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擁有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這項簡單能力


要擁有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這項簡單能力


鏡子物語:世界如此吵鬧,唯有專注,我們才能彼此“找到”。


自從有了一個超級愛說話,甚至有點“聒噪”的兒子,我就覺得我有了一種“聽而不聞”的能力。你說你的話,我想我的事。但是我漸漸發現,這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個問題。


事情是這樣的。每天晚飯後,我跟兒子有15分鐘的散步時間,兒子喜歡一邊散步一邊給我講故事。忙碌了一天,我很想好好享受這難得的親子時光,卻發現自己的思緒始終在遊離,不是想著白天工作的畫面,就是惦記著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兒子講了點啥我都沒聽進去。


每次當兒子有所察覺,抬起小臉問我:“媽媽,你在聽嗎?”我都滿心愧疚地想,接下來一定不要走神了。但是情況還是照舊,似乎專注傾聽這件事,並不是我想做就能做到的。


其實不僅僅是親子對話,在其他與人交流的場合,專注傾聽也經常缺席。我們雖然在聽,也確定聽到了對方的話,但並沒有把全部注意力投射在對方身上,而是在不停地思索“我接下來該怎麼說”,就像史蒂芬·柯維所言:“大部分人在聆聽時並不是想理解對方,而只是為了做出回應。”


我們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傾聽很重要,但實際上真正能聽懂別人的人少之又少。而聽不懂,首先是因為並沒有“聽到”。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正在漸漸失去專注傾聽能力,越來越多的人渴求理解而不得,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必然很容易被喜歡被信任,輕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通過學習總結,我發現,要做到專注傾聽,我們只要排除3項干擾就可以。


要擁有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這項簡單能力


01 排除注意力干擾,全身心聚焦對方


凡是聽過課,或參加過漫長會議的人都不會否認: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別人說話,是一件很難的事。


因為“集中注意力”這項能力本身就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而是一項需要後天訓練的能力。而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以至於在日常聽人說話時,也經常會出現注意力的遊移。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3年,隨著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大爆炸,人們“分心”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平均注意力時間已經從12秒降至8秒,這比金魚的注意力還要少1秒。而要做到專注傾聽,我們必須克服這種分心,努力讓自己對說話者及其說話內容高度聚焦。


如何聚焦?首先一點,我們不能只是“帶著耳朵”去聽,而是要全身心地參與,用身體來傾聽。


我有一個當高管的朋友,以前在公司總是不受歡迎,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後來一個“敢說話”的同事對他說:“別人跟你說話,你總是抱著胳膊,頭轉向一邊,臉上沒什麼表情,讓人感覺你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想法,誰都得聽你的。”朋友聽後恍然大悟,注意了自己的肢體語言後,果然口碑好了很多。


《即興演講》這本書裡講到,專注傾聽,意味著你的整個身體都應當參與其中。放下雙手和手臂,朝向對方,把頭部和身體微微向對方前傾。注視對方的眼睛,滿懷興趣地觀察對方的表情。如果想回應,稍作暫停非常重要,它在告訴對方:“我在思考你剛剛說的話。”這些身體行為會幫你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傳達出“我想理解你,我想傾聽你”的信息,對方也必定會對你更加開誠佈公。


專注傾聽,還需要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手機等電子設備是分散注意力的元兇,傾聽時,不要讓它們出現在你的視野裡。研究顯示,別人跟你說話時,哪怕你只是瞥了一下手機,別人也會覺得你沒有在聽。


除了聚焦於說話者本身,我們還要拋開腦海中的雜念,努力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對話的內容上,這也能讓你做出風趣、恰當的回應。好的對話是雙方共同創作的過程,當雙方都專注於對話本身時,會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這會是一種令人非常愉快的體驗。


要擁有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這項簡單能力


02 排除心理干擾,用“觀察性自我”守在當下


如果你嘗試較長時間的專注傾聽,就會發現,思想的遊離似乎是不可控制的。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心理學知識,來幫助自己守在當下。


享譽國際的“接納承諾療法”培訓師路斯·哈里斯指出,我們看待“自我”的視角分為兩個部分,即“思考性自我”和“觀察性自我”。前者幫助我們思考、計劃、判斷、比較、創造、想象、分析、記憶,通常被稱作“思維”,而後者並不去思考,它負責觀察和注意思維,就是單純地觀察你在想什麼做什麼。


比如,當你專心致志地打羽毛球時,你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向你飛來的球上。這就是“觀察性自我”在工作,你只是觀察,並不進行思考。但很快,你就可能有想法冒出來,“我的握拍姿勢最好能完美無瑕”“這次最好能打中”或“哇,這球速可真快”。這就是你的“思考性自我”在工作。


思考性自我產生出的這些想法會令你分心。當“觀察性自我”對這些想法投以更多關注時,你就無法專注在飛來的球上,僅僅是“我可不想把這件事搞砸”的想法,就能讓你心猿意馬。


同樣,傾聽時,“思考性自我”也會時時造成干擾。你無法全身心地感受對方,腦海裡在思索過去、顧慮未來,或是時時想著“我現在的表現如何?”“他會怎麼看我?”或者,“對他說的話我接下來該怎麼回應呢?”


