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深圳,已是甩手董事長

再回深圳,已是甩手董事長

作者:周家兵

首先分崩離析的是股東間。內部協商後,陳總便將自己在深圳企業的股份作為另外兩位股東在中原企業的股份進行置換。


陳總的企業在深圳坪山片區,主要業務是做塑膠五金材質的表面處理。十多年前,因為深圳環保政策趨緊,便搬遷到深圳和惠州交界處,主要客戶是富士康等生產電子塑膠產品的企業。在外資任職過品管和工程技術部門的陳總,在產品質量和生產工藝上要求“苛刻”,因此,創業後的企業快速成長,客戶很多為世界或中國五百強企業。


三個股東合作,陳總負責市場和品質;一位負責財務和物流,另一位負責生產和技術。兩三年企業便在行業內小有名氣。為了綜合提升管理系統,陳總先後聘請臺灣和日本的職業經理人管理工廠。蘋果手機的快速發展也給企業帶來良性快速成長。


五六年前,富士康內遷到中原省份,因為戰略合作,希望陳總也跟隨內遷。正好所遷之地在陳總老家附近。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和政策傾斜,讓陳總在富士康設廠周邊的K市,買地自建廠房。


深圳合作的三個股東,依然綁定。但隨著投資遠遠超過預算,另外兩個股東開始動搖。幸好深圳的企業正常運營,補貼中原工廠運作。人才交流、技術和管理的支持,卻不能解決兩地文化和氣候的問題。


被派遣到中原企業支援的職員工,無論是管理還是技術人才,均給企業下通牒:若不調回深圳,便辭職,還要賠償。


再回深圳,已是甩手董事長


首先分崩離析的是股東。內部協商後,陳總便將自己在深圳的企業股份作為另外兩位股東在中原企業的股份進行置換。深圳企業陳總徹底退出。股份債權全部手續辦理完畢。陳總順帶將前幾年購買的深圳坪山本地村民自建的一棟房子也賣掉,作為中原企業的週轉資金。


“一次次站在懸崖邊上。”這是陳總在跟我講述這幾年所有經歷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不到五十的陳總,滿頭銀髮,好在精氣神不錯。“生意人更需要善念、善心和善舉。”這是陳總時不時會說到的另一句話,“人還是要多做好事,關鍵時候會有人救你。”


多年前,我曾給陳總深圳的企業做過管理諮詢。陳總也多次請我幫他介紹人才過去中原企業任職。座落K市的工業園區基本建好後,也變得債臺高築了。陳總說,當年招商引資的政府部門負責人高升調走了,對他還算不錯,幫他辦理了正規渠道的銀行貸款。這幾年企業所有盈利,全部砸在那塊土地上搞了建設。


說到此,陳總輕聲嘆口氣,看了一眼忙著整理屋子的妻子。陳太接過話說,老陳根本不適合結婚,不適合有孩子有家庭。說這話時,陳太哈哈一笑,不過最困難的時期終究過去了。說完,順手從茶几上的紙巾盒裡抽了兩張紙巾擦眼淚。


這次回深圳有什麼打算?我問陳總。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公司欠銀行的錢,逐漸轉成股份。畢竟企業有大塊土地,也是盈利的。一家國資背景的銀行非常願意持股。還是陳總控股,出任公司董事長,負責公司發展戰略和市場拓展。總經理由銀行方面派遣,負責公司的日常運作。


銀行入股後,追加投資近一個億,進行技改和設備更新。豐富了以前的生產線,增加了模具、機加、注塑、五金衝壓等產線。客戶群由以前的電子行業,拓展新增加了汽車、家電、軍工等行業。競爭力大大提升,未來發展的步伐也會越來越快。


再回深圳,已是甩手董事長


銀行注資,為企業提供雄厚資金和人才支持,解除了我這幾年的“緊箍咒”。這次回深圳,就是在深圳設立三家類似的關聯企業,便於產品研發、國際貿易和市場業務拓展。深圳畢竟還是前沿。未來,全力以赴,為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發起猛衝,最終想把企業做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