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政府密集喊話發展數字產業

3月15日,全國兩會落下帷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詞彙高頻出現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已經成為共識,各地政府正逐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科技創新戰略佈局、聚焦新興產業集群、主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新技術新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更大成效。現將各省(區、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信息通信業的規劃和舉措進行總結與提煉,看看2019年各省(區、市)如何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北京

實施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推動產業升級

2019年,北京將聚焦5G、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關鍵方向,精心組織推進創新攻關,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戰略需求,精心謀劃各區主導產業和重點培育產業方向。實施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推動人工智能帶動各領域各產業升級和變革。推進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在研發外包服務、中試平臺、研究型病房、創新品種審批綠色通道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大力拓展各類創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建設。推動奔馳新能源汽車、超高清顯示設備、集成電路生產線、第三代半導體、“無人機小鎮”等重大項目落地。

天津

落實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

天津將深入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落實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試點等政策,為企業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進一步推進騰訊、華為等大數據中心和新松機器人、中核質子醫療、三峽新能源等項目發展,精心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數據、先進通信、智能網聯車、工業機器人、智能終端7條產業鏈。

河北

促進“互聯網+”和“+互聯網”相協同

河北在2019年將做強傳統優勢產業鏈,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模式應用。加快5G商用進程,促進“互聯網+”和“+互聯網”相協同、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虛擬和現實相交互,打造新業態,創造新經濟。加強產業鏈協同配套,高質量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增效。以工業設計助推河北製造向河北創造躍升,加快工業設計產業聚集區建設,辦好第二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

山西

推動通信塔與社會塔雙向開放共享

山西計劃加快構建安全、高速、泛在、智能的信息網絡,制定實施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研究制定城市改造中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將通信基礎設施納入市政規劃體系,推動通信塔與社會塔雙向開放共享。優化城鄉4G網絡覆蓋。搶佔5G發展先機,加快商用進程,推動5G站址規劃和基站建設,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積極引進培育優勢企業和研究機構,發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傳感器等數字產業,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重點行業和區域落地。

內蒙古

改造升級製造業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

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揮現有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支持裝備製造企業改造升級,加快新產品研發和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加強裝備製造業配套能力建設,推動運輸設備、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發揮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作用,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數字經濟,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自治區產業發展需求,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創建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遼寧

推進智能製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範項目

著力提升產業鏈水平,實施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專項行動,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建設,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加大科技投入,推進技術攻關,建設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成立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持續推進華為遼寧大區(錦州)雲計算中心項目,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支持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深入推進100個智能製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範項目,促進工業2.0、工業3.0、工業4.0並聯融合發展。

吉林

堅持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先導

堅持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先導,積極發展數字產業。加快“吉林祥雲”大數據平臺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推進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小鎮等建設,著力構建大數據產業鏈。加快建設長春紅旗小鎮綜合體。實施智能製造示範工程,推進東北工業集團等百戶企業智能製造重點項目滾動實施。加快數據資源向“數字產業”轉變,突出抓好“1+6”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智能製造、智慧旅遊等數字產業示範新高地,讓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加快形成數字產業集群,推動科技革命再提速。

黑龍江

重大科技專項推動高新科技落地轉化

2019年,啟動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推進人工智能、石墨烯、3D打印、輕量化製造、生物疫苗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省內落地轉化與產業化。推進省屬科研院所改革,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光纖寬帶和移動4G信號覆蓋,加強下一代互聯網絡改造升級,推進5G網絡商用進程。

上海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深入實施智能網聯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進5G網絡、新型城域物聯專網等建設。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強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助殘、交通、生態等領域的應用。加強關鍵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嚴格落實防護責任。深入實施智能網聯汽車等一批產業創新工程,推動中芯國際、和輝二期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量產,實現集成電路14納米生產工藝量產,推進昊海生物、ABB機器人、盛美半導體等項目開工建設。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實施改造示範項目200項。淘汰落後產能1000項。

江蘇

實現“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轉變

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組織實施重點平臺建設工程和“企業上雲”計劃,創建一批示範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培育一批智能製造系統集成服務商,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轉變。深入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雙百”工程和互聯網平臺經濟“百千萬”工程,提升生產性服務業要素集聚能力。密切跟蹤國際產業發展新趨勢,聚焦數字經濟、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領域,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浙江

