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誰能給我們快樂

眨眼間,2019年走了,2020年來了。新的一年,各種祝福是少不了的,比如祝您新年快樂。

說到快樂,龍泉市八都鎮溪坪村村頭的何春生就很快樂。何春生是一位癱瘓了30多年的殘疾人,本來應該很痛苦才是。但從8年前開始,他一直為村裡的孩子輔導功課。現在,他已經成為了50多位孩子的“老師”。“看到孩子們學習都有了進步,何春生比孩子和孩子的父母更開心”。(據“處州晚報”微信公眾號)

對人來說,快樂真的很重要。沒有快樂,身體會失去精神營養,容易生出各種各樣的毛病。沒有快樂,人生會像漫漫長夜,變得無比枯燥與難熬。

快樂很重要,我們也總說祝您新年快樂,那麼,新的一年,“誰”會給我們快樂?

要想著多予,它能給我們快樂。想著多予,想著多給他人以幫助,多付出。多想想,就有希望經常去做,就能讓別人過得更好。人的心理很奇怪,當別人在你的幫助下越來越好時,你內心會獲得巨大的滿足,這就是快樂。

但我們往往不想多予。比如在工作上,總是不願意用力,至於多出力多奉獻,更是一千個不願意,於是,磨洋工混日子,影響工作,影響他人,最終,當然也就體會不到為他人付出換來的快樂。

8年前的一天,本村的留守兒童王榮在何家窗外玩。本來最需要別人幫助的何春生卻突然有了幫助別人的心思。後來,王榮開始在何家學習;再後來,每到週末,越來越多的孩子聚集到何春生的家裡寫作業。聽寫、背誦、解答疑問、檢查作業……自此,每個週末或假期,何春生都“忙”了起來。這些孩子很懂事,日子一長,還反過來幫助這位伯伯。但何春生說“我不要回報”,他說從孩子們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這讓他特別開心。確實,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此言不假。

要想著少取,它也能給我們快樂。人都是有慾望的,適當的慾望是好的,但要想著少取,也就是不奢求,如此才不會把自己逼入尷尬境地,讓自己保持快樂。

但要想少取也不容易。我們習慣於不斷產生索取的念頭。看別人有錢,自己想要;看別人升職,自己也想要;看別人事業有成,自己也想要。問題是,想是想,不一定能心想事成呀!這就給自己找了彆扭,諸多的不痛快。一句“我不要回報”,足見何春生活得不貪心。因為不貪心,他偏偏就得到了回報——快樂!

近日,騰訊理財通發佈的《90後理財與消費報告》顯示,98.4%的90後認為生活有壓力。從壓力來源來看,90後最普遍的壓力來源是買房和買車,高達65.2%。其次是日常開銷,有55%的90後選擇。重重壓力,看來90後過得也不快樂。很明顯,這樣的不快樂是因為想過上好日子但錢袋子太癟。想過上好日子當然好,但也得量力而行。既然錢袋子太癟,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的想法切合實際一點,別太貪心呢?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希望,新的一年,您能天天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