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啟洪:用自強和善良照亮脫貧致富路


清晨,剛剛升起的太陽照射在山塘的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鴨群有的在水中嬉戲、有的在岸邊聚集,成群結隊。鴨場的主人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廣良村村民黎啟洪正忙著抓鴨裝進籠子,“多虧了大家的幫忙,這兩個星期,每天都能賣出近100只鴨子,都是客戶團購我們送貨上門的。”隻言片語中,黎啟洪對大家的幫助充滿了感激。

今年,受新冠肺炎的影響,黎啟洪養殖的這批鴨子銷售出現了困難。這批芝麻鴨共有2500多隻,養殖時間已經超過120天,每日增加的養殖成本已一度讓他愁眉不展。他的幫扶幹部宋玉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跑遍了南寧市全市的農產品市場,無奈價格低迷,拿去賣還得倒貼錢。

於是宋玉劍在朋友圈裡幫他發送賣鴨的信息,一位名叫黃連珠的保險銷售員看到信息之後聯繫了宋玉劍,在聽說了黎啟洪的故事之後被感動了,她在自己的各種QQ、微信群中發佈團購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期間,有許多“團友”陸續伸出了援手,購買了黎啟洪的鴨子。

4月1日一早,黎啟洪五點鐘就起床開始抓鴨、運送、宰殺,一直到傍晚七點都沒有吃飯休息。宋玉劍幫著開車送鴨跑一百多公里,送了鎮上的幾個小區和村委。當天,黎啟洪一次性就賣掉了150多隻鴨子。不僅如此,當地鎮政府組建的微信扶貧團購群,也多次組織“團友”團購,幫助黎啟洪銷售鴨子。因為鴨子質量好,價格便宜,許多顧客都成了“回頭客”。這半個月的時間,黎啟洪幾乎每天銷售的鴨子數量都在100只以上。

為什麼這麼多人幫助黎啟洪?廣良村第一書記伍柳林說:“他的善良感動著每一個人,自己作為貧困戶,還不斷地幫助有困難的人,非親非故,但能守望相助實屬不易。”

2014年,黎啟洪因在外務工時,不慎從高處跌落摔斷了腰椎,康復之後烙下殘疾,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幾年前,妻子因幹農活時不慎滑下土坡,導致了腿部殘疾,行動不便。回憶幾年前的生活,黎啟洪苦不堪言:“一邊是維持生計,一邊是要供孩子們讀書,真的難。”2015年底,黎啟洪一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村裡,黎啟洪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因為村裡分到個人的土地只有1畝多,發展種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黎啟洪從小就有養鴨的經驗,一直希望擁有自己的鴨場,但無奈沒有啟動資金。2016年,精準扶貧政策讓他拿到扶貧小額信貸和產業幫扶資金,建起了簡易的鴨場,購買了第一批1000羽鴨苗和飼料。由於掌握了較好的養殖技術,加上原生態的放養環境,黎啟洪養殖的鴨子很快就被客商訂購一空。依靠著一年年的積累,黎啟洪開始與兄弟合作養殖,養殖規模也由2016年的3000羽增加至2019年的8000多羽。他們一家也在2016年底順利脫貧。

黎啟洪:用自強和善良照亮脫貧致富路


2019年,黎啟洪的鴨場共出欄“芝麻鴨”3批次共8000多羽,每羽有5元的利潤,一年的養鴨純收入便有4萬多元,加上種植和外出務工的收入,一年下來純收入達7萬多元。看著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黎啟洪更加幹勁十足。

生活漸漸好起來的黎啟洪,從來沒有忘記幫助有困難的人。與他同村的44歲貧困戶黃某某精神有殘疾,前幾年在醫院裡住了500多天,村裡很少人敢靠近他。鄰居們都說:“要不是黎啟洪照顧著他,他絕對過不上現在的生活。”從2018年起,黎啟洪只要出去打零工,就會帶上黃某某,使他每天都會有100-200元的收入。黎啟洪說:“讓他多賺點錢,他的生活就會更好,大家都是同村的鄉鄰,只要我還有一口飯吃,我就不會讓他餓著。”這兩年的時間,得益於黎啟洪的幫助,黃某某沒有再犯病,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同村57歲的羅某是殘疾五保戶,因白內障幾乎失明,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平時家裡沒米沒油了,或者水電不通了,都是黎啟洪到他家裡幫他處理。他沒法看電視,“聽電視”便成為了他重要的生活內容。電視音響壞了,也是黎啟洪幫他拉出去維修,而且不收他一分錢。每隔兩天,黎啟洪都要去他家看看,黎啟洪上街趕集,有時候還騎電動車搭他出來“兜風”。黎啟洪說:“都是同村鄉親,就算我不幫他,村裡也會有人幫助他的。”

這次,黎啟洪也對大家幫忙渡過疫情影響充滿了感激。“雖然遇上了疫情,但是大家那麼盡心竭力的幫助我,我真的非常感激,我也對今後繼續發展養殖更有信心了。”黎啟洪說道。這些年,在黎啟洪的帶動下,已有8戶村民一起發展芝麻鴨養殖,其中4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本報記者 童政 通訊員 覃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