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忠告:古玩收藏千萬別把“鑑定證書”太當回事

古代沒有鑑定文物的儀器,也沒有人給古董做鑑定證書。古人收藏文物及交易,靠自己對文物的認知、良心和比對。如今,大概由於仿造過盛或欠缺誠信,人們在收藏文物時,總想有個書面質量保證。有的寄希望儀器的“檢測報告”,有的聽信“專家”的“判詞”或以其名開出的“鑑定證書”。殊不知,至今尚沒有一款能驗出人在不同條件、情緒下作品的機器,也沒有包羅萬象的“文物專家”。何況,“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早在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未經國家文物局認可的人員,不得以本會委員身份執行文物鑑定任務;不得以本會委員名義開具鑑定證書。

從“文物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屬性來看,不同類別的文物,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對一張古字畫,你可以物理、化學的方法分析紙張、顏料和墨色的年代,卻無法測出作者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收藏愛好者選購文物,應首先研究其時代特徵與來龍去脈,應該到文物單位找同類文物去比對,這一點比較重要。所謂利益驅使下商定、認定來的“鑑定”證書,充其量可作為參考,而不應以此作為決定收藏與否的依據。

專家一詞,通常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是指特別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且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士。然而,所有文物,不僅涉及社會、考古、材料、物理、和化學,還涉及天文、地理、人文、藝術和史學。如此跨度之學科,如此廣博之學問,非一個專家所能及的。目前,對於出土文物,主要是依靠考古學的地層學和類型學進行斷代。對史前時期或者年代比較久遠的文物,還可以運用碳14、熱釋光、古地磁等現代科學手段測定年代。這些屬於現代科學鑑定年代的方法,但也僅限年代的認定,倘若是後朝仿前朝,或是同朝仿品,此方法就不靈了,還必須結合其他學科探其究竟。

除了傳統的比對法,用現代技術為文物鑑定的也隨之興起。遺憾的是,“碳14斷代技術”對多不含碳的陶瓷、書畫、玉器、青銅器不起作用。

“元素測定法”適合陶瓷、青銅器、玉器、書畫,不足之處是,所測試的樣品十分有限。其數據庫中儲存的數據只可以作為判定贗品的證據,還不足以單獨作為判定某件文物是真品的證據。“老化測定法”用於鑑定古陶瓷簡單易行,不傷被測物體。不足之處是隻適用於有釉的陶瓷,對其他收藏品無能為力。“電子掃描”和“數碼攝影”技術的發展,為書畫作品的鑑定和防偽提供了方便。但是,“數碼技術檢測法”只適用於在世的畫家。對古代書畫作品和現代已故書畫家作品,當然也可以進行資料儲存,但無法通過數碼檢測法來鑑定其真偽(例如對提供的樣品存疑)。

當今全民收藏新時代,所謂的必須開證書,一定哪家指定機構或者指定專家開具證書才能買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要老百姓擦亮眼睛,還是能夠區分好的公司的。在當今的互聯網環境下看公司好壞,要結合其相關資質以及國家相關網站上的批示,比如從事文物拍賣業務的,如果國家文物局官網上有相關批覆,那就放心很多。在網上看一家公司的口碑固然重要,自己也要懂得區分信息的真假性,比如有部分同行惡意詆譭、沒有別人有實力就要重傷別人的小公司比比皆是,這也需要廣大藏友認真判別,不要被一些惡意言論給煽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