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小,脾氣就不要太大

沒本事,還愛發脾氣的人,說到底,還是情商不行!很多人,明明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卻把自己的牢騷、抱怨,甚至是謾罵當作真性情。

誰沒有覺得壓抑的時候,誰沒有受傷的時候?所謂的脾氣好的人,就是指有能力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反思自己的問題,然後去理智地面對生活的人。通常,他們有了不良的情緒,會想辦法去化解,或是通過某種方式發洩,而不是看什麼都不順眼,見誰都想嘮叨幾句,肆意發洩自己的不滿,把壞情緒帶到生活與工作中。

本事小,脾氣就不要太大

而情商低的人,經常會不經任何處理,簡單粗暴地把壞情緒投擲給別人,甚至是自己的親密伴侶,或者說,他根本沒有自我剋制的意識,只要自己有一點不爽,就要發洩出來,就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我很生氣,我有很多“道理”要講.......其實,這是自私,是為自己想得太多,為別人想得太少。

臺灣學者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中一段關於脾氣的文字,十分精彩有趣: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以本事將人分高下,早已有之,但從脾氣維度來品評人物,則真是別出心裁,足見脾氣與人的雅俗高下頗有關係。心理學家則更細緻地從脾氣上把人化分成四等,依次排為:有本事沒脾氣,有本事有脾氣,沒本事有脾氣,沒本事沒脾氣。

生活中,第一等人是絕對的高情商。大多數人屬於第二等人,既有本事,有個性,也有脾氣。有的人貌似第一等人,平時基本不發脾氣,一旦發起脾氣來卻更瘋狂。這說明他的情商還是不夠高,不發脾氣,說明他一直在隱忍。忍對身體不利,要麼把火發出來,要麼爭取做第一等人。對第二等人來說,等他們什麼時候豁達了,做事也就沒那麼急躁了。而第三等人中,經常會有一部分人蛻變成第四等人,沒本事的惡人被生活壓力所折磨,漸漸就有脾氣了,而且會變得越來越暴躁!細心觀察,你肯定會發現,自己的朋友、同事也主要是由這四種人組成。多與第一種人相處,往往本事見長,脾氣漸小。

越是有本事的人,說話辦事越會表現出較高的情商,你見過哪位高級領導人隨便發脾氣?你見過哪位知名學者對人講粗話嗎?幾乎沒有,因為他們不只有水平有胸懷,而且有非常高的情商。

本事小,脾氣就不要太大

如果以為有本事有地位了,就可以發脾氣,那就大錯特錯了。比如,你又升職、加薪了,或者是公司的技術骨幹,或者是企業負責人,這說明你有些本事,有兩下子,這是好事,但不能說,你就是一個高情商的人,甚至連發脾氣都帶著高情商。

有一位老闆很能幹,但就是事業做不大,原因就是愛發脾氣。平時,員工在工作中出現一丁點問題,他也要進行批評教育,而很少會鼓勵、糾正,他的口頭禪就是: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還會做什麼?”

“要麼給我好好幹,要麼給我滾蛋!”

“這件事讓我很生氣,你們必須做出檢討。”

......

許多時候,使他非常生氣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員工手機沒有調成靜音,上衛生間的時間超過分鐘,或者多用了一張打印紙。

生活中像這樣的惡人有很多,他們缺少心胸,沒有氣量,永遠看不到別人的付出與努力,眼中只有麻煩與問題,心中只有脾氣。說到底還是情商不夠高。越是成功的人,越會看到別人為自己做出的努力和犧牲。正如《十五的月亮》那首歌中唱到的那樣:“豐收果果,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軍功章啊,有我 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當然,也不能說一個常發脾氣的人,他的情商就一定很低,因為情商高並不等於壓抑情緒,不發脾氣。曾經有一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亮劍》,故事中主角李雲龍有一個特點,就是愛發脾氣,但是,他能別人所不能,常常能夠出奇制勝。李雲龍發完脾氣,馬上就會打一場漂亮仗,讓敵人聞風喪膽。看似他是個性情中人,做事衝動,其實,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絕非意氣用事。

本事小,脾氣就不要太大

對於下屬,李雲龍賞罰分明,而且會利用一切機會將能幹的下屬介紹給自己的上司,當著上下級的面稱讚下屬,或是主動推薦,讓下屬有更好的晉升機會。所以,士兵們覺得跟著他打仗痛快,而且很有奔頭。

可見,發脾氣也不全是壞事,也不能說明情商低,關鍵是你得有發脾氣的資本:為什麼發脾氣,在什麼情形下發脾氣,發脾氣達成了什麼目的,發脾氣的目的能否讓人服氣、明理,能否鼓舞士氣。如果不論場合亂髮脾氣,或者只是為了發洩負面情緒而發脾氣,那就是典型的低情商。

本事小,脾氣就不要太大

所以,一定不要讓人生輸給了心情。無論你有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有權勢,永遠不要讓脾氣大於本事——如果你是對的,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去發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