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關於Andy韓】

"微信公眾號:擇善而學"號主及原創作者。魔都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英語教學10+年,奧數8年,古詩文9年,魔方3年。幼升小及小升初"一對一"擇校諮詢9年以上,成功指導幫助眾多學生升入理想學校。現場講座五百場以上,聽眾人次過萬。常年收集整理滬上名校各種資料。

1989年,2019年;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上海的高一,

三十年後北京的高三。

三十年前的你們,三十年後的我們。

三十年前的花季,三十年後歡喜。

三十年前的我們和爸媽,

三十年後的孩子和我們。

歲歲年年人生一世,

年年歲歲花開一季。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陳非兒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即便是三十年後,再看一次電視劇裡的陳非兒,我還是覺得她是我見過的最清純最惹人憐愛的高中女生。

她是去新疆插隊落戶知青的女兒,住在外婆家。舅媽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外甥女很不歡迎,不過外婆舅舅對她還是挺好的,小表弟對她也很親。16歲的陳非兒,不算令人驚豔的美。但相信70後80後的大叔們,有許多人都曾因她有過“我見猶憐”的瞬間吧。浴室摔傷的那一幕,在電視機關上許久之後,依然讓我心疼傾慕地輾轉反側。

喬英子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全部49集她承受的壓力特別大。學習上生活中,她十八歲之前人生的經歷,比一般的同學複雜很多。

不過說起來,她的人生又是很完美:媽媽嚴格,爸爸溺愛;老師關心,朋友喜愛;她可以和除了她媽媽以外任何人相處融洽,不管是準後媽,還是同學媽;高三,她有好成績,好閨蜜,好哥們,好學校,好老師,好發小,好鄰居,好忘年交,關鍵還有一雙能夠根據需要及時復婚的好爸媽;最後,她又以超過清華北大的高分考進自己心儀的南大天文系;特別是她的發小好兄弟方一凡也考到了南京。真好。

白雪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漂亮,仗義,學習好,有能力,知識分子家庭出身。聰慧的她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地勸退她爸爸漂亮的女學生;可以為考得不好的同學不顧學校處分怒撕白榜;可以為受了委屈的朋友一次又一次求證浴室牌子自動翻轉的可能性。故事裡的白雪完美得沒有道理。可惜並不完美的陳非兒一出現,無奈地證明了:“喜歡或愛”真的是這世界上最沒有道理的事情。故事裡的白雪非常完美,故事外的吉雪萍更是金榜題名,功成名就,豪門良緣,兒女成雙。

黃芷陶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乍一看,有點像當年的白雪。很漂亮,卻沒有白雪的張揚。兩人比起來,上海的白雪氣質上倒更像北京大妞。她跟季楊楊站在一起,當然也很養眼,但我明顯沒有了當年荷爾蒙的感覺。她後來也考進清華大學。一個區重點高中的學生,能進清華,孩子不容易,三年在非洲的爸媽不容易,身為車神的語文老師兼舅舅不容易,準舅媽班主任李老師也不容易,最不容易的還是編劇吧。

歐陽嚴嚴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如果沒有在書店見義勇為反遭誤會那個意外,他也算是一個很完美的男主角。但歐陽嚴嚴全部12集裡面,總讓人覺得差一口氣:抓小偷差一口氣,競選學生會主席差一口氣,保送少科大差一口氣,甚至他和韓小樂的友情義氣,還是差著那麼一口氣。比起白雪,歐陽嚴嚴有點怯懦,有點自私,不過這樣也更真實。從一開始的完美男主角到越來越讓人洩氣,高開低走的歐陽,一直要到續集才又勉強找回主角存在感。

韓小樂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這個算是最早在主流劇中塑造的條子生。放到現在,通過走關係入學這個情節斷斷不敢這麼弘揚。韓小樂在一開始就說了,自己不就差了兩分嘛!不過我看整個劇情中他在學習上的表現真的差了不止二十分。

和其他學習普通的同學相似,韓小樂除了對學習興趣一般,對其他事情都很有積極性。他把無限的精力投入到一切與提高學習成績無關的事情當中去。因為相貌平平、成績不靈、寢室抽菸、走後門入學還那麼理直氣壯,我一直對這個男主角沒啥好感。當然最介意的,還是因為他稀裡糊塗誤闖浴室害得陳非兒摔倒骨折。我到現在還在糾結陳非兒摔倒之時,他的眼睛到底看到了……

