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吳姍:抗疫前線 淬鍊初心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吳姍:抗疫前線 淬鍊初心

今天,“好記者講好故事”——2020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經過各地各新聞單位層層推薦、比賽評選,從上萬名報名參加活動的新聞工作者中評選出13名優秀記者代表全國百萬新聞工作者,向全國觀眾講述發生在重大新聞背後的感人故事。

《人民日報》的記者吳姍通過疫情期間深入紅區的採訪,講述出“疫情不結束 我們不撤退”所凝聚的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堅毅信心。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抗疫前線 淬鍊初心

逆行武漢的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很勇敢,而且當疫情的烏雲散去,再來回望這個城市的時候,我們心中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就像我身上穿的這身衣服,它是我在武漢抗疫報道中穿得最多的一件。今天,我特意再次穿上它給大家講故事。

我在武漢近80天,抗疫報道中最難忘的是自己發燒。

那是我從金銀潭醫院重症病區採訪回來,重感冒的我體溫突然上升到37.6℃,是在採訪中被感染了嗎?還是……那時心裡真的有了前所未有的擔憂。

由於醫療資源緊張,緊急約核酸檢測也需要時間,我就先把自己臨時隔離在酒店的房間裡。但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我都要完成報道。我頂著仍在不斷上升的體溫,核對採訪細節、趕寫紅區通訊。我想的是,如果真的已經感染,我也要把稿子寫完再去治療。

在這篇報道中,我記錄了醫生張巍經歷救治艱難時刻的心聲,他對我的採訪從拒絕到接受;記錄了護士梁順照顧氣管切開患者的從容淡定,他是金銀潭年紀最小的護士;記錄了患者王爺爺對我比劃勝利手勢的堅定笑容,他剛進ICU時連說話都喘。

採訪中我認識了護士長瞿昭暉。她從金銀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起,沒有休息過一天。她告訴我,自己曾經也差點崩潰,但是責任和使命支撐著她,帶領科室年輕人連續奮戰阻斷疫情!在她的金銀潭ICU護士私密微信群裡,我看到一句話,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從雲淡風輕的語氣中,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力量。我把這句話做成了文章的標題——“疫情不結束,我們不撤退”!緊接著,這個標題在武漢乃至全國廣為流傳,成為深入人心的戰鬥口號。這篇報道也成為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有力量的紅區報道。

好在我這次發燒有驚無險,只是由於熬夜淋雨引起的感冒加重,核酸檢測顯示陰性。一個月後父母才知道我曾經歷心驚膽戰的一週,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曾整夜合不了眼。

劉智明院長的殉職是武漢抗疫中沉痛一刻。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怎麼把悲傷化為力量,是我採寫這篇報道時一直思考的問題。從醫院出來,我多方追溯劉院長生前經歷,一邊在武昌醫院實地採訪,一邊聯繫其親友。

劉院長一位摯友多次婉拒我的採訪,可在我靜靜地聽著她傾訴思念快1個小時後,她主動向我敞開了心扉,並把親友緬懷劉院長的十多封信和從未公開的院長家書交給我,其中點滴細節讓我發現了英雄的另一面。

報道推出後,連續幾天被各大網端置頂推送,僅在我們客戶端24小時內閱讀量就突破百萬次。這篇報道受到讀者的充分肯定,“英雄的事蹟很感人,採訪英雄的記者也感人”。

我們是記錄者,但不只是記錄者。面對疫情初期複雜的形勢,我們還調動全社資源發起全媒體行動,搭建“徵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求助者信息”平臺,總計徵集到4.2萬餘條有效求助信息,在疫情肆虐的危急關頭,打通生命通道,助力應收盡收。

我給大家分享的,只是這場偉大抗疫的一些縮影,但它們凝聚成“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的磅礴力量。這場戰疫,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