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輕易向孩子許下的諾言,變成了孩子在我身邊不停叨叨的根源,不是我不願意兌現承諾,只是認為時機不成熟。可在孩子眼裡,我變成了言而無信、謊話連篇的人,面對孩子不停的“媽媽”“媽媽”,我想發火卻又覺得理虧,也許一開始就是我錯了。

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事情是這樣的,週末的時候我帶著兩歲的女兒去接兒子放學,他是去輔導班了,班裡的老師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放學給同學們發一個零食,那天的零食是一根棒棒糖。兒子拿到棒棒糖後,在妹妹面前各種炫耀,兩歲的小姑娘哪裡經受得了這樣的誘惑,哭鬧著非要將棒棒糖搶到手,兒子就是不給,一時哭聲吵鬧聲不斷。

為了讓女兒能順利地坐上嬰兒車回家,我對兒子說:你將這個棒棒糖送給妹妹吧,我再買一根給你。兒子答應了,女兒得到了她最愛的棒棒糖,乖乖地坐在嬰兒車上品嚐美味了。回家途中路經商店時,兒子提出現在就要買,我告訴他說“妹妹已經把糖吃完了,你現在買一個讓她看到,她又要哭了,等我接你放學時再買”,他也同意了。

週一接兒子放學,到了樓下他才提出要買糖,我拒絕了,理由是“到家裡你還吃著糖,妹妹看到又要哭了,明天買”。週二接兒子放學,我是帶著女兒去的,兒子很不開心,因為“妹妹跟著,媽媽又不給我買糖了”。

週三還是帶著女兒去接兒子,兒子要求一定買,各種抱怨,各種批判,還不停地叫“媽媽”“媽媽”騷擾我,真的是騷擾,他叫了上百遍。看著他一副討債的嘴臉,我很生氣很想批評他,可想想我也有很大的責任,就忍著沒有發火。到樓下時,我就把手機塞給他,對他說“快去買吧,買了之後把糖藏起來,把手機給我送回來,然後你自己回家吃吧”。儘管我臉色不善,兒子還是高高興興地買糖去了,之後將手機還給我,一個人屁顛兒屁顛兒地回家了。

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我賭氣沒有回家,帶著女兒繼續在外邊溜達。開始,我很生兒子的氣,十一歲的少年了,還對一根棒棒糖念念不忘,又不是不給他買,至於向討債的一樣逼我嗎?想得多了,慢慢發現好像問題的根源不是兒子,而是我,我犯了幾個錯誤:

一、既然不允許他們吃糖,就應該杜絕一切糖

看到兒子拿出糖的那一刻,我就應該提出將糖沒收,誰也不給吃。一邊明令禁止著不讓孩子們吃糖,一邊又允許他們吃,這本身就是矛盾,會給孩子們造成媽媽言而無信、媽媽的話不必當真的印象。

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應該給孩子定下一個原則,糖是禁止吃的,一切糖都應該被禁止掉。

二、不能因為孩子哭就給他優待

孩子哭是為了得到特權,而我的做法恰恰是滿足了她的特權。這樣做造成的惡果就是:女兒會

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認為哥哥就該讓著她,她想得到的東西所有人都應該滿足她。這是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的。

應該安撫哭鬧中的孩子,並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因為孩子哭就妥協。

三、不輕易給孩子許諾言

遇到類似的爭奪東西,首先應該試著讓他們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再適當的調停,如果二人都不接受調停,可以暫時沒收被搶奪的東西,等他們商量出解決方案再拿出來給他們玩。

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引入一個新的問題,是育兒中的失敗,不止是將問題延後了,還容易埋下其他的禍根。

諾言對人們來說是一種責任,是一個很莊重很嚴肅的問題。為了解決一個小小的爭端,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我給孩子和自己都上了一堂很失敗的教育課。

為什麼不能輕易給孩子許下諾言呢?

一、諾言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實現的

答應的事情一定能做到嗎?即使是小到一根棒棒糖,解決起來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在你認為最不合時宜的時候,孩子提出讓你履行諾言,你怎麼辦?是克服各種困難滿足孩子一個小小的要求,還是簡單粗暴的拒絕?

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如果是要克服各種困難滿足孩子的要求,那為什麼不在許下諾言之前,認真的和孩子溝通,用其他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呢?為什麼要將自己置於可能會引來孩子質疑、可能會失信的尷尬境地?

如果簡單粗暴的拒絕,那許下諾言又有什麼意義?不如在許下諾言前,就直截了當的拒絕孩子,不讓自己進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不給孩子留下父母言而無信的印象。

如果像我一樣,對孩子的許諾不能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第一時間滿足,而是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一拖再拖,拖到最後儘管實現了,但還是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會引導他不守時,會讓他覺得沒有得到尊重。而且在一拖再拖的過程中,孩子難過,父母煩心,簡直是百害而無一利。

二、不能履行承諾會增加孩子的不信任感

承諾過的事情多次不去實現,會導致孩子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他們還特別害怕別人不相信自己。平時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即使表現得很相信父母,但在他心裡常常會保留自己的想法。

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不要想著你隨口說出的話,孩子很快就會忘記,事實上,孩子對於父母承諾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會牢牢地記住。如果你沒有兌現承諾,孩子就會開始覺得爸媽們說話不算話,甚至會覺得爸媽們不愛自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多了,孩子日後可能就會不相信爸媽,不喜歡爸媽。

三、信守承諾是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種教育手段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屢屢不能兌現自己的諾言,承諾過的事情長期得不到實現,孩子會認為你沒有責任感,會容易造成孩子也不把承諾當成一回事,會容易造成孩子沒有責任感。

所以,對父母來說,所答應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諾,因為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輕易地向孩子許諾後,你真的可以信守承諾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如果你認為自己很難做到,就不要輕易向孩子許諾。但一旦許諾,一定要做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今天在孩子面前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以後在社會上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