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為何沒有處死慈溪,難道因為他心軟?背後的原因並非那麼簡單

【本文由歷史舊事兒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哦!】

瞭解清史的都知道,慈禧在政治上的果敢敏銳,以及她難以壓制的政治鋒芒,讓當年的咸豐皇帝擔心,等到年幼的兒子繼位,慈禧母以子貴,必定會擅權專政,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在咸豐的心裡,早已認定:慈禧不能留。可為什麼最後慈溪不但活了下來,更是走上了皇權的巔峰呢?

咸豐為何沒有處死慈溪,難道因為他心軟?背後的原因並非那麼簡單

在《清史拾遺》中記錄:帝晚年頗不滿意於慈溪,以其佻巧奸詐,將來必以母后擅權,破壞祖訓。平時從容與肅順密謀,欲以鉤弋夫人例待之。

那麼,此時有性命之憂的慈禧,又是怎樣化解了這個危機呢?

慈禧知道,與肅順這樣強大的對手抗衡,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比對手更強大更狡猾。而當時的慈溪,年僅二十七歲。十七歲即被選秀入宮的她,十年間深居皇宮,沒有任何根基或同黨能幫助她與肅順在權力場上角逐。而此時的熱河行宮,是由強敵肅順一手控制著。這對於自己來說,是危機四伏。

因此,慈禧清楚地意識到,與被授以全權行在勢的肅順,明火執仗的爭鬥,無異於以卵擊石。慈禧只得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不與肅順計較一時長短。同時,慈禧還常常以無助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只是為了向人們傳遞一個信號:我沒有野心,我只是六歲皇兒的母親。以此博得人們對弱者的同情。

咸豐為何沒有處死慈溪,難道因為他心軟?背後的原因並非那麼簡單

那麼,慈禧這樣迴避肅順鋒芒,向咸豐皇帝示弱,打感情牌。她能從咸豐和肅順編制的綿密的網中逃脫嗎?

其實,咸豐皇帝在臨死前口述,讓人記下了遺旨:皇長子載淳立為皇太子;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杜翰、焦佑瀛等人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而且,咸豐在臨終前,將兩枚隨身印章“御賞”和“同道堂”,分別授予皇后慈安,和兒子載淳,作為皇權的象徵。

咸豐為何沒有處死慈溪,難道因為他心軟?背後的原因並非那麼簡單

在皇帝年幼,尚不能親政時,由皇帝下達的御旨,需加蓋皇后持有的“御賞”印,和小皇帝擁有的“同道堂”印。由於小皇帝只有六歲,無法正常處理政務,他的母親慈禧理所當然地挺身而出,代表小皇帝執行保管鈐印的職責。也就是說,等到小皇帝繼立,在朝政的運作上,就形成了兩宮皇太后代政,和八大臣輔政兼而有之的體制。

因此,咸豐皇帝最後還是沒有對慈禧下殺手。而慈禧也終於沒能成為歷史上的第二個鉤弋夫人。據《清史拾遺》記載:咸豐帝病重期間,慈禧每天抱著兒子,守在咸豐的身邊。咸豐帝病中,看著慈禧母子楚楚可憐,不忍心自己死後,他們母子骨肉分離。所以,他不忍心殺慈禧。

咸豐為何沒有處死慈溪,難道因為他心軟?背後的原因並非那麼簡單

那麼,咸豐皇帝最後真的只是因為心軟嗎?很明顯,事情遠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因為任何重大的政治決策,都有其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爭鬥。

從咸豐皇帝死前的安排,不難看出,出於對皇權的長久考慮,他還是把慈溪納入到了皇權的核心之中。可是,咸豐為何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呢?他難道不擔心慈溪日後會篡權嗎?其實,咸豐皇帝在擔心慈禧篡權的同時。同樣的,肅順一貫的一意孤行,也不能讓他放心。他不敢保證殺掉慈溪之後,肅順不會專權。畢竟,在漢武帝處死鉤弋夫人之後,丞相霍光專政,也釀成大禍。

咸豐為何沒有處死慈溪,難道因為他心軟?背後的原因並非那麼簡單

慈溪通曉漢文,熟知一切朝政運作,皇后由她協助,才會對八大輔臣造成牽制。而八大輔臣也不能讓慈禧任意妄為。然而,咸豐皇帝怎麼也沒有料到,他的棺木還沒有回京。慈禧就聯絡在京城的恭親王,殺掉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咸豐臨終前苦心製造的權力制衡天平,就這麼被輕易地打破了。

文章寄語:喜歡我們內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評論哦!

(關注我的都變美了,不信你試試)

貼心的小編提示您

看文章也需要注意休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