方一凡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書讀成這樣,還能活得那麼瀟灑,應該慶幸他晚生了三十年。不過讀書不行,其他方面他真的都很不錯。我最喜歡的是方一凡的宅心仁厚。劇中所有孩子中,他是最能夠理解家長最願意溝通的,雖然他能理解能溝通並不代表他能做到讓家長滿意。現在的孩子最讓我羨慕的,不是物質條件豐富,而是可以在情感上比較自由的表達。中學生“早戀”,當然我個人認為其實並不“早”,越來越能被父母師長社會學校冷靜理智的對待。

方一凡是個很健康乾淨的孩子,尤其是心理健康。他喜歡女同學,就敢於表達。女同學不喜歡他,他拿得起放得下。他讀書不好,但另有專長。他熱心助人,真心為表弟還有好朋友的成績高興驕傲。他小問題不斷,大毛病沒有。他是這部劇裡,除了他爸以外活得最純粹幸福感最強的一個人。

童老師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這位班主任在當時就很受學生歡迎。那是1989年,她可以比較平等地對待學生,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更可以比較寬容地對待當時特別敏感特別受非議的“早戀”問題。

她發現學生在寢室偷偷抽菸,沒有一味批評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那一次,感動了當時不喜歡抽菸的我。以至於若干年以後,我還是覺得中學生抽菸沒啥大不了的。當然如果我娃未成年抽年,我會抽他。

她對學習差的學生沒有歧視,感動了後來同樣做了老師的我。很多年後,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當時遇到的老師同學對學習成績好壞不計較,我是不是就可以很安逸混過高中時代了。

李萌老師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比起童老師來,她更漂亮。年紀輕輕沒有多金男朋友,出身教師家庭。她專心做高三班主任不在外面有償授課還能一身名牌,我表示很好奇。她能穿的那麼好的衣服,戴那漂亮的手錶,應該感謝的不是家庭或學校領導,主要還是編劇以及導演的大方。她真的是一位好老師,很好很好的班主任。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讓人不得不感佩。最關鍵的是,在這種時代,這樣美麗和智慧的老師還能選擇同樣是高中老師做男朋友,我表示很欣慰。

陳老師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童老師的男朋友,李雲龍的政委。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教師這個職業並不吃香,上海師範大學有好幾年因為報考人數不滿,採取了憑藉高中會考成績提前錄取的優惠政策。陳老師放棄授課,搞了學校的三產。童老師不支持,觀眾譭譽參半。我現在事後諸葛亮地表示“風物長宜放眼量”:有些事情,一兩年裡錯的,三五年之後再看可能變成對的了;十年八年裡對的,二三十年後也許又錯了。

潘帥老師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作為一個同樣身高不足的男人,我很遺憾,潘老師的外形站在李老師旁邊真的很不登對。潘老師開車很牛,網上發帖更神,平心而論自身條件一點也不差,生活中應該也有很多迷妹子喜歡吧。可他偏偏喜歡李萌。其實我覺得他跟李老師的名字弄反了。李萌老師整部劇縱橫捭闔像個指揮若定的將軍那樣帥氣,而潘帥老師在整部劇裡的表現無論是一開始勸架誤被董文潔甩耳光還是追求李老師的種種可愛樣子,他其實更呆萌。所以潘帥應該叫潘萌,李萌應該叫李帥。

袁野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不得不說,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覺得高三那時的袁野,依然是我眼中很標準的美少年。要說別人和陳非兒好上了,我肯定不爽,但是袁野在陳非兒身邊一站,絕對讓人賞心悅目。

他會畫畫,我從小到大,美術最差。

他站出來一派玉樹臨風,我經常罰站歪斜抽風。

他有一群同學朋友幫他拔氣門芯追女生,我的那幫兄弟能夠不嘲笑我對女同學的暗戀,我都感激得想請他們吃大排面了。

季楊楊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他其實和他爸爸季勝利一樣,都挺能裝的。當然他們的裝裡,沒有不善良,相反他們父子都是很善良的人。張愛玲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一個30歲的女人,也許會盛讚一個18歲女生的美麗,但論及24歲的女人,就可能很苛刻了。季楊楊的扮演者22歲,相比十七八歲其他幾個同學來說,這個年級差在這時段談戀愛的優勢,絕對是壓倒性的。季楊楊很帥,比袁野怎麼樣,我說不好。也許單從五官而言,袁更加標緻。但季楊楊氣質絕對更勝好幾籌。人長的帥氣,又聰明,開車水平又高,舅舅多金又寵他,爸爸高官媽媽好。這樣的同學,請離我遠些,和你在一起,我永遠也找不到女朋友的。

