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2020年1月28日,這是我們參加金山路淘金歷史文化三天之旅

的行程的第二天,也是整個行程內容最重點的一天。從酒店出發大約坐了一小時,我們終於到了著名淘金歷史古鎮-巴克維爾(Barkerville)。梁導遊(KIngo)在遊覽地圖上跟我們講解一下參觀要點和集合時間,就開始帶著大家進歷史古鎮裡面參觀。走在有125座保存繕完好歷史文物建築的古鎮街道上,他一面走一面講解當年這裡發生過的故事: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巴克維爾的唐人街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梁導遊(KIngo)現場實物演示淘金方法

淘金熱開始

(引錄《落基山史記》第二章 淘金熱潮 第十節 淘金古鎮巴克維爾)

1858-1861年,早期黃金開採主要在菲莎峽谷一帶,後來發展到整個卡里布(Cariboo)地區。在這個地區出現了一個芝加哥以西,舊金山以北最大的城市-巴克維爾(Barkerville)。

一位來自英國蘇格蘭的礦工威廉·彪利·巴克(William Billy Barker)也來到卡里布地區淘金。1862年8月20日,他在那裡打了一口40英尺深的豎井,挖出了30750安士黃金,從此他聲名遠播,那個地方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巴克維爾(Barkerville)。

當時的巴克維爾可說一夜成城,礦工們蜂擁而至,簡陋的小木屋和帳篷到處林立。很快這些小木屋和帳篷就被圓木建成的大房屋取代。鎮上有公共場所、雜貨店、餐館、運輸公司及其他商鋪,還有舞廳和酒店。華人居住和華商營業集中在該鎮的東部,稱為“唐人街”。當時華人佔該鎮總人口1/3,唐人街的範圍也是佔1/3。巴克維爾的華人社區是一個管理得當,秩序井然,與白人關係融洽友善的社區。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穿著傳統服裝的工作人員,向遊客講解古鎮歷史。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重新開業的古老商店,店員穿著當年傳統服裝


當年社區生活

(引錄《落基山史記》第二章 淘金熱潮 第十節 淘金古鎮巴克維爾)

那時的巴克維爾社區富裕、興旺。男士們只要花一塊錢就可以跟聞名的赫蒂姑蒂舞女(Hurdy Gurdy Girls)跳一支舞。賭博、酗酒、賽馬、奪獎爭鬥的遊戲空司見慣。鎮上還有教會、公共圖書館、劇場。那時,當地的物價非常昂貴,一元只能買到一磅麵粉或糖,而在維多利亞(Victoria)只需要20仙就可以買到這些東西。

華人之間互相照顧,彼此借錢賒賬,生老病死都可以得到社團的幫助。那時的人口難以統計,因為許多華人和白人一樣,都是過客式礦工,停留在巴克維爾一段日子便離開。根據權威資料估計,在1862-1870年之間,共有十多萬人次到達過巴克維爾。

在興旺時期,唐人街的住戶每年都熱烈慶祝農曆新年,各社團集合起來敲鑼打鼓,放鞭炮,情形非常熱鬧。1888年3月初,他們從舊金山請粵劇戲班廣州鴻福堂劇團前來巴克維爾演出,盛況空前,看戲的人非常多,其中還包括一些白人。同年的11月15日,唐人街社區慶祝光緒皇帝大婚。每逢清明節、盂蘭節、重陽節,華人團體募捐,拜祭先人。他們的募捐簿還在巴克維爾檔案館(Barkerville Archives)保存。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赫蒂姑蒂舞女(Hurdy Gurdy Girls),反映出當年的文娛生活相當豐富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當年的戲院還保存完好,曾經聘請廣州來的粵劇戲班

當年社會經濟

(引錄《落基山史記》第二章 淘金熱潮 第十節 淘金古鎮巴克維爾)

除了依靠淘金過活的華人礦工,有些華人在外族金礦公司打工,也有些人在鋸木廠做雜工,在馬車運輸隊運貨,當時的排華現象還不太明顯,很多外國人都願意僱用華人,因為華人勤勞,甘願接受最低的工資,不管工作有多艱苦,只要有工作,他們什麼都願意承受。當時也有些華人在雜貨店當夥記,做記賬管理,也有在中餐館當廚師和企堂(服務員)。還有些華工到樹林裡砍樹賣柴給商店,到河裡挑水賣給商店和住戶使用。

