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前言


發覺了嗎?2020已經悄然過去了三分之一。


大家都說,好像這幾個月什麼都沒有做,就忙著見證歷史了。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的確,回想一下,過去十幾年幾十年的重大事件或者危機加起來似乎都沒有今年這頭幾個月多。


即使是對國際局勢或者政治不太瞭解的普通人,都能感受到今年以來的各種不同尋常的訊息。


看不清的未知大環境


未來到底是一個什麼走向?目前,似乎沒人敢完全斷言。


但“全球化終結”以及“逆全球化”的預判已經被很多不同國家的專家都分析過了。


比如基辛格4月3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說:


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程度對人類發起襲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可能是暫時的,但它所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動盪可能會持續幾代人。


對新冠疫情的嚴重性,他還說:


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紀元,各國領導人面臨的歷史性挑戰是,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建設未來,失敗可能會引火燒身。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正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法國賽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最近關於疫情的論點引發了中國讀者的廣泛關注。


“現代人由於科技的進步,似乎漸漸養成一種自信,對自己控制自然、控制社會,甚至控制未來有某種過度的自信。世界共享的價值標準卻跟不上這種全球化的腳步,區域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發展上的不平衡加深,這一切其實已經在準備某種危機。”


也許,這些擔憂都不是什麼危言聳聽。


割裂的朋友親戚同學圈與社群


全球大環境的風雨飄搖,尤其是疫情以來的各類熱點事件也成了普通人三觀的試金石。


從最開始對待武漢人湖北人的態度、到對待國外抗疫的心態、到後期對待留學生以及海外華人的態度、以及對待李文亮以及方方的態度。


朋友親戚同學圈不停的割裂、連各類社群也吵得熱火朝天。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由於方方事件,北大校友群踢出了一名對方方人身攻擊的校友。繼北大校友會鬧翻後,武大校友會也沸騰了,踢出了一名對方方出言不遜的校友。


兩個校友會都提倡應該至少拋開立場,首先有理有據的闡述自己觀點是最基本前提,而不是上來就人身攻擊與謾罵,這些都毫無意義。


大家可能都有類似感受,通過此次疫情,發現原來自以為了解的親戚、朋友與同學,原來竟然如此陌生。


這麼多年過去了,原來大家早已經不是當初的彼此,所思所想差距非常大,看到一些人發的朋友圈,彼此都非常震驚與驚訝。


有些較真的朋友,會在朋友圈裡你來我往的評論與爭吵,進而拉黑絕交。

這是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有時看著認識幾十年的朋友反目,十分感慨:


大家到底都怎麼了?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言不合就互道傻逼互相拉黑的時代了嗎?


怎麼之前這種感受不是十分明顯?


哦!也許我們現在本來就已經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了!


疫情相關事件只不過是催化劑與試金石罷了!


什麼意思?


其實三觀本身是每個人的隱私,就像內褲,不應該輕易拿出來給所有人看到。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過去我們瞭解一個人,也許要慢慢相處、要通過一些他為人處世的方式、要看他怎麼待人接物、吃吃飯喝喝酒,慢慢交往著去了解一個人。


現在,過度發達的社交媒體,我們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想法的渠道與方式太直接與太容易了。


自己的三觀都通過在朋友圈留下的痕跡、發的圖、曬的東西、一句句小感慨、一篇篇感同身受的文章,表達的淋漓盡致。


有時候可以通過一個人的朋友圈而瞭解一個人,有的公司HR招聘也會通過應聘者的朋友圈發現一些判斷這個人的有效信息。


這也是為什麼:


我們現在越來越少發朋友圈了!


拋開體制內工作人士單位謹言慎行的要求與硬性規定,體制外由於朋友圈摻雜了太多各色人等,所以發朋友圈的顧慮越來越多,又懶得分組,所以:


乾脆就不發好了!


不發朋友圈,已經變成了最安全的一種方式。


所以三天可見會有這麼大的使用比例,隱藏的含義就是:


既能刷存在感,又不用讓臨時起意發的東西一直在那裡,被人隨時有機會重看,從而帶來某些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


這的確是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我們有時候在感嘆交流便捷效率提高的同時,會默默覺得丟失了一些什麼東西,也許是原來那種: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能夠愛一個人的一生會很長的感覺。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那時候,彼此留有餘地,不會像現在,三觀瞬間就暴露在幾組對話之中。


那種彼此探尋瞭解的機會已經不復存在。


不發朋友圈了,都去哪兒了呢?


受夠了朋友圈背後的潛在壓力,不少人都吐槽去“微博蹦迪了”,現在的00後一代更是重返QQ。


QQ的重新火熱,反映了年輕一代內心深處逃避熟人社交與家長窺探的心態。


為什麼愛去微博發表見解?


因為微博提供的陌生人社交能夠給人安全感。


或者去了微信社群。


那也是一幫陌生人互相取暖的臨時性聯盟。


社群靠什麼組織人與凝聚人?


三觀。


你會慢慢發現,社群溝通會慢慢大浪淘沙,剩下大多數三觀一致的人,大家比較能夠暢所欲言。


而覺得跟群三觀不合的早已慢慢退群,斬斷關係的方式很簡單易操作,退群即可,馬上去尋找新的組織了。


慢慢也會發現,能客觀冷靜討論的群越來越少,太多因為三觀爭吵而一言不合退群。


有時候,社群也是一個人的舒適圈。


當一個群裡大部分人都持有相似觀點的時候,慢慢已經形成了比較難容忍不同意見的氛圍,針對問題的討論,也會因為發問方是少數派,而讓辯論有了“被群毆”的感覺。


不歡而散的結局就是,不管參與討論問題的人,是否抱有此種主觀意圖,最終都會走向這個結果。


這是略顯遺憾的事情,有效討論的前提就是大家儘量有事說事、有理有據,不要情緒加持進而人身攻擊。


否則,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進階形式的“烏合之眾”?

我們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種現象。


也許,你的親戚甚至某些朋友,還不如社群群友更懂你。


社群群友是最瞭解你對各種事件看法與認識的見證人,更知道你的三觀。


因為陌生,反而更無所顧忌的展示最真實的想法與見解,表現最真實的一面。


早已經有很多人把社群當成了表達見解與疏解情緒的最佳地點,從社群獲得理解或溫暖或僅僅是些許善意。


結語


在這麼一個無可避免的三觀裸奔的時代,由於現實中的層層顧慮,我們越來越怕公開分享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因為不知道會被誰看到或者產生什麼理解甚至外傳出去,所以我們越來越吝嗇發朋友圈,有太多東西都自己默默消化。


社群群友的地位與重要性也到了應該被重新審視的時候了吧。


我們也許應該正視與提高這種新的交友與互相取暖的渠道。


它早已比我們自己想象的重要。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三觀裸奔的時代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三觀相似而聚在一起的群在各種被封之後又樂此不疲重新建起來的原因之一。


因為,即使是看似陌生的社群,也存留太多讓人難忘的小插曲與思辨的火花或者是一手八卦。


這也是,當我們莫名失去某個曾經很活躍的群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的或遺憾或失落的情緒。


在這個三觀裸奔的時代,在這個註定不可能與看似最親近的人分享一切的時代,請珍惜你的群,也珍惜你的那些陌生群友們吧!


嗨,你好!我們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