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和醋的變換,能的利用能否取代石油與煤炭

#妙筆生花# 相傳古代的時候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杜康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在作坊裡提水、搬缸什麼都幹,慢慢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釀酒後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裡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嚐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這種調味漿叫什麼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所以我們在進入製作醋的作坊前,先在門口看到了好大一堆醋糟,也就是類似於酒糟。

酒和醋的變換,能的利用能否取代石油與煤炭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曲作為發酵劑來發酵釀製食醋,東方醋起源於中國,有文獻記載,山西是釀醋的發源地,做醋的歷史大約有4000年之久。“醋”中國古稱“酢”、“醯”、“苦酒”等。“酉”是“酒”字最早的甲古文。同時把“醋”稱之為“苦酒”,也同樣說明“醋”是起源於“酒。

1936年6月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正在修建一條大型的鐵路,築路工人在工地上忙裡忙外,可謂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恰在此時,一個築路工人突然喊道:“大家快來看!瞧瞧我發現了什麼?”,眾人聞聽之下趕忙跑過來,仔細觀瞧後,發現地上有一個深不見底的大黑洞。築路工人們懷疑黑洞中有寶藏,便操起手中的挖掘工具,只用半天的工夫,就將地下的一具大型石棺挖了出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石棺雖然沉重,可是在眾人的合力協作下,棺蓋還是被打開了。眼前的一幕果然沒有令人失望,棺材內的屍骨雖然腐朽,但是大量的金銀珠寶隨葬品卻仍然閃爍著光芒。

通過考古專家們的鑑定,認為石棺的年代應該在公元前248年至公元前226年,而石棺的主人則是一位波斯貴族。尤為重要的是,在這位波斯貴族的石棺之中,專家們還發現了數量不菲的陶罐、銅管、鐵棒等物品。如此普通的東西,為何會被安放在重要的石棺之中?

酒和醋的變換,能的利用能否取代石油與煤炭


考古專家對這些出土物品進行了細緻的觀察,發現它們的形狀與擺放位置有些怪異。陶製器皿的形狀類似於花瓶,高度為15釐米,整體呈黃白色,上端為口狀,內部裝滿了黑色的瀝青。瀝青之中有一根直徑約為2.6釐米、高9釐米的銅管,銅管頂端與內部各自有一層瀝青絕緣體。鐵棒就位於銅管之中,其上端高出瀝青絕緣體1釐米,下端長銅管底座約3釐米,二者之間並無任何接觸點。

正是這樣的擺放造型,令考古學家們感覺似曾相識,回想起它的結構,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這不正是現代電池的大致結構嗎?既然有了如此想法,一向行動力強的考古學家開始做起了實驗。

考古專家先是用同樣的材料,以等比例的方式對陶罐、銅管、鐵棒進行了複製,又將其內部注入了等量的瀝青。一切準備工作完畢之後,他們將複製品的導線接到了電壓表之上,接著又向陶罐中倒入了酸液。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電壓表的指針居然動了,並且在一陣搖擺過後穩穩地停在了0.5伏特的位置。換句話說,專家們的猜想是對的,這些陶罐與銅管的組合確實是一種簡易的電池,只要向其內部注入酸液,便可以持續產生電流。正是因為如此,考古專家們給它取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巴格達電池。巴格達電池的出土,徹底顛覆了現代人對於古人科技能力的認知,甚至它還能揭開一個關於古埃及金字塔的大秘密。

酒和醋的變換,能的利用能否取代石油與煤炭


倫敦科學博物館的物理學家沃爾特。溫頓聽到有關此次發現的報告後,對這種陶罐做了仔細的研究,併產生了很深的印象,他說:”在銅製的容器內,放上一些酸,隨便什麼,醋也可以的,轉眼功夫,你就有了一個能產生電壓並釋放電流的簡單腔體。將幾個這類腔體串聯起來,便構成一個電池組,所發出的電流足以使電鈴發聲,點亮燈泡,或驅動一輛小型電動車。二十五年過後,還是無人為這隻神秘陶罐提出真實可信的其他解釋。而首要的事實仍然是:它作為一個電池,工作的相當出色。美國對此進行過兩項獨立的實驗,對陶罐及其內裝物質的複製品做了測試,把醋酸、硫酸丶或檸檬酸也行,當作電鮮質,注入銅管,模型便產生電壓為1.5伏的電流,十八天後電流才消失。

這樣看來,中國古人把酒變比廣了醋,巴格達古人把酷變成了電。世界上能生成酸的物質如此之多 。 如果都能用此方法”造“出電來, 是否能替代石油丶煤、等化石能源會更好.。

作者原創,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