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我準備要睡覺的時候,收到了老爸的微信。

他說打不通我弟的電話,我弟這半年來也沒跟他聯繫過。

對此,我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也許是我現在經歷得多,懂得多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看表面。

而是可以做一個局外人向內審視自己的家庭。

從我記事起,一旦我們做的不對,老爸就會用那副“大嗓門”不分場合的責備。

結果我弟變得越來越叛逆,不回微信,不接電話是常有的事。

可我爸卻從來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相反,他會把這個根源歸咎到我弟的性格上。

而我弟也不懂得我爸的苦口婆心,只要我爸一說他,他就會不甘示弱的頂嘴。

他越是這樣,我就爸就越罵他,結果,父子倆的關係也越來越惡劣。

有一次,我弟正準備要開車出去,我老爸看到我弟隔三差五不見人影,不幫忙幹家務活,可能是語氣不太好,激怒了我弟,然後兩個人就吵得面紅耳赤。

或許大部分人都覺得父子倆吵個架很正常,一家人哪有不吵的嘛!

但很多吵架的原因都與這件事情的本身無關,而是不好好說話。

如果父子倆一開始坐下來好好溝通,事情也不會嚴重到要吵架的地步。

不好好說話,是傷害親密關係的兇手,也是一個家庭不和睦的根本。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自古以來,父母的偏心一直都是令人頭疼。

在電視《請回答1988》中,德善是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

因為大女兒學習成績優異,被父母寄予厚望,最小的兒子,雖然經常被爸爸罵,但也很受寵。

只有夾在中間的德善不被父母看好。

媽媽早餐做煎雞蛋,姐姐和弟弟一人一個,只有德善被媽媽安慰著說豆子好吃。

德善和姐姐的生日相差三天,德善爸爸為了省買蛋糕的錢,所以十幾年來她沒有獨自過過生日,每次都是姐姐吹滅了蠟燭,她才接著吹。

父母長期的冷落,區別對待,讓她心裡感覺到越來越不滿和委屈。在吃飯的時候,德善大膽的鼓足勇氣說出今年想單獨過生日。

她以為父母會把自己的話放在心裡,但誰知到姐姐生日那天,德善的爸爸還是打算讓兩姐妹一起過。

這讓德善終於忍無可忍,哭著說自己多年來積攢的委屈。

其實懂事的孩子,並不是不會哭也不會鬧,他們只是諒解父母的不容易,也深信父母會知道自己默默的付出。

卻沒想到因為自己的懂事,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一直尊敬,信賴的父母當成了小透明。

父母作為一家之主,應該要一碗水端平,而不是濫用職位,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

不能因為被你看好,就當成掌上明珠,也不能因為不被你看好,就區別對待。

在你做出選擇的那一刻,就已經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也是不尊重自己。

無論父母偏心哪一方,被偏愛的孩子仗著父母的喜歡會很容易養成自私,強勢的性格,而被忽略的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性格變得內向,敏感。

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子女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有壞處。讓倍受冷落的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同時也會讓一個家庭的內部產生很大的矛盾。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今天刷到湖南衛視播出的一個節目叫《少年說》。

一個面容清秀的女孩叫塗思瑞,正在讀初一,她讀三年級就開始寫小說,到讀初一的時候已經寫了56本小說,一共30萬字。

她怕父親知道會捱罵,所以一直隱瞞著。但紙包不住火,有一天父親還是知道了她寫小說的秘密。

父親很固執的認為塗思瑞寫小說耽誤了學習,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把她辛辛苦苦寫的56本小說很粗暴的撕毀了。

塗思睿在談起自己一筆一劃寫的小說就這樣被父親摧毀了,那段時間她就好像丟了靈魂一樣難受。

說到這裡,她忍不住住眼淚婆娑。

臺下的爸爸表示在撕了女兒寫的小說後 ,心裡是有過一絲愧疚 ,但很快他又振振有詞的說自己的出發點是為了她好。

一句輕飄飄的話,讓人感受到巨大的沉重和壓力。

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按照我說的去做。不然你就是對不起我。

讀書的時候,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

幫助他們提高認知 ,更好的成長,在這個期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而不是一件附屬品,被動的接受領導對下屬傳達的命令。

控制慾太強,是一種病態的愛,真的會很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是這三件小事。


一個家最大的災難從來都不是貧窮,而是父母最傷害孩子的三種行為。

遇事只會責罵,是傷害親密關係的兇手。

父母的偏愛,會讓家不和,兄弟姐妹心不齊。

父母的控制慾太強 ,會很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高爾基說的一句話:“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一件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雖然當父母不需要考試,但是要做一名合格的父母是終身都要修行的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