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

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深入推進雲上浙江、數字強省建設。支持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烏鎮創建國家互聯網創新發展綜合試驗區。培育發展數字安防、新能源汽車、綠色石化、現代紡織等一批先進製造業集群,爭創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產業新優勢。聯動推進製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率先開展5G商用,推廣應用城市大腦和電子發票,加快建設移動支付之省,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示範省。設立100億元數字經濟產業基金。重點打造100個“無人車間”“無人工廠”,扶持100個骨幹數字企業,推進100個數字化重大項目,實施100個園區數字化改造,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安徽

加快“數字江淮”中心建設

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和數字經濟。加快“數字江淮”中心建設,完善基礎數據統一、資源共享開放的平臺功能。建設超級計算中心。擴大4G網絡覆蓋面,加快5G商用步伐。打牢資源型數字經濟基礎,推動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雲計算大數據生產應用中心、大數據存儲基地建設提升技術型數字經濟水平,開展“建芯固屏強終端”行動,加快智能機器人研發、智能終端創新。推進“中國聲谷”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打造世界級人工智能及智能語音產業集群。拓展融合型數字經濟領域,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5000家企業與雲資源深度對接。

福建

培育新產業經濟推進新興產業倍增工程

2019年,大力培育新產業新經濟。大力推進新興產業倍增工程,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超前謀劃佈局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推進一批重點項目、龍頭企業和示範工程,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5000億元。辦好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深化數字福建建設,大力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商用和區塊鏈產業等領域,實施100個人工智能應用示範項目,形成100個深度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江西

加快打造“物聯江西”實施萬企上雲計劃

推動製造業整體躍升,全面實施“2+6+N”產業跨越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積極創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範區,培育發展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開展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力爭新增800家高新技術企業。推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03專項”試點示範和5G試點試商用,加快打造“物聯江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上饒、鷹潭、撫州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實施萬企上雲計劃、智能製造萬千百十工程,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

山東

紮實開展“雲行齊魯”加快數字山東建設

全面推動十強產業規劃落地實施,提高園區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水平。出臺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和高耗能行業“4+1”細分行業規劃。佈局建設一批重點數字園區,紮實開展“雲行齊魯”、企業上雲、智能製造帶動提升等重點行動,高水平建設海爾、浪潮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啟動建設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爭取承辦國際工業設計產業博覽會。加快數字山東建設,推進5G通信、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研究制定“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的推進方案。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重點建設海報新聞客戶端、縣級融媒體中心、新媒體大平臺和廣電網絡5G試點項目。

河南

繼續實施“三大改造”提升產業鏈水平

2019年,河南省繼續實施“三大改造”(製造業綠色、智能、技術三大改造),提升產業鏈水平。加快壯大新產業、發展新業態、培育新模式,以產業高端化、技術尖端化、質量頂端化為目標,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實施12個省定重點產業轉型發展專項方案,縱深推進綠色、智能、技術改造,深入開展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十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行動及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動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加快構建高效泛在的信息網絡體系。聚焦網絡強省建設,實施一批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項目。

湖北

全力推進國家級四大產業基地建設

湖北省在2019年將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推動集成電路、數字、生物、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十大重點產業發展,全力推進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積極創建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高質量運營,加快二級節點建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入推進楚天雲建設,加快5G產業化進程。

湖南

扶持智能產業壯大智能企業

扶持智能產業、壯大智能企業、研發智能產品、擴大智能應用,培育人工智能及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業態,創建一批綠色工廠和智能製造示範項目、示範車間,建設以中國智能製造示範引領區為目標的現代製造業基地。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加強5G、智慧城市、農村4G網絡、光纖寬帶設施以及全省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數據庫建設。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000家。大力推行“互聯網+監督”“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國家、省、市級政務服務平臺對接。

廣東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19年,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先導區。在人工智能綜合研究、芯片製造、智能電子等領域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建設若干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在珠三角城市群啟動5G網絡部署,加快5G商用步伐。加大工業機器人推廣應用力度,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再推進3000家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廣西

推動數字產業化,實施“全面入雲”

廣西將推動數字產業化,實施“全面入雲”、大數據服務培育、智能終端製造業集聚、高端軟件產品培育四大工程。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技術研發和智能製造轉型,推進南寧瑞聲科技、歌爾股份、欽州合豐泰、桂林深科技智能製造、數字賀州產業園、中國-東盟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小語種呼叫中心等項目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多點突破,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海南

