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文丨多寶育兒口袋(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當我們談論對孩子的瞭解時,多半是在談論孩子的性格,而父母自然是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人。

一方面源於天性使然,在面對自己的親生骨肉時,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包括內心世界的點滴變化,都成了爸爸媽媽最想了解的東西,另一方面當然得益於長時間的陪伴。

其實,想要了解孩子,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因為語言是會騙人的,它可能成為孩子隱藏自己的偽裝,也可能無意曲解孩子的本意,但肢體卻是不會騙人的,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最自然的狀態下,瞭解到他的更多,並給予他最渴望的幫助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案例:寶寶睡姿變化,原因多半還在父母身上

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七歲了,性格非常好,不僅活潑開朗,而且在對待周圍的人或小動物時,總能讓人看到她善良的一面。

前幾日和她媽媽聊天,說到孩子的性格問題,寶媽也是分享了孩子的一些經歷。

在小姑娘不到五歲時,寶媽覺得孩子到了該和父母分床睡的年齡,便鍛鍊孩子在自己屋裡睡覺。當然,自打那以後,寶媽每晚都會起來幾次,悄悄看看寶寶睡得怎麼樣,連帶給孩子蓋好被子。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寶媽發現孩子的睡覺姿勢越來越趨於“蜷縮狀”,早前習慣張開手臂,“四仰八叉”睡覺的寶寶,不知不覺中開始側臥縮成一團。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起初媽媽也沒太過在意,以為孩子只是白天玩得太累,要麼就是半夜覺得有點冷,可之後幾日,哪怕是白天在家不出門,晚上多加一層毛毯,寶寶依舊蜷著身子入睡。

發覺有點不對勁,寶媽趕忙向學心理的朋友打聽,這才知道,寶寶可能是出現了缺乏安全感的情況,在孩子睡姿改變前後可能發生了什麼事,讓孩子的內心產生了些許變化。

在排除了寶寶幼兒園受欺負後,寶媽想到前段時間因為一些家長裡短,還當著孩子面和丈夫吵了幾架,朋友還提醒她,如果爸爸媽媽常常用“你不聽話我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言語“威脅”寶寶,時間長了,孩子的內心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得知原因,寶媽和寶爸都靜下來聊了聊,在反思的同時,也極力讓家庭氛圍變得更加愉快,而且在和孩子的溝通上也注意了很多。慢慢地,他們發現那個張開雙臂,擺出“大”字型睡姿的寶寶又回來了。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1)側臥型睡姿

有些寶寶喜歡側著身子睡覺,既可愛又乖巧,其實他們不光看上去萌萌噠,性格上也是比較親和的。這樣的寶寶多半比較善良,不僅喜歡幫助別人,也會受到朋友們的喜愛。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Tips:

善良當然是好事,但如果過分善良可能會對自己造成不小的傷害,對於這種性格的寶寶,爸爸媽媽要不斷引導其明白,善良也要有所鋒芒。

雖然寶寶性格溫和,但在面對一件事時,也容易缺乏主見,家長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認知思考能力。

2)鴕鳥型睡姿

不少寶寶習慣撅著屁股,擺出一副鴕鳥形態的姿勢睡覺。其實這樣的睡姿是寶寶尋求安全感的體現,也是在隱藏自己的表現。

習慣這種睡姿的寶寶多半比較內向,小小年紀心事比較重,雖然

靦腆含蓄,但偶爾為了證明自己,也會做出一些不經大腦的事情。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Tips:

面對內向型性格的寶寶,寶爸寶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欣然接受,因為內向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需要爸爸媽媽的更多

關注和引導不要讓孩子鑽牛角尖,要給予孩子面對自己和世界的勇氣。

還要說一下,這樣的睡姿其實對孩子的發育並不好,可能會壓迫胸腔,造成呼吸不暢。如果看到寶寶趴著睡,爸爸媽媽還是及早糾正孩子比較好。

3)蜷縮型睡姿

身子縮成一團睡覺,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只是在寶寶的潛意識中,母體的狀態給了他熟悉的踏實感。

這樣的寶寶不僅內向,還可能會有自卑情緒,甚至引發孤僻感和社交恐懼感,他們的內心往往埋藏著些許“秘密”,它們不是一天形成的,也就需要爸爸媽媽更耐心的解讀和引導。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Tips:

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最好的良藥,爸爸媽媽規避傷害寶寶的行為,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當然,在反思自己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校園生活和社交情況,避免孩子受到外部傷害。

4)“大”字型睡姿

如果寶寶習慣呈“大”字型睡覺,那麼恭喜你,你家寶寶多半是活潑開朗,積極樂觀,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性格。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最後一種,那恭喜你

Tips:

這樣的寶寶往往沒有什麼沉重的負擔,即便在意識最微弱的睡眠狀態下,也可以讓自己呈現出沒有防備的姿勢,這是孩子對身處環境的信任,換言之,也是接納爸爸媽媽和整個家庭環境的表現。

寶爸寶媽最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接納孩子,並學會傾聽,孩子願意像家長表達自我是件好事,家長也要同樣給力才行呀!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