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忌(3)聯盟

就在孫權、張昭和周瑜對團隊整合初見成效的時候。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就是這封信,讓東吳的朝堂炸開了鍋。連張昭一起的大臣們都在勸孫權投降,而這個時候魯肅來到了人生中的閃光時刻,他和孫權說,東吳的所有人都可以降曹,唯獨你不可以,比如,我如果降曹的話,他會給我一個官當,憑我的能力只要好好幹,升官發財都不是問題。你就不一樣了,投降後頂多給你封個侯,一匹馬、一輛車,再給你配幾個隨從,你的一生也就這樣了。哪還會有機會實現你的抱負?就是這段話,讓孫權下定決心抗曹,但是怎麼去說服眾人呢?這時候諸葛亮要出場了。

這裡有個細節很重要,諸葛亮來了東吳之後,按說應該是先見孫權,但是孫權卻不見他,安排第二天聚文武於帳下,讓諸葛亮先去與群臣舌戰,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前面說的東吳這個特別的政體形式,孫權雖然作為君主,但權力有限,無法做到朝綱獨斷,況且本來應該是鐵板一塊的張昭這次都不支持他。所以,在公開場合他不能先表態。我們這裡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量化假設,孫權在後面的赤壁之戰前只給了周瑜3w兵,而後面與魏國的濡須之戰他發動的軍力是10w+,加上留守的軍隊少說也有萬把人吧,那麼,東吳的全部軍隊應該是在12w+,而他能實際控制的是3w,大概佔25%左右。將這個比例還原到朝堂的影響力上去,也就是說孫權掌握25%的投票權,剩下的75%不是他說了算的。我們再把這個形勢進行極端的推演,如果只有孫權主張抗曹,其他的人都反對,那麼結果很可能孫權連降曹都做不到,他會被推翻,如果有心狠手辣的亂臣,很可能直接就殺了孫權去投降。所以雖然孫權想和曹操打,也要有前提條件,條件就是,降曹和抗曹的支持比例不能太懸殊,至少不能超過25%,所以他讓諸葛亮先去和群臣舌戰,評估一下局勢,再做表態。

吳忌(3)聯盟

而諸葛亮比孫權更加高明,他非常清楚孫權的打算,而且在這個基礎上,他對群臣和豪族等利益相關方的考慮也有透徹的洞悉。三國演義中把舌戰群儒這個過程寫得十分華麗,讓我覺得不切實際,實際的情況,諸葛亮可能只是抓住了兩個關鍵點——為什麼不能降,和能不能打得過。孫權不能降的道理不能拿來這裡說,對於豪族來說怎麼保留住他們的既得利益不受損失是最重要的,他們降曹的出發點是如果抵抗反而被曹操打敗,那麼結局肯定十分悽慘,不要說家財保不保得住,連身家性命都堪憂。降曹最多損失一些特權和利益,雖有損傷,但不致死。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個邏輯的起點卻並不牢靠,首先,曹操在這個節點沒有對此作出明確的承諾,只是在信中跟孫權說,同分土地,永結盟好。但這句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客套話,試問天下有誰能與曹操同分土地?況且說的是孫權,和豪族一點關係都沒有。其次,三國勢力中,對豪族最不友好的政權,曹魏肯定是其中之一,曹操通過嚴令峻法,強勢的打壓豪族特權,所以對於豪族來說,如果能夠選擇,降曹並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另外,就是能不能打得過的問題了,諸葛亮給出的答覆是“豫州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這個答案雖然有點牽強,但至少給東吳傳遞出曹操並非是不可戰勝的信心。通過這番辯論,這時候,東吳內部對於降曹和抗曹出現了分歧,至少不再是一邊倒的形勢了,這也是孫權和諸葛亮所希望看到的。

就在兩派僵持無法定論的時候,周瑜從鄱陽湖回來了。。。

魯肅最心急直接去路上接著周瑜,把整個事情和周瑜細說了一遍,周瑜告訴他不要擔心,先喊諸葛亮來見我。

然後周瑜剛到家,張昭、顧雍、張紘、步騭四個人就來了,跟周瑜說你知道江東現在的危險嗎?周瑜裝傻說不知道,張昭說,我們本來勸孫權投降,以避免江東之禍,沒想到魯肅這廝把諸葛亮請來了,諸葛亮巧舌如簧矇蔽主公,都督可要勸說主公啊,周瑜說我也早就想投降了,你們先回去,明天見到主公,自有定論。

他們幾個剛走,程普、黃蓋、韓當等一班戰將又來了,跟周瑜說你知道江東馬上就要是別人的了嗎?周瑜裝傻說不知道,程普說,我們跟著孫策打了幾百仗,才有了六郡之地,現在那幫謀士貪生怕死,可恥之極。都督要勸說主公萬不能降啊!周瑜說,降什麼降?一句話就是幹,你們先回去,明天見到主公,自有定論。

沒一會,諸葛瑾、呂範等一班兒文官也來了,諸葛瑾說,我老弟過來說劉備想要和主公結盟,共同抵抗曹操,因為是我老弟,我不方便說話,但我覺得降者易安,戰者難保。周瑜笑了笑說,我知道了,明天一起到主公那裡說明吧。

