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曾經被稱為“黑金”,在我國具有儲量大、開採成本低、分佈廣的特點,是建國以來國家建設主要依託的能源之一,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直到現在,我國對煤炭的依賴程度仍舊很高,近年來每年煤炭的消耗量都在40億噸左右,佔到了世界總消耗量的一半。這麼大的耗煤量,聽起來確實有些震驚,並且絕大多數煤炭是直接燃燒使用,會產生大量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粉塵,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危害相當大,而且煤炭的能量利用率也比較低,這有悖於我國現在的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國家為了減少煤炭燃燒對環境的危害,相繼制定了好多政策,如,關停小發電機組,採用集中供熱取代分散的採暖鍋爐,大力提倡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相關政策實施後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對這麼大的耗煤量,這些措施是不能達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怎樣將煤炭行業的發展模式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是我們應該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
為了解決煤炭汙染大、利用率低等問題,國家有關研究機構已經著手通過物理化學反應將煤炭轉化成油或者天然氣等汙染小、利用率高的能源。這項創新技術顛覆了我們常人對煤碳的看法,將煤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源再利用,不僅降低了煤炭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汙染,而且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彌補了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空缺。近期,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利用煤炭和油田汽等原料生產出甲醇、烯烴等產品,這項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避免了煤直接燃燒對環境造成較大汙染。
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煤炭的利用將繼續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深化。在不久的將來,煤炭的利用方式不再單單是直接燃燒,我們可以根據工業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將煤炭製成相應的產品,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其他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等短缺型資源,同時也能降低汙染物排放,減少能源浪費。非常期待我國煤炭工業由汙染環境型向環境友好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