當時在唐人街做生意的華人商鋪中,廣利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根據記載,廣利行總部在廣州,它在香港、三藩市和維多利亞設有分店。中餐館、洗衣店、藥材店、旅店等都可以在唐人街找到。1868年9月6日,一場大火令唐人街毀於一旦,房屋被燒燬,財物損失慘重。估計廣利行的損失高達4萬元,成為當時巴克維爾火災第三大損失的商戶。

隨著時光的推移,巴克維爾的華人商店逐漸增多。除了廣利行雜貨店,還有利昌,同晏和,後期還有廣生榮和華利等寶號。中餐館也增加不少,洗衣店、藥材店、旅店等生意興旺,該鎮還設有養豬場、宰豬房、菜園、礦工宿舍、私人住宅、賭、煙局、妓寨。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商店林立,物資豐富,貨品琳琅滿目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華人經營的中餐館已經有相當規模,

當年社團組織

(引錄《落基山史記》第二章 淘金熱潮 第十節 淘金古鎮巴克維爾)

1863年,洪順堂(洪門致公堂的前身)在唐人街成立,洪順堂除了幫助會員收購黃金,還充當銀號,讓礦工存款,也代他們把錢匯回家鄉,還時常替他們收信和寫信,幷代他們寄信回家鄉。

1868年9月6日,洪順堂也被燒為平地,經過幾番努力才在1877年重建大樓,重建的樓宇比以前更大,宿舍房間也增多,該樓的北邊空地又建了“太平房”,以安頓一些病入膏肓,臨終而沒錢回鄉的會員。

隨著時間的流逝,唐人街出現了其他華人組織,計有愛蓮公所、會城工會、黃氏鄉情會、明義堂、育思堂等。這些堂所都是由同鄉鄉里組成,旨在讓鄉里有一個地方聚會,交換鄉情,互相扶持和照顧。愛蓮公所是周氏堂所,多數會員來自中國廣東開平縣。愛蓮公所和會城工會都設有“太平房”,為鄉里服務。這些華人社團經常聯合慶祝節日,拜祭祖先,料理客死他鄉的親友喪事,保持對外的友好關係。據說在卡里布黃金熱時期有6000多華人到達過該地區,也有3000多華人到巴卡維爾附近淘金,華人大部分來自廣東臺山、開平、恩平和新會等縣。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加拿大第一個華人社團組織洪門致公黨就成立在巴克維爾

去旅遊,聽歷史,瞭解加拿大華人如何找到金礦

現場實地講解華人在當地生活狀況

參觀完這個古鎮遺蹟,又聽了梁導遊(Kingo)對這些歷史遺蹟的詳盡深入介紹,完全改變了我多年來對華人在海外生活的印象。我們一直以來認為海外華人受生活所逼漂洋過海,人生路不熟,一定受盡很多磨難,生活也會是相當艱苦。今天我親自來到了這個早期華人生活過的淘金古鎮,感覺到那種繁榮和富足,完全打破和超乎我的想象,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早期華人一批一批前赴後繼地湧向海外發展。不來真的還不知道,今天的收穫太大了,讓我感覺到一種心靈上的震撼。

回酒店的路上樑導遊(Kingo)總結今天的行程說:

華人早期在加拿大的生活,很多人印象中是受苦受難,貧困交加,其實不然。有很多華人帶著資金和技術來到加拿大開拓新生活,大部分人只是第一代移民的前幾年生活比較辛苦,經過數年的奮鬥,生活逐漸穩定,基本上可以成家立室,養兒育女,供書教學。第二,三代,更加可以融入社會,成為各行各業專業人士或成功的商人。但也有部分華人人生際遇坎坷,染上黃,賭,毒等不良嗜好,年老體弱,多病,孤苦伶仃,生活悲慘,隨著社會富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這些生活悽慘的華人也得到了適當的照顧。由此可見,加拿大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愛,生活富足的國家,吸引了包括華人在內的世界各國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