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5.3:決勝一擊

克拉克基地是美國遠東空軍(The American Far East Air Force)的重要基地,但不是全部。其他如克拉克西北的伊巴也有機場,而且有雷達;棉蘭老島上還有另外的基地。全部算下來,美國的遠東空軍有各式戰機將近200架,其中戰鬥機153架,轟炸機21架,另有零星的觀察機及萬能的PBY卡特琳娜。

戰機數量比珍珠港的還多。

而且有預警時間。

但還是幾乎覆滅的命運。


太平洋海戰之5.3:決勝一擊


日本帝國對菲律賓的空襲,主力是駐臺南的第11海軍航空隊,此外還有陸航的第五航空集團(5th Air Group)。但陸航主要提供的是轟炸機,九七式戰鬥機因為航程不足,負責輔助海軍艦隊的防空。

珍珠港的突襲始於當地時間0755(一說0748),菲律賓跟夏威夷有18小時的時差,所以珍珠港事件發生時,馬尼拉時間是8日凌晨0155。

0240,事件發生不到一小時,駐馬尼拉的亞洲艦隊總部收到遇襲電報,但卻沒上報麥克阿瑟。也許是沒把他當回事吧,畢竟老麥是陸軍的。

0340,麥克阿瑟的參謀長薩瑟蘭(Richard Sutherland)准將從收音機裡聽到珍珠港遇襲的事,通知了麥克阿瑟。軍國大事居然是聽收音機知道的,感覺有點荒唐,倒也說明了當時普通的美國人對戰爭確實沒有很上心。題外話就是十年後老麥被解職也是從收音機裡聽到的。

0400,薩瑟蘭通知了遠東空軍的老大,少將布里爾頓(Lewis Brereton)。51歲的布里爾頓名氣不大,但跟阿諾德同輩,都是陸航元老,為美國空軍的奠基者之一。

0500,布里爾頓用B17攻擊臺南航空隊基地的計劃被薩瑟蘭否決。原因麼,估計是怕出差錯-------畢竟是從收音機聽來的,沒收到上級命令。如果那是播音員的烏龍或者謠言,麻煩就大了。

0530,戰爭部命令下達到麥克阿瑟,確認與日本帝國已處於戰爭狀態,命令立刻啟動橙色計劃,向作戰航程內的日軍目標發起攻擊。

橙色計劃在太平洋海戰之一:宏圖有略述

0615,麥克阿瑟收到電報,稱棉蘭老島的達沃機場被日機攻擊。棉蘭老島位於馬尼拉南面近千公里,所以這當然不是臺南航空隊乾的,攻擊來自輕航母龍驤號。不過美軍損失不大,只兩架卡特琳娜,日軍21架戰機也損失了兩架。


太平洋海戰之5.3:決勝一擊


0715,布里爾頓面見麥克阿瑟的要求再次被薩瑟蘭拒絕。

0800,華盛頓的阿諾德電告布里爾頓,讓他小心,不要被日軍幹在地面上。

0830,克拉克基地的數十架P40起飛,為馬尼拉、克拉克以及伊巴基地提供空中護衛;克拉克基地所有18架B17全部升空,不過沒來得及裝炸彈只是飛起來而已,總比趴在地上被打強點。

0850,布里爾頓請求出擊,薩瑟蘭拒絕,讓他繼續等。

0925,日軍陸航轟炸機攻擊了呂宋島北部的土格加勞機場及碧瑤總部,布里爾頓再次請求出擊,薩瑟蘭再次拒絕。其實,布里爾頓是少將軍銜比薩瑟蘭的准將高,但薩瑟蘭是麥克阿瑟的參謀長。

0930,108架轟炸機跟84架零戰從臺南機場起飛,目標克拉克、馬尼拉基地。這是日軍主力。

0940,薩瑟蘭還是沒給出擊命令,反是下令用B17帶相機進行偵察飛行。這指令有點奇怪,巡邏周邊的空域海域防止登陸才是正道,因為日軍突襲已迫在眉睫。帶相機去拍人家的基地,目的當然是將來的攻擊,這其實可以緩一緩吧?

1014,麥克阿瑟下令布里爾頓出擊。但此時戰機已經升空快兩小時了,得加油。於是各類戰機鬥機落地加油,轟炸機加油之外還得裝彈,前面是緊急升空沒裝彈的。布里爾頓的計劃,是下午兩點出擊,目標臺灣。

1130,伊巴基地的雷達發現日機主力,距離210公里,伊巴跟克拉克基地的P40戰機升空攔截。但飛行高度過低,沒截到日軍的轟炸機反是碰上了零戰,不是零戰的對手,大約被打掉一半。

1210,偵察用的大相機運到克拉克基地,兩架B17升空。

1235,主力轟炸機群抵達克拉克基地上空,日飛行員終於鬆了一口氣:珍珠港突襲已經過了10小時,本來預期是至少有一波美軍截擊,居然沒出現。

對美軍而言,結果是災難性的。


太平洋海戰之5.3:決勝一擊


日軍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炸彈愛怎麼扔怎麼扔,機槍愛怎麼掃怎麼掃,那感覺估計跟打遊戲似的。基地裡正在加油的數十架戰鬥機中,只有4架飛了起來,其餘全被釘在地上。幸運的是,這一波攻擊中基地裡16架B17倒是都沒事。不過,這幸運非常短暫。

