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蒙古的崛起始自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而蒙古帝國成立之後,在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局面的同時,也開始發動對外戰爭以圖擴張,直接目的就是為了獲取財產。一系列的擴張戰爭由此開始。在國內,1218年,蒙古滅西遼;1227年,滅西夏;1234年,蒙古聯合南宋滅金;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滅大理。1279年,元滅南宋。在國外,蒙古帝國軍隊三次西征,一路打到東歐、中東,終於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大帝國。

對於這樣一個世界大帝國而言,位於東北亞的朝鮮半島一隅當然不算多麼重要,甚至很有可能不在蒙古帝國以及其後的元帝國的眼中。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元帝國存在的時間是從1271年到1368年,而於918年成立的高麗王朝,則也在1392年,也就是元朝作為一個全國性質的統治結束之後的24年,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高麗王朝終於也“夕陽西下”,由高麗大將李成桂奪權,朝鮮王朝建立。

與元帝國幾乎同時結束,對於高麗來說,雖然具有時間的巧合,卻實在算不上是巧合,而是具有一種必然性。這是因為,當元帝國如日中天之際,高麗王朝的數任統治者,也與元帝國建立了相當緊密的聯繫,甚至數任高麗君主心向大都,還與元朝皇室建立了姻親關係(元朝規定:高麗國王要娶蒙古公主為後,且儲君要在大都蒙古宮廷受教育),不斷捲入元朝宮廷政爭;這樣一種獨特的關係,深刻地影響了高麗政局。而當時間走到元順帝即位之後,當來自高麗的女子奇氏奇蹟般崛起,成為元帝國的皇后以後,再加上當時元帝國內部紅巾軍的戰爭因素,兩國之間形成了一種更為跌宕起伏的關係——用美國柯蓋德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講座亞洲研究暨歷史教授、富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訪問學者魯大維在其著作《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一書中的觀點,那就是,此時元帝國和高麗王朝之間的關係,基本上可以簡化為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關係。“兩個男人”中的第一個即當時稱為元惠宗的元帝國的皇帝元順帝,第二個就是高麗王朝的國王恭愍王;“一個女人”也即元順帝的高麗妻子奇皇后。

在《帝國的暮光》這部風格獨特的作品中,作者藉助於自己全球史的視角——他觀察蒙古帝國以及元帝國,沒有使用傳統的中國大陸史學界的視角,而是能夠“跳”出來,用全球史的角度來觀察蒙古帝國、元帝國與其征服過程中的諸國,比如西遼、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高麗雖然沒有像其他東亞大陸上的國家一樣被征服,但卻同樣了相當緊密的藩屬朝貢關係。所以,高麗貴族甚至君主才熱衷於或者不得不到元大都自願或者被迫長期居住,身份上則形同人質;特別是當紅巾軍起義爆發的時候,高麗王朝的軍隊甚至相當於起到了一種“勤王”的作用,到達江淮幫助元帝國消滅紅巾軍!

事實上,不僅在江淮,甚至在東北亞特別是對於高麗王朝本身,紅巾軍都曾經顯示了重要的存在。雖然紅巾軍起義最後歸於失敗,但卻“餘音”未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不僅元帝國的統治後退到草原,終於面目全非甚至被替代,而且就連處在“風雨飄搖”中的高麗王朝,最終也“香消玉殞”。箇中的聯繫,或者基本上不被歷史學者所重視。而當美國人魯大維的目光投射過來的時候,兩國之間的關係、“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關係以及反映之下的發展軌跡才漸漸清晰了起來,令人頓生喟嘆之意。

恭愍王的漢學功底當然應該不錯,大概也曾讀過元雜劇名家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但是他卻沒有想到,自己國家的歷史走向,在當時卻正是處在了“夕陽西下”這樣一個時期,在東北亞唱出的不過是一曲悲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