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五馬街開溫州時尚餐飲先河!

厭說郇廚備八珍,

醉鄉風味別翻新。

蜀姜口醬葡萄酒,

偏是西餐最可人。


這是民國時期鄉人寫的一首竹枝詞,詞中可見當時的溫州人對洋酒西餐的青睞。


百年前五馬街開溫州時尚餐飲先河!


上世紀初,西餐對溫州人來說還是新奇的“舶來品”。


但是你很難想象,在將近一百年前,溫州人已經有機會吃到“加拿大及日本所產之青鱗鹹魚”,嘗過了意大利餐,餐桌上有機會擺上美國、日本進口的新鮮鮑魚。


近代溫州開埠後,

各地特產美味齊聚溫州


1876年《煙臺條約》簽訂,近代溫州開埠以後,隨著交通的便利、商業的繁盛,溫州與滬、甬、閩等地的商旅貿易進一步發展,本地的菜館業日趨繁榮。這些菜館集聚各地風味,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各地的特產、美味齊聚溫州。


百年前五馬街開溫州時尚餐飲先河!

▲ 新冰壺老廣告


到上世紀20年代,溫州曾出現四家大菜館“福聚園”(福建幫)、“醒春居”(福建幫)、“鄭生記”(寧波幫)、“新冰壺”(本地幫),都集中在五馬街區。


根據記載,福聚園菜館開在饅頭巷,招牌菜有“炒雙脆”(作料為豬肚、鵝肫或腰子)和“炒鱔背”。醒春居大菜館開設在縣城隍(現公園路),後於1936年4月移址五馬街口大新隆樓上(今溫州酒家原址)開業。鄭生記菜館開在大同巷,1936年曾開設在中央大戲院樓下,招牌菜則首推“寧炒鱔”。當時溫州還能吃到北京菜,1938年,北平(北京)人曹秀峰在五馬街口開設平津菜館,經營特色為北方點心鍋貼、銀絲捲、花捲,菜餚有炒雞丁、乾燒蹄、白切肉、辣白菜等。


抗戰期間,溫州成為沿海唯一可與內地溝通的港口,一時萬商雲集,菜館業也隨之更為昌盛,大小菜館、飯店、點心攤紛紛開設,生意特別興隆。


第一家西餐館開在五馬街


百年前五馬街開溫州時尚餐飲先河!


民國初年,除了國內各地風味的菜館外,溫州還出現了第一家西餐館。


根據記載,1920年代,杭州人吳曉峰在五馬街許雲章綢布莊樓上,開設了溫州第一家西餐館。可惜的是,不久後因生意清淡而閉歇。


1925年,“加拿大及日本所產之青鱗鹹魚”也出現在溫州人的餐桌上。這在《民國14年(1925)溫州口華洋貿易統計》中有所記載。


到了三十年代,五馬街的“意大利”餐館菜式花樣繁多,除了從外省運來的魚翅、燕窩、乾貝外,還有從美國日本進口的新鮮鮑魚。


對於這些來自域外的西餐、菜餚,時人“芙蓉吟館主人”有詩云:“厭說郇廚備八珍,醉鄉風味別翻新。蜀姜口(此處文字缺失)醬葡萄酒,偏是西餐最可人”。這反映了人們開始對洋酒西餐的青睞。


最有名的西餐館:“意大利”餐館


1931年,意大利青田華僑陳建民攜意大利籍妻子回國。陳建民夫婦回國前在意大利羅馬經營西餐業,家底頗豐,妻子擅長做西餐。回溫後,夫妻倆想著租個地方開設餐館,可惜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地點。


1933年,溫州商業巨擎許漱玉在五馬街擴建博甌百貨商店,再建一座鋼筋水泥三層樓房,並將以前樓房連成一體,部分加高為五層。建成後,許漱玉貼出廣告招商承租。


陳建南夫婦於是租下二樓及三樓的一部分,加以裝璜,佈置得豪華又不俗氣。當時,這家西餐館規模有九間店堂,專營夫婦倆拿手的麵包、蛋糕、肉類燒烤以及進口西洋名酒(如白蘭地、威士忌等)。


百年前五馬街開溫州時尚餐飲先河!

▲民國時期就已有桂格麥片的老廣告


據說,這家西餐館的店號,還是許漱玉幫忙取的。許漱玉想到陳建民討的是意大利妻子,餐館裡經營的又是西餐、洋酒,“洋”味很濃;再說,開餐館之“意”,不外乎在於獲“大利”,於是建議取名為“意大利”。


當初“意大利”掛牌亮相時,不少市民聞訊趕來圖新鮮,湊熱鬧,開洋葷,嚐嚐西餐洋酒是啥滋味,著實紅火了一陣子。可是,當時的溫州人還不習慣吃西餐,很快顧客寥寥無幾,生意十分清淡。


陳建南不得不改變策略,轉為中西結合,以中為主,並聘請當時名噪城區的烹調高手徐巖池掌勺。餐館推出了三絲敲魚、炸熘黃魚等10多道甌餚名菜,還仿製“五角粽”、“雞球蛋白”等粵式名點,才使該店出現轉機,名聲鵲起。據說當時“意大利”餐館生意十分興隆,地方紳商每有宴筵,必在此地舉行,一躍成為浙南一流的餐館。


“意大利”更名“華大利”


百年前五馬街開溫州時尚餐飲先河!

▲華大利餐館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溫州學生出於愛國義憤,群起抵制日貨,搗“東洋堂”。德、意、日是軸心國,“意大利”這塊洋招牌,自然遭到反對。這時,新上任的溫州督察專員黃元秀,急忙親自來到“意大利”,一面勸解學生不要搗餐館,一面責令餐館更換招牌。他還徵得老闆同意,將“意”字改為“華”字,成了“華大利”。大家認為這一字改得好,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隨著抗戰爆發,此時意大利籍華僑陳建南被意大利當局召回,他便將華大利餐館轉讓給徐巖池、金德生、楊成孝等三人合夥經營。


據說,昔日華大利所用的砧板很有名氣,是用大樹段製作,足有1米多高。有些市民常常以此來譏諷人:“你呀,臉皮比華大利的砧板還厚。”另據老報人楊蘇流所記,我市已故著名書法家曾耕西,曾為“華大利”書寫了招牌,筆力雄健,雍容可觀。後不知何故,另易他人書寫。


百年前五馬街開溫州時尚餐飲先河!

▲曾耕西舊居,現位於黃府巷


根據1947年的報紙上刊載的廣告,當時華大利餐館還曾為舉辦集體婚禮的青年提供場所與服務,並將餐飲大廳改作婚慶禮堂,四周結燈掛彩,紅地毯、紅絨幕、金色囍字,桌圍上繡著“金玉滿堂”、“龍飛鳳舞”等喜慶賀詞,顯得分外富麗堂皇,喜氣洋洋,此外還配有化妝室、更衣室,安排禮儀人員,此與當今的婚禮相差無異,故深得廣泛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