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蘑菇——真菌在自然界中的表現形式之一 圖源:網絡

  • 1 真菌感染是什麼?

首先要明確的是“真菌”真的不是細菌!真菌和植物、動物一樣都是真核生物,而細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所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細胞具有細胞核)生物的總稱。因此,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真菌有細胞核。

真菌感染?您一定聽說過。沒錯!就是那些人們會常常遇到,而且還頗有些“棘手”的小病症——比如,反覆發作的腳氣、久治不愈的皮膚癬症,以及“一個傳染倆”的灰指甲,等等。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其實,你瞭解得並不完全,這只是“冰山一角”——淺部的真菌感染症狀。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如果真菌感染深入人體內部,就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後果。比如它感染腸道、肺部、腎臟等器官,人體就會罹患腸炎、肺炎、內臟感染,還會引發敗血症,摧毀我們的免疫系統,甚至奪走我們的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真菌對我們“肝膽”相照的老朋友——人體所造成的的傷害有多深……


  • 2 肝移植老患者的新病痛

一位肝移植術後十幾年的老患者,反覆發熱。

在醫院進行了相關檢查以後,考慮是膽道逆行感染,幾乎用盡了目前最好的抗生素,但是病情還是沒有任何好轉。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這位老患者每天下午都會發燒,醫生多次抽取血液送培養,都沒有找到病原微生物。

患者和家屬很是焦急,反覆詢問:病人無故發熱到底什麼原因啊?什麼時候才能控制啊?

醫生也很著急,但越急越要鎮定做事。確實,在醫院裡,難以控制的感染是醫生和患者都頭疼的事。


  • 3 查找病因,曲折跌宕

最後,經過多方尋找病原學證據,這位患者被確診為肝內膽道的真菌感染,知道了病症,一切後續處理就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用上了抗真菌的藥物後,患者的體溫逐步控制下來了,再到後來患者逐漸好轉、痊癒,患者和家屬心情漸漸好轉。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肝內的真菌感染灶

對於病因,患者和家屬還是有些迷糊,無端產生的病痛引起他們的後怕,而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微生物世界裡,真菌又有些防不勝防。他們熱切地想要弄明白這一切的前因後果。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於是醫生向患者解釋道,導致你感染的病原物不是細菌是真菌!而侵襲性真菌感染比普通的細菌感染要更嚴重。

接下來我就詳細的說一下這種嚴重的感染類型——

侵襲性真菌病


  • 4 什麼是侵襲性真菌感染?

侵襲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經稱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襲性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人體,在組織、器官或血液中生長、繁殖,並導致炎症反應及組織損傷的疾病。真菌侵入組織或血液中後,不斷繁殖增長,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引起變態過敏反應,同時會釋放毒素,引起真菌中毒血癥。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培養皿中的真菌

真菌一般分為致病性真菌條件致病性真菌,前者包括組織胞漿菌、球孢子菌、類球孢子菌等,後者包括念珠菌、隱球菌、麴菌、毛黴菌等。條件致病菌可正常存在於體內,例如口腔中存在的白色念珠菌,這種真菌一般情況下不致病,當機體免疫力明顯降低時會侵襲入組織或血液中而致病。因此IFD的發生取決於外界致病因素和人體免疫力的較量。念珠菌屬是最常見的真菌感染病原菌。

那位肝移植術後的患者最後培養的結果也是白色念珠菌。


  • 5 哪些人容易得侵襲性真菌病?

首先,我們來看,哪些人容易得侵襲性真菌病?

侵襲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下文中簡稱IFD。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簡單的說,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就容易得IFD。這類人群包括:免疫缺陷(如艾滋病)、血液或實體器官移植(如骨髓移植、肝移植、腎移植等)、使用大劑量免疫抑制藥物(如激素)或化療藥物的人群。

另外,粒細胞缺乏、高血糖、長期全身各類導管置入等也是發生IFD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肝移植受者中真菌感染髮生率為18.8%,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佔55.2%,非白假絲酵母菌佔 26.4%,麴黴佔18.4%。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由於真菌感染通常沒有典型的症狀和臨床表現,有時很難抓到真菌感染的證據,有報道顯示臨床上85%播散性念珠菌患者無法被及時診斷,50%以上播散性念珠菌患者血培養陰性。但是IFD的致死性很高,起病後病情變化快,對人體的危害比細菌感染大,文獻報道明確診斷的IFD死亡率可高達60%


  • 6 侵襲性真菌病如何治療?

侵襲性真菌病的總體治療原則是清除病灶、增強全身免疫和抗真菌藥物治療。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抗真菌治療的策略包括預防性治療、經驗性治療、早期積極治療和確診治療。

● 預防治療常用於高危但無明確症狀的患者。

● 經驗治療通常用於持續發熱應用廣譜抗菌藥治療無效,不能排除侵襲性真菌感染,但沒有診斷依據的患者。

● 早期積極治療用於已經有診斷證據的患者。

● 確診治療是用於已經得到明確真菌病原學證據的患者,可根據具體感染的真菌種類用藥,目前臨床應用的抗真菌藥物有多烯類、三唑類、棘白菌素類和氟胞嘧啶。

在應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的同時聯合其它治療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對已經形成真菌感染包裹病灶的外科手術切除、對於免疫抑制人群的免疫抑制藥物方案調整以及通過各種手段增強全身免疫等。


  • 7 侵襲性真菌病如何預防?

對於侵襲性真菌感染,“對症下藥”是關鍵,因為它對於普通的抗細菌治療是無效的!鑑於它強大的危害性,對其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圖源:網絡

臨床中積極識別IFD的高危人群、減少導致IFD的高危因素、對於反覆發熱而普通抗菌治療無效時應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這些都

有助於及早診斷IFD,從而降低患者死亡率

真菌,是真的細菌麼?談談侵襲性真菌病

在此,希望我的那位肝移植老朋友儘快好起來!


作者:李照(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肝膽外科)

配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