帶動世界級互聯網企業集聚發展

2019年,海南將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研發業務和功能區域總部更多地在海南佈局,帶動形成世界級互聯網企業集聚發展的態勢。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商用航天、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規劃建設海甸島物聯網應用創新基地、博鰲樂城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推動光纖寬帶、4G網絡全島覆蓋,無線局域網(WiFi)公共場所和旅遊景區全覆蓋,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和商業化應用。繼續推進電網升級改造,優化主網架結構,建成跨海聯網二回工程,推進昌江核電二期前期工作,開展智能電網建設。

重慶

啟動實施“工業躍升”工程

重慶市繼續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把製造業轉型升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啟動實施“工業躍升”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用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加快發展智能產業,制定集成電路等產業專項政策。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出臺大數據管理規定,加快建設市級數據中心和“數字重慶”雲平臺,實施一批智能化應用示範項目。

四川

推動“5+1”現代產業發展促進集群發展

2019年,推動“5+1”現代產業發展。落實省領導聯繫指導重點產業工作推進機制,抓好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要素保障等工作。聚焦16個重點領域和數字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佈局,著力強鏈補鏈延鏈,促進集群發展。配套發展研發、設計、檢測、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示範基地。創新產業引導基金運營管理,發揮聚集放大和投資引領功能。實施“百億強企”“千億跨越”行動,打造一批大企業大集團。

貴州

加快建設“一雲一網一平臺

貴州省深度推進大數據融合發展,推動大數據開放共享。深化數據聚通用,加快建設“一雲一網一平臺”,建成電子證照、公共信用等政務服務庫,完善全省政務數據資源體系。省級政府部門和市州政府開放數據全部接入“雲上貴州”,電子政務網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加快國家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發展試點省建設。深化光網貴州、滿格貴州、寬帶鄉村建設,通信光纜達到100萬公里,新增1萬個3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覆蓋。積極謀劃5G網絡佈局和建設。出省帶寬突破1萬Gbps。

雲南

加快製造業“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

2019年,雲南省將加快製造業“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實施千億技改工程,推進50個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500億元。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25家骨幹企業數字化改造,實施20項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支持鼓勵各行各業和個人上雲、用雲,深化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應用。提升電子信息、通信與網絡等基礎產業,做強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重點以區塊鏈技術應用為突破口,把雲南打造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高地。

西藏

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

推進高新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全力推進網絡強區、數字西藏建設,制定落實促進信息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繼續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力爭全社會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5億元以上,數字經濟增長30%以上。“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統一雲平臺、政務大數據中心初步運行。電子政務外網接入點提速擴容工作全面完成,區直部門和市(地)政府信息系統初步實現互聯互通。基本實現“8050”目標。政府辦事效率和執行力顯著提高。

陝西

建設現代產業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陝西省突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抓好100個總投資500億元的重大技改項目建設,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衛星移動通信、導航、遙感等航天領域業態集聚。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抓好三星二期、華天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奕斯偉硅材料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甘肅

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

2019年,做精做優高端綠色產業。瞄準前沿領域,發揮自身優勢,做出甘肅品牌。數據信息產業,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開展企業上雲計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先進製造產業,爭取創建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家,新培育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兩家、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0家,實施技術創新項目400項以上,推進華天集成電路高密度封裝產業體系、方大炭素10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等項目建設。

青海

建設大美青海生態雲崑崙警務雲

青海省將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目標,實施數字產業培育壯大、數字服務創新突破、數字工業試點示範、數字政務推廣應用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大美青海生態雲、崑崙警務雲、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鞏固提升光纖到戶成效,加快智慧廣電建設,適時佈局5G網絡,努力將數字經濟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高品質生活的“載體”、高水平治理的“大腦”。

寧夏

啟動“千家企業上雲”計劃

2019年,落實“互聯網+先進製造業”實施意見,啟動“千家企業上雲”計劃,建成15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在智能製造、儀器儀表、專用電器等領域培育一批單項冠軍,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的比例達到10%。穩定精準有效投資。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緊盯產業轉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聚焦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投向,精心謀劃、精準對接,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支持。

新疆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

2019年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哈密等7個製造業基地建設,擴大新能源裝備、輸變電裝備、特色農牧機械等產業優勢,打造一批先進製造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形成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推進“互聯網+”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