對於“思考性自我”產生的想法,你無法控制和消除,也不必控制和消除,你只需要“解離”,跟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可以了。


要擁有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這項簡單能力


要做到解離,首先你得能夠觀察到自己的分心,捕捉到頭腦裡閃過的念頭。平時沒事時,可以做個小練習:閉上眼睛1分鐘,留意你的頭腦在做什麼。對任何想法或者意象保持注意。留意這些想法和意象看起來的位置:它們是在你的前方、上方、後方、旁邊還是在你內部?1分鐘後,睜開眼睛。


這個小練習可以讓你對“思考性自我”的活動保持敏感。無論是在傾聽還是在做別的什麼事,當你發現了這些干擾,告訴自己,它們不過大腦冒出的一些語言片段,你可以把它們看成背景音,隨它自由來去,不必在意。你可以對大腦說聲“謝謝你”,然後慢慢把注意力轉回當下。


平時多做做“正念呼吸”,也能幫你更好地實現解離。閉上眼睛,把注意力專注在呼吸上,感受氣體從鼻腔進出,以及胸部和腹部的規律起伏。每當你發現自己的注意力“跑偏”的時候,對大腦說聲“謝謝你”,然後把關注點重新拉回到呼吸上。


大量實踐表明,“解離法”是讓意識守在當下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僅能幫你做到專注傾聽,還能緩解失眠和焦慮,當你面臨考試、面試、公眾演講等緊張場合時,它也能幫你快速放鬆下來,從而表現得更好。


要擁有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這項簡單能力


03 排除自我意識干擾,避免“自傳式回應”


專注傾聽要排除的第三個干擾,就是無所不在的“我”。


一個人最關注的就是自己,與人交流時,雖然我們試圖理解別人,但通常會下意識地把讓別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我們喜歡聯繫自己的經歷,常常是別人話音剛落,就急著說:“是的,我知道你的感受。”“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的經驗是……”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把這種現象稱作“自傳式回應”。其表現是,喜歡作價值判斷、好為人師、自以為是。


柯維列舉了一段父子之間的真實對話。


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學的都是些不實用的東西。”


父:我當年也有同樣的想法,可是現在覺得那些知識還挺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好為人師)


子:我已經耗了10年了,難道那些X+Y能讓我學會修車嗎?”


父:修車?別開玩笑了。(價值判斷)


子:我不是開玩笑,我的同學喬伊輟學修車,現在月收入不少,這才有用啊。”


父:現在或許如此,以後他後悔就來不及了。你好好唸書,將來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好為人師)


子:“爸,唉——算了,多說也沒什麼用。”


這是典型的“自傳式回應”,結果就是兒子覺得父親根本不理解他。而專注傾聽一定是以對方為主導的,你要放下自己,做好被對方影響的準備。


有一個方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發言權杖溝通法”。當對方說話時,意味著“發言權杖”在對方手裡,在其主動交接權利之前,你不能發表任何評價。你能做的,就是釋放自己的全部壓力,集中全部注意力,用心理解、專注傾聽。


如果你開口,那麼惟一目的是保持傾訴的流暢性。比如複述對方的意思,或者插一句“多告訴我一些”、“繼續”之類的話。比如剛才那對父子其實可以這樣對話:


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學的都是些不實用的東西。


父:你覺得讀書對你沒什麼用。


子:對,學校的不一定對我有用。你看喬伊,他現在修車技術一流,這才實用。


父:你覺得他的選擇正確。


子:嗯,從某個角度看確實如此。現在他收入不錯,可是幾年後,或許會後悔。現在的社會里,教程度不高會吃虧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對,如果高中都沒畢業,一定找不到好工作。有件事——我真的很擔心,你不會告訴媽吧?嗯, 今天學校閱讀能力測驗,結果我只有小學程度,可是我已經高二了!


兒子終於吐露真言,原來他擔心閱讀程度不如人。這時候父親再給出一些建議就會更合時宜。


當你急於進行“自傳式回應”,就失去了真正理解一個人的機會,而當你能夠放下自我,專注傾聽的時候,你會驚訝對方毫無保留的程度。善用“發言權杖法”,一定會讓你獲得更多的知己。


要擁有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這項簡單能力


綜上,專注傾聽,是現代社會一項寶貴而稀缺的能力,要獲得它,需要排除注意力干擾、心理干擾和自我意識干擾。不過我們沒必要強求自己三項都做到,只要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就行,邁出第一步最重要。只要你有了這方面的意識,不斷探索嘗試,就一定會越做越好。


七稜鏡:文學碩士,資深媒體人,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讀書100本的終身學習者。專注提供自我管理/職場成長實用乾貨文。

鏡子宣言:讓我們一起,越變越好。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

期待遇見愛學習、愛思考、追求優秀的你。

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更多幹貨好文,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