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檢測準確率,讓用工單位放心

【光明時評】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表示,嚴禁歧視湖北籍勞動者,堅決依法糾正個別單位拒絕招錄、無故辭退湖北籍勞動者等就業歧視行為。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態,明確了歧視湖北籍勞動者的違法違規性質,是對那些拒絕招錄、無故辭退湖北籍勞動者的個別單位的警告。

當前,在反對歧視湖北人的聲音已漸成社會共識的情況下,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一些單位,在用工、招錄等方面或明或暗地人為製造障礙,對武漢籍勞動者區別對待,甚至出現一些涉及用工歧視的事端。歧視觀念及相關規制的存在,客觀上反映了這些地方的社會治理觀念與道德水準。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態,也說明這樣的觀念、規制及行為,不僅應該受到譴責,也是法律所禁止的。

當然,嚴禁歧視湖北籍勞動者,與加強對湖北籍務工人員的檢測等疫情防控措施並不矛盾。畢竟,當下還存在不少無症狀感染者。加強檢測,既是對無症狀感染者負責,也是防止下一波疫情暴發的必要措施。現在看來,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並陸續復工復產之後,在中國進行應測盡測、能測盡測也會逐漸成為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互相開放的必要前提。在新冠病毒疫苗應用之前,進行範圍儘可能廣泛的核酸檢測,可能是防控疫情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在核酸檢測能力和範圍都有限的情況下,首先對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是正常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時也是一種關懷與服務,不應等同於歧視。

還應該指出的是,質檢監督部門與生產企業,都要致力於提高核酸檢測產品的質量,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率,讓用工單位對核酸檢測結果放心安心,不給因對核酸檢測結果不信任而導致的拒用、辭退湖北務工人員行為提供藉口。提高核酸檢測準確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核酸檢測準確率是有效進行疫情防控的最重要環節。提高核酸檢測準確率,可以增強人們對疫情防控的信心,進而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增加人員的流動性以及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開放度。

一定意義上講,核酸檢測的準確率制約並決定著今後疫情防控應對措施的力度及其實施的範圍與持續的時間,更是復工復產以及國內和國際流動性控制方面的決策依據之一。在4月22日召開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有關人員介紹,當前國內一些廠家正在全力開發研製快速核酸檢測儀器。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加緊推進擴大檢測範圍,中國要實現常態化防控下的全面復工復產,必須加快提升檢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核酸檢測能力增強,準確率提高,人們心裡就有底,一些成本較高的過當防護措施和不當做法就會減少乃至消失。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