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一研究成果入選“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中國古生物學會日前在南京發佈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成果“世界首例大熊貓古基因組”成果入選。

“世界首例大熊貓古基因組”成果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賴旭龍教授、盛桂蓮副教授與雲南省文物考古所吉學平研究員、德國波茲坦大學邁克爾·霍夫瑞特(Michael Hofreiter)教授研究組等單位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相關論文於2019年5月9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地大一研究成果入選“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雲南騰衝江東山全新世大熊貓骨骼遺存

該研究從發現於雲南騰衝約5000年前大熊貓亞化石中,運用古DNA實驗方法和新一代測序技術得到了全新世大熊貓古基因組信息。對該基因組的分析結果顯示,該個體屬於大熊貓已絕滅遺傳譜系,該譜系與現生大熊貓的祖先種群存在基因交流。由此說明,在大熊貓物種演化過程中,伴隨著其棲息地的退縮,其遺傳多樣性也有所喪失;通過與現生大熊貓祖先種群的基因交流,雲南騰衝的古代大熊貓絕滅譜系,部分基因得以在現生大熊貓基因庫中倖存。該論文成果提供的古代大熊貓實時分子數據,對於研究現代大熊貓的起源、演化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論文發表後,隨即被《自然》(Nature)雜誌網站“研究亮點”專欄、中國科學報等四十餘家國內外媒體報道。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代表了中國古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方向,展現了地質歷史時期的古動物、古植物、古人類等生命演化歷程。“世界首例大熊貓古基因組”實現了古生物學與現代分子生物學的交叉融合,是我國分子古生物學領域在該年度的重要代表性成果之一。□

網站編輯:宮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