突然,又報呂蒙、甘寧等一夥人來了,周瑜心裡暗想,特麼的還有完沒有,能不能讓人休息了?這夥人也是奇葩,前面的幾撥人至少一撥裡面意見是統一的,而這夥人直接跑來周瑜家裡面吵起來了,有的要降有的要戰。周瑜頭都大完了,別說了,我困了想睡覺,你們先回去,明天一起到主公那裡討論吧。

終於魯肅帶諸葛亮來了,周瑜刺探完群臣的意見後,還想刺探劉備的實力,故意和魯肅說要投降,諸葛亮這時候的應對就十分巧妙了,他知道周瑜對天下的見識和謀略不在他之下,想要用道理和周瑜辯論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拿出乾貨——提供劉備集團的核心數據情報,顯示赤誠之心。但是這也是有風險的,畢竟在他看來周瑜的態度還不明朗,貿然提供核心機密,萬一仍無法打動周瑜豈不是偷雞不成白撒米?還好他早有準備,直接順著周瑜的話說,打是打不過的,不如投降,把大喬小喬送過去,曹操肯定就退兵回家快活去了。周瑜強壓住心頭的怒火,憑什麼送大喬小喬過去他就會退兵,你講話有什麼依據嗎?諸葛亮說,《銅雀臺賦》啊,“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特麼的,老賊欺人太甚!周瑜勃然大怒,這次輪到諸葛亮裝傻了,怎麼了?不就是兩個女人嗎,大漢連公主都能和親,民間的兩個女子算什麼?周瑜說,大喬是孫策的女人,小喬是我老婆。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這個老匹夫,我想幹他很久了,你要幫我,共破曹賊。明天我就去見主公,商議起兵的事情。

次日清晨,孫權升堂。左邊文官張昭、顧雍等三十餘人;右邊武官程普、黃蓋等三十餘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少頃,周瑜入見。禮畢,孫權問慰罷,瑜曰:“近聞曹操引兵屯漢上,馳書至此,主公尊意若何?”權即取檄文與周瑜看。瑜看畢,笑曰:“老賊以我江東無人,敢如此相侮耶!”權曰:“君之意若何?”瑜曰:“主公曾與眾文武商議否?”權曰:“連日議此事:有勸我降者,有勸我戰者。吾意未定,故請公瑾一決。”瑜曰:“誰勸主公降?”權曰:“張子布等皆主其意。”瑜即問張昭曰:“願聞先生所以主降之意。”昭曰:“曹操挾天子而徵四方,動以朝廷為名;近又得荊州,威勢越大。吾江東可以拒操者,長江耳。今操艨艟戰艦,何止千百?水陸並進,何可當之?不如且降,更圖後計。”瑜曰:“此迂儒之論也!江東自開國以來,今歷三世,安忍一旦廢棄?”權曰:“若此,計將安出?”瑜曰:“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將軍以神武雄才,仗父兄餘業,據有江東,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奈何降賊耶?且操今此來,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為其後患,而操久於南征,一忌也;北軍不熟水戰,操舍鞍馬,仗舟楫,與東吳爭衡,二忌也;又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藁草,三忌也;驅中國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將軍擒操,正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屯夏口,為將軍破之!”

話說到這裡足夠了,周瑜已經出面幫孫權把投降派敲打完了,現在孫權可以表態了。“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所懼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誓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

周瑜說:“臣為將軍決一血戰,萬死不辭。只恐將軍狐疑不定。”

孫權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說:“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

晚上週瑜去見孫權,周瑜說:“明天調撥軍馬,您還有什麼疑慮嗎?”孫權說“就是擔心曹操兵多,寡不敵眾。”周瑜笑著說:“我就是為這個事情來的。曹操說他有水陸大軍百萬。但根據我的推測:他自己原來的兵,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東征西戰已經非常疲勞了;袁紹的降兵也就是七八萬,而且還沒完全降服,雖然數量看起來多,但不足畏也。給我五萬兵,我就打敗他們。你別擔心了。”孫權說:“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先給你三萬精兵和糧草。你去幹他,如果打不過就回來,我親自去和曹操決戰。”

從這裡其實是可以看得出孫權的窘態的,周瑜問他要的5w兵,肯定不是獅子大開口,這是確實需要的,就算周瑜再怎麼輕描淡寫,曹操的軍隊都不在30w之下。用3w去打30w除了周瑜,其他人肯定都不會接受這種任務,直接就撂挑子了,心想——臥槽,你特麼是不是要搞我,實力相差這麼大這不是去送死嗎?但周瑜不一樣,他理解孫權的苦衷,他明白現在的局勢——那些掌握私兵的豪族,能同意孫權向曹操開戰已經很不錯了,想要調動他們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靠自己,而且孫權說的什麼回來,他去親自與曹操決戰之類的話就更不能指望了,只要周瑜一敗,這些豪族就會立即反水。孫權和周瑜都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還好最終上天還是偏愛長得好看的人,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打出逆天發揮,計謀百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吳忌(3)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