何大門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雖然是學霸,又不咄咄逼人。性格隨和也就算了,尤其是還可以讓自己胖的沒有殺傷力,胖到體育不及格,失去了保送進大學少年班的機會。太照顧我們這些學渣的情緒了。這樣的學霸同學,真的可遇不可求。

林磊兒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我感覺編劇的生活裡,也可能沒有見過真正的學霸。這部劇裡最讓我覺得不真實的,就是對這位學霸的描述和演繹了。

好吧,我承認,我雖然見過不少能考進清北級別的學霸,但我真的沒有見過,因母親早逝而背井離鄉寄居在小姨家讀高三的學霸。也想不通,一樣鍛鍊記憶力,為什麼要用飛機場的行程表而不是高考英語單詞或考綱內的古詩文。

圍棋天才國手馬曉春曾經背過火車時刻表,但那個時候記憶這個是有客觀用處的。另外據我所知世界上目前有記錄的唯一能夠完整下圍棋盲棋的,只有畢業清華大學的鮑雲,業餘5段。我自己也試過一個分執黑白自己下圍棋(非盲棋)。但開一局盲棋自己跟自己下,從技術上來說,沒有意義啊。我想讓黑的贏就能讓黑的贏,想讓白的贏就是白的贏。

磊兒考上了清華,但沒有進物理系。文潔鼓勵她研究生可以考物理。磊兒開心地釋然了。

我其實覺得,既然編劇想誇張學霸,應該安排他本科讀漢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讀機電工程,然後博士學法律,最後畢業出來考了個註冊會計師執照然後進婦產科醫院實習之後成為一個最棒的腦外科大夫,最後通過業餘隨便搗鼓搗鼓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樣才過癮,對吧。

可惜這麼個學霸才只是個年級第一,區裡前十。我就想問,這個區裡的市重點高中的學霸都沒參加考試嗎?你們都腫麼了?偌大一個北京某某區,要麼就收了這個孩子進市重點,要麼就派幾個市重點的高手秒掉這位區重點學霸。否則,太尷尬。對了,根據規定,畢業班是不接受轉學的,不知道區重點春風中學是怎麼做到的。

彭瑜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小時候覺得他很自私。長大了覺得他其實不是自私,是目標明確而且獨立。

他收費補課,他獨享自己的學習資料,他為了獲得少科大名額,在校長面前表現出努力爭取的姿態。所有當年他做過的讓我腹誹的事情,後來我都一一做過:大學時做家教,期末考試前秘而不宣自己複習時的心得感悟,工作時加班加點努力把工作做出點彩兒來取悅上級領導老闆家長。

驀然回首,才發現當年的自己有多幼稚。人生的諷刺莫過於當年被自己不屑的對象,到最後竟然成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方圓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這個爸爸沒話說了。我想每個兒子都希望自己有這麼一個慈父吧。不施加壓力,不過分要求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個性發展。作為老公,他把老婆娘家的人與事當做自己家的人與事。

人到中年事業受挫,他拿得起放得下,選擇去開車拉活兒。他幽默、風趣,隨和,有能力,關鍵他還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為金庸先生的過世痛哭一場。他說自己是嶽不群那段,我特別有同感。要不是逼到那個份兒上了,誰願意自己拉自己一刀,多疼啊。人到中年,郭靖楊過令狐沖都是浮雲,能夠不那麼嶽不群就已經很好了

季勝利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北京市的一個區長,應該是正廳級以上了吧,像浦東新區區長起碼是副部級的啊。這放在以前就是二三品大官了。一個這麼大的官,還租房子和普通老百姓住一個小區,這簡直是神話啊。

全劇其他時候他都只是一個領導幹部的存在,只有在學校裡扇兒子耳光的時候,我覺得他最像爸爸。當然在氣喘吁吁跑到醫院裡看望老婆時,在他決定為了生病的妻子放棄仕途辭職回家那一刻,我想到了楊過和身染絕情花毒的小龍女。儘管這個楊過有點胖,儘管這個故事有點神。人到中年的我,還是特別願意相信這樣的小美好。

喬衛東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又一個人到中年實現了財務自由,時間自由的成功人士。除了這些,他比別人還擁有了婚姻自由,生育自由。進可萬花叢中過,退有賢妻嬌兒家。