日軍轟炸機走後,幹完P40的零戰來了,掃射之下將B17擊毀12架重傷4架,全毀,就那裝了相機飛出去去拍照偵察的兩架倖免。

前後兩波攻擊,加起來時間不足45分鐘。

一擊之下,日軍摧毀了美國遠東空軍過半的P40戰鬥機,過半的B17轟炸機,其他老式戰機還不算。但對美軍而言,最致命的不是過半戰機被毀,而是克拉克基地的通訊中心被炸掉了,喪失指揮功能,無法有效指揮剩下的半支殘軍。而且伊巴基地的雷達被毀,美軍喪失了預警手段。

日軍的損失只是6架零戰。

1942年1月,克拉克基地被日軍佔領。沒有援軍又沒了空權,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的命運可想而知。所以日軍在12月8日對克拉克基地的突襲,可稱決勝一擊。

其實,老天已經給了美國人機會的:0930出發的日機主力,本來計劃是天亮前起飛,但當時的臺南機場濃霧,所以耽擱了幾個小時。

空襲過後,當天下午阿諾德致電布里爾頓“有9小時的時間預警,居然還這麼慘,你特麼是怎麼回事?”。12月17日,珍珠港的陸軍司令Walter Short被馬歇爾降級解職,但對於麥克阿瑟,馬歇爾沒動作,只是在報告中說“居然被日機打的措手不及,真不知道他究竟在幹啥”。

麥克阿瑟跟Walter Short同年,但麥克阿瑟名氣聲望都比後者高,而且當過西點最年輕的校長,也許是這個原因吧。

題外話就是薩瑟蘭這人好像不怎麼樣,跟麥克阿瑟差不多自大。據說在一次爭論中,西南太平洋的陸航司令喬治.肯尼(George Kenney)用筆在一張紙上點了一個點,對薩瑟蘭說“你對航空的瞭解就像這個點,而這點之外,是我對航空的瞭解”

肯尼確實有這底氣,他是1917年加入陸航當飛行員,而薩瑟蘭是在1940年才開始學飛行。本來麼,所謂聞道有先後,這也沒啥,但薩瑟蘭卻跟阿諾德要飛行資格,被拒絕了。後來是在菲律賓陸軍裡拿了個飛行資格,跟麥克阿瑟的菲律賓元帥一個意思。

不過話說回來,後升至中將、當時少校軍銜掌管B17機隊的Emmitt O'Donnell回憶說“其實也不是某個人的錯,當時大家都沒準備好”。俺倒是比較認可這說法,雖然橙色計劃更新了二十年,但那畢竟是紙上談兵,真正見血的時候,要有個適應過程。開戰之後幾小時就要求被動方還擊,要求好像有點高了。


太平洋海戰之5.3:決勝一擊


其實,這5.1、2、3三節都是過門,題目既然說的是海戰,真正的主角當然是艦艇。

8日的突襲中美遠東空軍損失巨大,但接下來的一天台南天氣惡劣,日機起飛困難未能繼續擴大戰果。10日,日陸軍、陸航、海軍、海航大舉出動,開始登陸菲律賓。

碧瑤西北的維干城(Vigan美岸)是登陸點之一,日軍630噸的掃雷艇no 10被P35掃射後爆炸沉沒,但隨後低空掠過時,P35被爆炸的碎片擊中墜海,上尉飛行員Samuel H. Marrett陣亡。此外,另一艘掃雷艇no 19被擊沉。

B17當天也有出動反擊日軍的登陸,但高空轟炸效果……..基本為零,no 19是唯一可能的戰果-------如果真是B17擊沉的話。B17的水平轟炸之後被證明在海戰中效果甚微,這一戰,大概就是她扮演的第一個路人甲吧。

所以,兩掃雷艇就是美軍三天來最大的戰果

自己當然也有損失

在10日的攻擊中,馬尼拉灣內的甲米地海軍基地當然是日軍重點目標。1500噸的潛艇海獅號(SS-195)被兩顆航彈擊成重傷,但好在此艦正在大修,人員傷亡不大。修復無望的情況下,25日棄艦,將深水炸彈放潛艇裡自沉了。

海獅號泊位的隔壁就是USS Bittern (AM 36),一艘840噸的掃雷艇。這掃雷艇倒是沒被直接擊中,但近失彈跟海獅號的碎片致其重傷,也只能放棄。

話說,這是掃雷艇是Lapwing級,這一級所有48艘掃雷艇/改裝輔助艦都是以鳥的名字命名,比較有特點。回頭也許會有一節專門說這個。不過,俺認識的鳥總共估計不超過20種,還是包括雞鴨鵝在內的,多數名字就算給中文俺都不知道是啥樣子,比如Bittern是麻鴉,Lapwing是田鳧,都要查圖片才知道的。所以,這種單詞該不該記?

下一節可能會聊聊荷蘭潛艇的出處,如果找得到的話,因為按時間順序的話,有一艘在14日被擊沉。而且那是蠻特別的一艘,沒有姐妹艦就一根獨苗,而所有艦員,更是僅倖存一人。

感謝閱讀

前文:太平洋海戰之5.2:亞洲艦隊

目錄:越南戰爭/太平洋海戰之目錄1912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