓子發堵、呼吸困難、全身無力等。

出現身體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出汗、顫抖、嘔吐、尿急、尿頻、心悸、頭暈等。有時候也會出現睡眠障礙,比如失眠、多夢,或者表現為腸胃不適等。

那麼,為什麼會焦慮呢?從心理學上來看,焦慮產生的根源主要有四個方面:

你焦慮了嗎?你的焦慮從哪裡來?心理學為你揭秘

1、恐懼。

恐懼是焦慮產生的主要誘因。恐懼,其實是人的一種本能,這種能力可以幫助我們逃離危險,擺脫威脅。而焦慮是恐懼的升級,當你對某些事或物產生過度的恐懼時,你便會感到焦慮。

2、環境的變化。

環境的變化是焦慮產生的外部因素。生活中環境的變化如遇到意外、失業、生病、財務危機等都會引發焦慮。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變化,因為變化會讓我們缺乏安全感,變得緊張不安,從而感到焦慮。太多的變化會擊垮一個人,讓他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瀕臨崩潰的邊緣。

3、錯誤的認知模式

一個人的認知模式對周圍環境的判斷以及自己的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容易焦慮者往往更傾向於把模稜兩可、無法確定的事情看成是危機來臨的先兆,認為即將有壞的事情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從而感到緊張、無助。有時候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們也容易展開聯想,看成是一件十分嚴重甚至是危險的事情。這種過度的認知方式,會讓焦慮如影隨形。

你焦慮了嗎?你的焦慮從哪裡來?心理學為你揭秘

而這些錯誤的認知模式,往往主要變現為放大錯誤、錯誤推斷、愛走極端、處事消極、疑心重、思維固化等等。如果能對這些錯誤的認知模式加以辨別並糾正,焦慮就會減少很多。

4、追求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一種“超我”人格,具有較高的道德要求,期待追求完美的自己,如果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準則,則會產生焦慮感和自罪感。

這種焦慮,多產生於超我與本我之間的衝突。舉個例子,下班回家的公交車上,上來了一位老人,你很累不想動,就沒有給老人讓座。事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對,沒有給老人讓座,自己不道德,認為自己做錯了事,開始焦慮。其實,在公交車上你沒有讓座,這時是你的本我做出的反應,而事後認為自己錯了,這就是超我的完美主義在作怪了。

你焦慮了嗎?你的焦慮從哪裡來?心理學為你揭秘

真正妨礙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

你的大腦會綁架你的情緒,生活中一點點的變化可能因為你的錯誤認知而被放大,從讓你變得焦慮不安。焦慮其實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往往會隨著你的注意力轉移,你的精力和情感集中在哪裡,焦慮就會在哪裡找到你。因此,要想不受制於焦慮,你就得將自己的注意力從焦慮的問題中轉移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