然後他動用了所有智慧能力以及無賴手段,成功的迴歸了家庭。讓一個漂亮女朋友小夢白白浪費了陪伴他三年的時間。好在編劇足夠心軟,給小夢安排了一個更好的歸宿。這麼看來,這世上所有的努力和用心都不會白費的。你花三年時間努力想爭取一個交大的offer,最後清華髮來了提前錄取的通知。

董文潔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這個媽媽最讓我感動的是,為了朋友義氣她可以放棄選擇一個有助於孩子考上理想學校的指導老師。她對姐姐的孩子視如己出。最難得的是她在自己孩子讀書一塌糊塗的情況下,真心為別人家孩子考出好成績而高興。和平新時代的天朝,還有比這個更偉大更高尚的博愛嗎?

而且她還能鼓足餘勇,為老方家添丁進口。為了家人,在原先自己的手下忍辱負重。生活中,可以吃苦的人我見過不少,可以像她那麼受委屈的人,對不起,我沒見過。越王勾踐臥薪藏膽的對象是和自己同一級別的吳王夫差。她可是以大就小。勾踐不忍辱負重就得身死國滅祖廟被毀,那是沒退路沒辦法。文潔忍辱負重的前提是外面其實還有工作可以找,就是工資沒那麼高,工作沒那麼理想。文潔是有辦法有退路的。所以比起越王勾踐的被迫忍辱負重,我們文潔是主動欣然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Andy曰:能受辱者不如好受辱者。兩人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語啊。

當然她也有不能忍的時候,被同性下屬欺負,她無所畏懼;被異性上司騷擾,她拂袖而去。小金真是枉做小人。她作為一個主要部門的領導,為了家人三天兩頭請假耽誤了工作影響了大家專心工作的精氣神。然後被降職之後表示不理解和怨恨。我只能說她的心靈以及她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真的是太美好了。

宋倩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宋老師是個好老師。最奇怪的是,只要孩子們考試總分一差,好像都是物理不好拉低了分,然後全部都找她補課。全北京物理不好的孩子都集中在春風中學了嗎?

她的思路和處事方法也很奇怪。自己孩子馬上高三了。劇中有一次她說的是為了孩子,辭去了春風中學的教職而去一個機構帶教。說是這樣更能照顧孩子。這個思路很怪異啊:白天她有空,可孩子在學校讀書,她怎麼照顧?晚上和週末孩子在家,機構的老師可是要去上班授課的呀。

而且她離開自己女兒就讀的學校,不是更難第一時間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更難幫助孩子爭取某些教師子弟的優惠政策了嗎?她常說喬衛東搗亂,還有比自己孩子讀高三,自己辭職離開女兒就讀學校去做有時間差的機構工作更搗亂的教師媽媽的嗎?

辭職就辭職了,你們家已經在北京有四套房子了,收收房租應該夠了吧?你要去機構做老師,等咱英子考完大學不行嗎?你口口聲聲說以英子為第一,高三關鍵時候,你不能停一年嗎?

另外她天天晚上在家給學生補課,收學費嗎?學生裡有不少是她白天機構工作的學生,這樣做算不算飛單?她在家辦學,消防安全檢查通過了嗎?現在辦學是不是隻要編劇導演製片人同意,不用教育局備案批准了嗎?

她願意成全英子吃油條的心願去早點攤買油條,結果擔心衛生而放棄。那咱們自己在家炸幾根油條行不行,不就費點油嗎?閨蜜文潔向她傾訴時,她第一個反應是,你等一下再痛苦,我先電話問問我女兒的成績。要不要這麼不掩飾啊?

劉靜

從《十六歲的花季》到《小歡喜》,30年河東又河西,我終於成了你

劉靜自己單身一人去醫院動手術的時候,我覺得比起在天文館工作,她更適合在特工局。我一直很喜歡詠梅,從她年輕時到現在,喜歡了很多年。詠梅今年憑藉電影《地久天長》獲得了柏林影后的殊榮,事業絕對夕陽紅。我看劉靜時,從來沒覺得劉靜是劉靜,只覺得詠梅還是那個詠梅。感謝編劇給了她一個美好結局。從Don’t break my heart,到乾隆王朝,再到中國式離婚,詠梅的出彩的作品不算多,但都讓我很喜歡。這麼說吧,在我心中,她其實就是年長版的陳非兒。

為蹭熱度奉命寫稿自主命題的Andy韓

20190829

歡迎關注"擇善而學"微信公眾號(ID:zsex2019),瞭解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