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這座千年古寺:“平地起精藍,山川多瑞氣”,值得慢遊

平山寺位於惠安縣螺城東平山之麓,始建於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原名乾峰寺。明洪武辛亥年(1371年)僧南洲重建,後又圯廢。明末邑人按察使劉望海之孫劉寧重建,以此山原名東平山,故改今名,其孫劉作悔後又重修。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當時做知縣、進士出身的趙玉成從平山寺住持僧沏際披剃出家(佛教稱為“脫白”,法名悟因,他道行高潔,為時人所重。清兵入關後,原潮州府學教授劉佑之子劉若,亦從沏際“脫白”,法名超弘,號如幻。如幻的詩文書法造詣很高,著有《瘦松集》八卷行世,與當時名士何喬遠、黃道周均有交往,為他們所推重。如幻還應請重興南安雪峰寺,雪峰寺由是成為閩南禪宗的主要傳播地。

惠安這座千年古寺:“平地起精藍,山川多瑞氣”,值得慢遊

大雄寶殿

1988年,曾在平山寺習經,後到新加坡的晴暉法師感概該寺久廢,因而發起捐獻,並得到海外僑親陳慧中、陳妙馨居士施助,經過三年修建,1991年梵宇重放異彩。

建後的平山寺,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二百平方米。中軸線依順山勢建有彌勒殿、大雄寶殿和觀音閣。兩廂為鐘樓、鼓樓、祖師廳、尊客堂、香積堂、功德堂。觀音閣的兩側分別為藏經館、紀念堂。大雄寶殿中供奉的由緬甸運來的釋迦牟尼大玉佛系新加坡龍山寺、普陀寺、普明寺合贈。各殿堂的佛像全系用壽山石雕琢而成,寺宇屋脊塑有四五十條閩南特色的瓷剪龍。整座寺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飛簷筒瓦、崇樓傑閣,氣勢十分雄偉。


惠安這座千年古寺:“平地起精藍,山川多瑞氣”,值得慢遊

1997年以來,釋照圓法師主持平山寺,發動海內外信眾鋪設平山水泥路,建齋堂、放生池、照牆及寺宇屏等附屬設施,使寺宇規模更為恢宏。 寺附近存有如幻禪師題寫的“觀潮”手跡,山中還有小亭、隧道、天然石雕點綴其間。使這裡兼自然景觀和文人景觀兩大特色,融名剎與旅遊勝地於一體。

寺北側巖崖上有一座建於1335年(元元統三年)的石構樓閣式實心塔,八角六級,通高7.2米,邊長0.42米,須彌座高0.4米。塔簷刻有翼角、瓦壟,出簷0.3米。塔身雕飾佛像、建造年代及梵文。第一、二、三、五層塔身的八面雕飾佛像,或站立或正坐或盤坐,共32幅。第三層塔身鐫有“元統三年歲次乙亥臘月庚申日立”字樣;第四層刻有八字藍蹉體梵文。葫蘆形塔剎,為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惠安這座千年古寺:“平地起精藍,山川多瑞氣”,值得慢遊

惠安平山寺興建於1335年(元元統三年)的石構樓閣式實心塔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自為平山寺題了寺匾和撰題了冠頭門聯:平地起精藍,昔有名賢於茲脫白;山川多瑞氣,久荒梵宇又見重新。這副門聯精當地概括了平山寺的地位和歷史。

文:《泉州寺廟大觀》 作者:南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