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區南甘子村念好“善治經” “南甘”不“難幹”

長城網石家莊訊(記者解哲琳 通訊員董培升)“過去問題實在多,梳來梳去一大摞;人散心散風氣壞,自私自利各顧各……”這個順口溜,說的是石家莊市鹿泉區南甘子村過去的亂象。2018年村“兩委”換屆後決定,大家的事大家提、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從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事入手,村中大事必須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研究決定,做到利為民謀、權為民用,改善幹群關係,贏得群眾信任,獲得廣泛支持。

​鹿泉區南甘子村念好“善治經” “南甘”不“難幹”

南甘子村文化廣場。董培升 攝


民主管村 村裡的事商量著辦

南甘子村現有村民5363人、黨員126人。過去,由於缺乏監管,村內私搭亂建現象嚴重,甚至把一個寬敞的街道擠成了曲折難行的窄巷,被村民戲稱為喇叭巷子鋸齒街。隨著搶佔風、濫建風愈演愈烈,連救護車、消防車都進不去。這種歪風邪氣成了制約南甘子村發展的絆腳石,堵住了民心、絆住了民生、帶壞了民風。

南甘子村健康路夏天汙水橫流、路面坑窪、泥濘難行,被村民戲稱為“水源街”,冬天汙水溢出、結冰難行,被稱為“溜冰路”,經常出現交通事故和摔傷事件。村民代表大會上提出這些問題,村“兩委”經研究立即著手解決,對這條路進行硬化並修建排水設施。“堵心路”建成了“民心路”,老百姓們拍手稱讚。

村裡青年人大多有工作或外出做生意,孩子、老人無人照管,成為村民們的愁心事。有村民代表提議,“咱們村可否辦一家託管中心,幫助解決孩子、老人的一日三餐?”

村“兩委”積極採納村民建議,召開會議專門研究,並指定專人形成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目前,託管中心已經建好,疫情過後將開始試運行。

推動鄉村振興,有效治理是基礎。在南甘子村,村裡的事村民說了算,村裡的事大家商量著辦,村民真正成為村子的主人。村民都說,“村‘兩委’公平公正,大家心服口服。”

​鹿泉區南甘子村念好“善治經” “南甘”不“難幹”

南甘子村好人好事榜。董培升 攝


​鹿泉區南甘子村念好“善治經” “南甘”不“難幹”

南甘子村在道路兩側新載了綠植。董培升 攝


特事特辦 疫情無情人有情

村民楊永輝家有3個蘑菇大棚,經營5年多了,每天都有三四百斤蘑菇成熟,是全家生計所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村都限制人員流動,南甘子村也於農歷正月初三起禁止人員隨意出入,楊永輝的蘑菇賣不出去了。正月初四,任佔華帶領村“兩委”成員找到了他,“蘑菇怎麼辦?”“這正發愁呢,長出來賣不出去得爛嘍,得賠上好幾萬元。”這個年近50的漢子發了愁。

非常時7期,行非常之法。南甘子村有1000多戶、5000多口人。村“兩委”在村微信群發出消息,號召村民幫楊永輝家解燃眉之急。兩天時間,連積壓帶新長的七八百斤蘑菇一銷而空。

黨員群、村民代表群、村民小組群、紅白理事群、志願者群……從除夕到解除隔離防控,南甘子村無法聚集開會議事,大事小情都在微信群裡商議。村民“吹哨”,村幹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解決的立即上報,研究討論後限期處理,對群眾訴求形成“一鍵響應、點對點反饋”機制。村民們說,“在最危險、最關鍵的時刻,看到自家村支書頂著‘光頭大腦袋’,拿著不變的紅皮筆記本,我們的心就好像找到主心骨一樣踏實。”

在應對疫情的同時,村“兩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在幾個微信群裡號召全體村民清理自己庭院,讓家裡家外不留死角。

消息一經傳開,村民們立即行動,先後拆除違建172處,清理垃圾3400方、打通四米斷頭巷11條、五米巷1條。還栽植冬青、松柏、櫻花、桃樹、月季等花木,綠化面積達8897平方米。

眼下,該村四街八巷乾淨整潔,綠樹環繞,一條條水泥路、一幢幢洋房掩映在盛開的花木之間,健身操隊、舞蹈隊、球隊等群眾文體隊伍活躍在村頭巷尾……南甘子村無論大事小情,以“民”為中心,畫出了幹群關係和村莊和諧發展的“最大同心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