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全文首發於公眾號:二刀流的武漢(erdaoliu-city)

,關注二刀流,一起了解更有溫度的武漢。


如果說高樓大廈構成這座城市的面子,那麼藏於其後的事物便是不易察覺的裡子。現代與古代,摩登與傳統,明淨與斑駁,它們和而不同,相容共生,平行視角下,豐富人們對武漢的多維度認知。

快要拆掉的老街,矜持與高貴的洋房,雲煙飄過的古寺,肆意生長的蘆葦蕩……它們定格在高樓背後,形成一座城市獨有的窪地,並在日月交替之下,化身時代的記錄者。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長堤街,背後的高樓是越秀財富中心/攝影@玩攝堂

一週的時間,我找到了這些地方,但因為疫情原因,不少還處於封禁之中。於是,邀請幾位攝影師朋友拿出存貨,共同組成這期《高樓背後的武漢》。

每張照片所呈現的視覺雖有反差而不衝突,城市光鮮靚麗的A面與古典老舊的B面和諧交織,一定程度上,詮釋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還有被人稱道的包容。


歷 史 與 現 代

伴隨轟轟烈烈的城市化浪潮,無數老建築被吞滅在機器的轟鳴聲裡,最終能夠保留下來的,都是寶藏。或承載一段歷史,或記錄一件大事,又或者是這座城市的精神象徵。

關於這些老建築,我感受挺深的便是它們幾乎都處於內環,佔據著寸土寸金的土壤。它們似乎是城市化發展的原點,幾十年來,鋼筋水泥澆築的高樓便以此為中心,向四周一寸一寸的蔓延。

只是越靠近它們的地方,歷史與現代都做了妥協,新舊的界限更加明朗。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古德寺/攝影@狼來了OKEN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得勝橋/攝影@Dark Knight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江漢關/攝影@玩攝堂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璇宮飯店/攝影@玩攝堂


市 井 與 洋 氣

衝破天際的高樓呈現都市武漢的魅力,隱於其後的老街、民房、碼頭、江岸則是這座城市煙火市井的標籤以及隨性生活的寫照。

它們定格在同一張照片裡,一面是通透的玻璃幕牆和洋氣的建築造型,另一面是縱橫交錯的電線、斑駁老舊的外牆、小賣鋪、鐘點房、悠閒的行人以及伸出枝丫的梧桐樹。春夏秋冬,清晨深夜,它們都在同一時刻醒來或者睡去。

我喜歡去這些地方,花樓街、長堤街、雪松路、洞庭街、勝利街還有江邊,一個位置,可以窺見兩種不同的風景。給人距離和陌生的同時,又予人親切的市井感。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花樓街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漢口江灘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新華里/以上圖片攝影@狼來了OKEN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天悅外灘背後的老小區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勝利街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洞庭街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揚子街/以上圖片攝影@Dark Knight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雪松路/攝影@玩攝堂


隱 秘 與 醒 目

置身武漢任何一處地方,抬頭,你都能輕易找到視野裡最醒目的焦點,它們是一個片區的標誌,也是這座城市的高度。

相比而言,那些藏在它們背後的小事物就很隱秘了,或是一叢蘆葦,一座雕塑,一座公園的小徑……走在這些地方,你會感覺一切點綴,一切碰巧而構建的視覺經歷感官的跳躍後,都顯得恰到好處,深深地根植在這片包羅萬象的土地上。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漢口江灘蘆葦蕩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和平公園/以上圖片攝影@狼來了OKEN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三民路/攝影@玩攝堂


一 些 意 外 的 驚 喜

有點遺憾,仍然有很多地方沒有找到合適的照片,因為疫情以及道路改造的原因,也有不少沒辦法實地拍攝,比如,坤厚裡、泰興裡、江漢路,倒是在城市的走走停停中,收穫一些意外的驚喜。

古琴臺的琉璃瓦、巴公房子的老門頭、東正教堂的洋蔥頭,還有日落之時武漢中心大廈的剪影。嚴格來說,其中的有些並不完全藏於高樓背後,但卻常常被我們的生活所忽視。

對比遠處高聳的城市地標,它們和地標背後的事物一樣,無論精美還是粗糙,無論歷史的遺蹟還是現今的鋼筋水泥,無論自然的孕育還是人力的巧奪天工,都是這座城市視覺和內涵飽滿的B面。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古琴臺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江城明珠豪生

高樓背後是武漢的B面


東正教堂

武漢中心

特別鳴謝

/ 狼來了OKEN/ 玩攝堂 / Dark Knight

署名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

喜歡的朋友可以在微博找到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